正文 第九章 窮養關鍵之六:社交能力決定男孩的一生,培養男孩的交際能力(2 / 3)

67

尊重無價,讓男孩學會尊重他人

男孩要在社會上立足,需要具備開朗、自信和強勢的性格,但讓男孩學會尊重他人,才是今後真正得以立足的關鍵。隻有尊重別人,才會正視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的建議。

根據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論,人性中一個高級的需要,那就是人人都想獲得別人的尊重。而要獲得來自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尊重他人,這是一個人文化教養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人們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與人交往,無論對方的地位高低、出身貴賤、家境貧富、相貌美醜,我們都要尊重對方的人格,要使人家感到他在你的心中是受歡迎的,從而使對方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

強強不懂得尊重人,無論是朋友還是親戚,他總是在別人麵前做出一些不尊重人的舉動。他經常對別人的關心表現得不屑一顧,經常譏諷他人,嘲笑他人。比如,看見別人衣服上有個泥點什麼的,他會故意做出誇張的樣子說別人身上好臭之類的話,讓作為父親的我很氣憤,也很無奈。

這位父親反映的問題正是男孩對別人缺乏尊重的現象。由於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長輩過分溺愛,造成男孩很自我,眼裏容不得別人,更不知道尊重別人,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父母給予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是一種高尚的情操。隻有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對你的尊重。所以,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在現實生活當中,每一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與朋友、同事們的交往中,我們也應該尊重他人,尊重朋友。即使朋友們有什麼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也應該諒解。在與別人相處的過程中,隻要相互能多給對方一些尊重和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就會越處越深。反之,你的朋友隻能是越來越少。總之,多給予別人一分尊重和理解,你就會多獲得一束燦爛的陽光。

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去尊重別人,自己想說什麼話就說什麼話,想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因此,教育男孩尊重他人,就顯得尤為重要。

方法一:父母要在生活中給男孩樹立尊重別人的榜樣

生活中,父母是男孩的一麵鏡子,父母應該時刻給男孩樹立榜樣,見到別人,要主動給別人問好,然後引導男孩這樣做;和別人交談時,不打斷別人的話,同時要注意傾聽,給男孩樹立榜樣。

方法二:教育男孩要從生活細節上尊重別人

有些男孩,由於父母從小的放縱,他們不注意講衛生,平時衣服髒兮兮的。如果男孩蓬頭垢麵,不僅有損自己的形象,也是對老師的不尊重;站著和別人交談時,不要連連跺腳;與老師、長輩交談時,不要蹺二郎腿。別人辦喜事,不要說不吉利的話;別人辦喪事,不要興高采烈。類似上述的這些生活細節,都需要從小訓練,要教育男孩養成良好的習慣。

方法三:尊重男孩的權利

男孩平時讀什麼書,唱什麼歌,課餘時間怎麼安排,父母可以給男孩提建議,但絕不可以把個人喜好強加到男孩身上。同樣地,在學校,男孩不能影響其他同學學習和活動,如果男孩自己不去學習還影響別人,這就是不尊重別人學習權利的表現。

68

鼓勵男孩大膽與別人交往

鈺鈺在家裏的時候不怎麼喜歡與鄰居小夥伴們交往,在學校又不怎麼喜歡與同學交往,也很少參加集體活動,與小夥伴及同學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漠,他感覺沒有一個可以互相傾訴的朋友或夥伴,沒有人可以理解他、信任他。這導致他情緒不穩定,使得他學習精力很難集中,學習成績也急劇下降。現在,鈺鈺已經休學在家了。

鈺鈺的問題屬於男孩的交往能力方麵存在缺陷,由於每一個男孩成長的家庭環境不同,容易造成男孩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

別人與男孩說話時,孩子不加理睬,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因為大多數3~4歲的孩子在社交場合會感到很不自在,他對別人不了解,又不常見麵,一時不知如何才好。若父母讓孩子打招呼,孩子也會感到很不自在,甚至躲到大人背後。不向陌生人打招呼,是因為孩子羞澀、不成熟,也因為小孩與大人的興趣不同,而不是不禮貌。

