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窮養關鍵之六:社交能力決定男孩的一生,培養男孩的交際能力(1 / 3)

65

打扮得體,幹淨整潔為男孩增添魅力

很多家有女孩的父母通常會將女孩打扮得漂漂亮亮,出門的時候,遇到鄰居,紛紛誇讚女孩子漂亮,做父母的會由衷地感到高興,很有成就感,當然,也能夠從中培養女孩子的氣質,但是如果家裏是男孩呢?

看看下麵幾位家長的做法:

事例一:我在懷孕的時候就想生個女兒,將來給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結果卻生了個男孩,讓我有點失望。我開始也會將男孩打扮得很漂亮,可是老公說男孩要窮養,不然男孩長大了會敗家,我聽從了老公的建議,給兒子買衣服的時候,隻是比較隨便地挑兩件,後來兒子長大了,整天弄得髒兮兮的,我也就很少管他了。結果,這造成了兒子邋遢的性格,都上小學了,也不知道怎麼搭配衣服,盡管教了他很多次,但是他始終記不住。

事例二:我的兒子從小就比較調皮,每天身上都髒兮兮的,讓我非常頭疼。後來索性就不管他了,以為他自己長大了,就會好些了,結果現在不僅沒有改,反而比原來更嚴重,幾乎到了邋遢的邊緣,看到鄰居家的女兒,每天漂漂亮亮、幹幹淨淨的,我覺得生個男孩真不如生個女孩好。

在很多父母的觀念中,女孩子一定不可以邋遢,男孩無所謂,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男孩的穿著不合體,上小學的男孩就開始穿不倫不類的衣服,這都是父母從小沒有正確引導男孩打扮造成的後果。女孩子不能邋遢,男孩子同樣不能邋遢。

外在形象是一個人的標簽,氣質對女孩子非常重要,對男孩子同樣重要,這就需要父母平時正確引導,培養幹淨整潔的男孩。

方法一:給男孩的打扮要大方,不可另類

成人的審美趣味、審美觀直接影響著孩子,但是父母需要記住,你打扮的是孩子,不是你自己,所以切忌用成人的眼光來打扮孩子。有的家長給男孩子穿西裝,頭上卻戴頂瓜皮小帽甚至還拖條小辮子,不倫不類,這些對孩子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打扮孩子,要體現孩子天真活潑的個性,衣著的顏色也不宜灰暗。有研究表明,孩子繪畫選擇彩色筆時,對鮮豔、明亮的紅、黃、藍、綠的喜好遠遠高於其他色彩,因此,孩子的衣著應該活潑、大方、簡潔、鮮豔

方法二:打扮男孩要注意保護男孩的健康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打扮男孩要注意不要給男孩的健康帶來危害。如穿緊身的衣褲,不僅會束縛男孩的胸肺活動,而且會使男孩不能自在地遊戲、玩耍。有些家長以為鬆緊帶褲穿脫方便,其實,鬆緊帶褲對男孩的發育是很不利的,應該穿兩邊係紐扣的背帶褲,寬鬆而且不會往下掉。男孩活動量大,出汗多,頭發又柔軟,為便於梳理和清洗,家長不要給男孩燙發,也不要紮高高的“馬尾巴”,即使要紮辮子,也要注意橡皮筋的選用,必要時可以纏一些毛線,有的家長給男孩化妝的做法也不足取。因為化妝品中的化學物質極易損傷男孩的皮膚,尤其是口紅,它是用羊毛脂、蠟質和染料製成的,羊毛脂會吸附空氣中的灰塵,口紅染料會破壞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損害男孩的健康。像因戴耳環而抓破耳朵的也並不罕見。

方法三:打扮男孩要以經濟實惠為原則

如今的家庭條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即便如此,在男孩的穿戴方麵,也要注意經濟、實惠,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孩子負責。

家長有足夠的經濟條件給孩子買名牌,但是這容易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生活本來就應該是這樣,本來就應該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在這種觀念下,會讓男孩成為一個奢侈的人,不利於男孩的成長。

還要提一提的是,要特別注意給男孩以正確的性別裝扮。“女扮男裝”或是“男扮女裝”都不利於孩子身心正常發展,做父母的切不可依自己的好惡或期盼來改變男孩對性別角色的正常認同,那樣會貽害孩子終生的。

66

文明端莊,培養彬彬有禮的小紳士

所謂紳士風度、淑女風姿,是指人們的服飾打扮、言談舉止重視儀容儀表,待人接物、人際交往講究禮節禮貌。

事例:

