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初握兵權時,對屬下要求極其嚴格。曾國藩治下的湘軍,以“紮硬寨,打死仗”聞名。曾國藩追求的是“多條理、少大言”“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梁啟超稱讚他是“其一生得力在立誌,自拔於流俗”“曆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艱苦卓絕”。其“非有地獄手段,非有治國若烹小鮮氣象,未見其能濟也”。
但是,曾國藩對待下屬比較“吝嗇”:在向朝廷保薦有功人員時,“據實上報”,一是一,二是二,有多大功勞就是多大功勞,不肯多報一點,更別說虛報那些無功人員了。這樣一來,那些為他出生入死的屬下就不樂意了,在以後的戰役中,明顯地沒有以前勇猛。
曾國藩不明就裏,直到有一天,其弟曾國荃對他說:“大哥,弟兄們現在不賣力幹活全是因為你的‘據實上報’啊,你是朝廷大員,你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你可以百世流芳,這是你的追求。可弟兄們沒有你那麼高的追求,他們要的就是眼前的利益。弟兄們流血賣命打仗,圖的是金銀財寶和有個官職以封妻蔭子,你不給人家好處,誰給你賣命啊?”
一番話點醒夢中人,盡管曾國藩是個理想主義者,但在現實麵前也隻能妥協。
我們想要成為一名卓越的銷售員,單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借助別人的力量成功,但是,我們如何才能讓別人追隨自己、幫助自己呢?
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的。對於一等人才,講究的是誌同道合,即有共同的理想和奮鬥目標。這樣的人物,是與自己在同一層麵上的合作者,就如同曾國藩與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三位一樣。然而,對於次等的人才,除了理想、人格魅力以外,也許更重要的就是實在的利益和好處。就像那些普通的“湖湘子弟”,他們不可能都在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也許他們也有對理想的追求,但眼前的實際利益無疑更能打動他們。
一等的人才畢竟有限,我們更多需要倚靠的是那些次等人才,所以在與這些人才博弈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用利益驅動他們為己所用。
“我們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這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留下的名言。
從政也好,經商也好,若無利可圖,誰也不會和你合作,為你所用。看透這一點,我們才能在銷售場上進退自如。
所以,銷售員要尋求他人的幫助,順利拿到訂單。首先要考慮能夠給對方什麼,你得了解對方要什麼,然後考慮自己能否給對方這些東西。簡而言之,打動對方的方法是:首先考慮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能給對方什麼好處。
不給對方好處對方不就予合作,你也無法獲利。給的好處少了對方勁頭不高,合作程度也小,你獲利也就少。隻有你給對方最大限度的好處,對方才能全力以赴,你也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
人脈積累箴言
由於現在銷售工作多如牛毛,每個人都有被銷售員打擾的經曆,這使他們一見到銷售員就比較頭疼。如果銷售員能讓對自己有幫助的人知道他們將要獲得的好處,或者讓自己接觸到的客戶明晰他們的利益,或者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利益不會受損反而受益,他們就會對你感興趣,進而為你發展客戶奠定良好的基礎。
銷售,首先銷售的是自己
有句俗話叫:“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雖然其中蘊涵了一些對自吹自擂者的諷刺意味,但這種自吹在某些情況下還是很有必要的。
銷售行業就如同一片大叢林,有許多機會都是要靠自己去爭取的。如果有能力,就應該自告奮勇地去爭取那些別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千萬不要讓自己淹沒在人群中,或者躲在被人們遺忘的角落裏。成功者會讓自己閃耀奪目,像磁鐵一樣吸引各方的注意,也會驟然贏得客戶的青睞。
有一匹千裏馬,身材非常瘦小,它混在眾多馬匹之中,默默無聞。主人不知道它有與眾不同的奔跑能力,它也不屑表現,它堅信伯樂會發現它的過人之處,改變它的命運。
有一天,它真的遇到了伯樂。伯樂徑直來到千裏馬麵前,拍了拍馬背,要它跑跑看。千裏馬激動的心情像被潑了盆冷水,它想,真正的伯樂一眼就會相中我,為什麼不相信我,還要我跑給他看呢?這個人一定是冒牌的。千裏馬傲慢地搖了搖頭。伯樂感到很奇怪,但時間有限,來不及多作考察,隻得失望地離開了。
又過了許多年,千裏馬還是沒有遇到它心中的伯樂。它已經不再年輕,體力越來越差,主人見它沒什麼用,就把它殺掉了。千裏馬在死前的一刻還在哀歎,不明白世人為什麼要這麼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