但是鈺鈺的事例已經不是單純的男孩羞澀或者不成熟的問題,而是社交方麵出現了問題。

美國一所教育學院曾經做過一項以6~9歲的孩子為對象的調查,研究發現,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的小朋友中有70%的學習成績不理想。許多家長和老師也都發現,培養孩子與其他人交往的能力對於他們今後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並不簡單,有以下幾個做法。

方法一:父母要認真體會孩子的感受,並幫助他們克服社交障礙

想象一下這樣的場麵:一個大人主動過來和男孩打招呼,逗男孩開心,男孩卻表現得很冷漠,甚至無視打招呼的人。這種場麵會令父母感到不自在,這時,父母不能批評男孩沒有禮貌,膽小怕事,而是應考慮孩子的感受,隻能看在眼裏,放在心中,不能外露,不要強迫孩子。如孩子因羞澀而不願與別人交往時,父母首先要接納這一點,然後給予具體的幫助,以幫他克服這種膽怯。大人可代替回答。千萬不要貼標簽,如說:“不要對別人這樣粗魯,太沒禮貌了。”因為這樣會將標簽永遠貼在孩子身上。

遇到這樣的場麵,父母可以正確地引導男孩,比如,鄰居問:“寶寶,今天你們去哪兒了?”如果男孩不說話,父母可以代之回答:“我們去看電影了,是吧,寶寶?”男孩也許會回答:“是的!”這樣可以自然地幫助孩子進入談話的角色。孩子需要幫助指導,但首先要盡量讓他自己開口說話。

方法二:做些角色扮演遊戲,幫孩子在家中練習社交技巧

有些男孩在家會比較放得開,無拘無束,這是因為家庭的環境影響,男孩在家庭之中會充滿信心,但是男孩總是要走出家庭,走向社會,與別人交往的,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特意在家庭中培養男孩練習社交技巧,例如:大人當乘客,小孩子當售票員,進行乘公交車遊戲。如果他遲疑不決,還可以交換角色或換一種角色遊戲。平日要鼓勵孩子回答常問的問題,如“你的玩具娃娃叫什麼名字”?“我們到外婆家去,你要穿花衣服還是紅衣服”?

方法三:讓男孩有學習社交的機會

如帶孩子去公園可與其他家長打招呼,去商店買東西與售貨員交談,在家中招待客人等,都是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交往的機會。不但要為小孩子樹立榜樣,還要教會他交往的技能。交往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學來的,要讓小孩子有學習的榜樣。

69

學會分享,教育男孩好東西能夠與他人分享

在現代的家庭中,小氣的男孩並不少見。“小氣”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但如果是一個什麼都不願與他人分享,獨占意識很強的人,是很難與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的。

之所以會有這麼多“小氣”的男孩,和男孩的成長環境有關。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為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全家的希望所在,上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下至叔伯、阿姨、姑舅,沒有不把小寶貝捧在手掌心的,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男孩,自我意識很強,不懂得與別人分享。

我的兒子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就是喜歡吃“獨食”,家裏什麼好吃的東西都要先給他,而且,即便是他吃剩下了的東西,如果別人吃了,他同樣不允許。比如,有一次,我和他爸爸買了很多水果,我們先給他拿了一根香蕉,他吃了一半,把香蕉放下了,看到我在削蘋果,又伸出手要蘋果吃,我說:“你把你的香蕉給我吃,我給你吃蘋果。”他見我不給,就大哭大鬧,既想要蘋果,又不願意將自己不吃的香蕉給別人,這可怎麼辦?

我們的古人曾經說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人生不是獨角戲,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需要與別人來分享。分享是雙向的溝通、彼此的給予、共同的擁有。學會跟人分享,快樂可以成倍增加,痛苦可以不斷減少。因此,一個懂得分享的人,朋友將會滿天下,事業也會取得巨大的成功。反之,一個不懂得分享的人,不僅會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而且事業也難以取得成就,家庭也難獲幸福。所以才會有人說:“假如無處分享是一種痛苦,那麼不喜與人分享將是自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