笑笑的父母平時工作很忙,隻好把笑笑交給爺爺奶奶看著。爺爺喜歡看動作片,常帶著笑笑一起看,小區門口有個跆拳道館,爺爺沒事的時候,也喜歡帶他去看訓練。

平時,笑笑遇到其他小朋友時,總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本領”,惹得小朋友們的家長很反感,爺爺奶奶覺得孫子沒吃過虧,所以從不製止這種行為。於是,小朋友們見到笑笑都躲得遠遠的,沒人願意跟他玩。

一個周六,媽媽帶著笑笑去上早教課,剛進教室,笑笑就朝著一個小朋友的腦袋來了一拳,這個小朋友比笑笑大,他站起來身來毫不留情地在笑笑的臉上抓了一把,笑笑白嫩的小臉上出現了4道深淺不一的傷痕。

媽媽了解情況後,和爺爺奶奶商量了對策,不讓他看再武打片和去跆拳道館了。媽媽還建議,如果笑笑仍有襲擊小朋友的舉動,要立馬揭笑笑的“傷疤”:“笑笑,你忘了你臉上的傷痕了?笑笑不要再打人了,被打的人會疼的。”同時也使用鼓勵的方法說:“笑笑,你是不是想和小朋友玩耍?你那種方法是不對的,我們和小朋友握手表示友好,好不好?”假如這兩種方法不起效,也不要訓斥,因為兩歲的孩子有逆反心理,你不讓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做。這時候,應立馬轉移笑笑的注意力,比如說:“你看,那邊有隻小狗,我們去看看吧。”在這個規則的影響下,笑笑不好的習慣很快就改掉了。

果然,在新方法的教育下,笑笑成了一個彬彬有禮的小紳士,願意跟他玩的小夥伴也越來越多了。

和笑笑的父母一樣,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彬彬有禮的小淑女或小紳士,得到大人們的疼愛與尊重,因此,“禮儀”的培養就成為了一門重要的必修課。得當大方的禮儀是對他人尊重並贏得他人尊重的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體現,它不僅是社交的一種需要,更是生存所必需的一種素養。從小培養男孩良好的“風度”,讓男孩帶著禮儀走向社會,他們會受用無窮。

當男孩見到認識的人時,父母要引導男孩主動上前打招呼,說一聲“叔叔好”或者“阿姨好”,對方也會很高興地誇獎男孩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得到肯定的付出是一種無價的幸福,更重要的是孩子也學會了禮貌。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候語,卻能夠在培養男孩的禮節方麵發揮重大的作用,溫文爾雅的話語,看似簡單、平凡,卻有著非同尋常的魔力,因為這是心與心的交流。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養男孩對禮貌用語的運用。

方法一:平時的生活要告知男孩一些基本的禮節

有的男孩不懂禮貌,不是他們內心不尊重別人,而是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尊重,不知道怎樣才叫尊重。比如,到別人家裏做客,有的男孩就覺得應該同在自己家裏一樣,可以隨隨便便。其實,應該有所區別,至於區別在哪裏,他們並不懂。比如:不要穿拖鞋和背心,衣著盡可能整潔大方,不要敞開胸脯;與人握手,不能戴著手套,等等。吃、穿、行、坐、站、言、笑,都是有些基本要求的。父母要及時提醒,讓男孩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我國古代的某些禮儀規範當中,有許多還是值得我們今天借鑒的,比如,“站如鬆、坐如鍾”,與人說話,要目不斜視,說話要輕聲細語,不能咋咋呼呼等。這些,如果家長不告訴男孩,他們自然就不懂了。男孩不懂禮貌,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平時缺少對他們進行基本常識方麵的教育,並不是男孩態度冷漠、性格孤僻,更不是他們思想情感方麵的原因。

方法二:父母要在平時的生活中給男孩樹立榜樣

可以想象,如果父母平時自己說話總是高聲吼叫或者滿口粗話,男孩會輕聲細語、彬彬有禮嗎?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平時的行動示範是非常重要的。言教不如身教,有時,千教萬教,不如自己的一個行動。

比如問路,如果家長是這樣問的:“喂,老頭,到五棵鬆體育館怎麼走?”那麼,以後男孩單獨問路也不可能這樣:“請問老大爺,我想請你指點一下到五棵鬆體育館該怎麼走?”高雅的氣質,翩翩的風度,不是一下子能夠訓練出來的,而是在長期耳濡目染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的,是一點一滴凝聚起來的。

禮儀和風度,雖然表現在外部,但實際上是以內在為依托的,它建立於長期的內在積澱。想通過幾天時間突擊培訓,讓男孩一下子有氣質有風度,這是不大可能的。因而,父母從小示範,一步步規範,就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