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有什麼比家人和親情更重要的。人之所以為人最重要的載體就在於,人與自己的家庭和親人之間建立的真切的情感。親情是可以超越一切的。潘石屹與張欣之間,從一見鍾情閃婚結合中一路走來,當初的愛情已經轉化成相互寄托的親情。
何況,他們兩個孩子的出世,更是讓這份親情更加牢固。有親情在,在解決分歧和矛盾的過程中,雙方就能更加地理解和體貼對方。
第三十七道坎:企業家“南北之爭”,偏見是戰爭的根源
在2005年中國企業家第五屆年會上有一場“南北企業家對話”。潘石屹稱之為“一場最失敗的對話”,因為在潘石屹看來,這不是一次對話,而是一場爭吵、爭辯、對決。在“對話”過程中,南北企業家各抒己見,大談差異,甚至因此導致爭執。這對潘石屹的內心造成了很大衝擊,因為在他看來,很多企業家是帶著偏見去談差異的,他希望大家能夠更理智地去尋找和分析南北企業家身上所具有的共同的東西。
2005年2月22日至2月24日,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五屆年會在中國滑雪勝地黑龍江亞布力召開,之所以選擇亞布力,一半是為了開會,一半是為了滑雪。本次年會參加的人很多,主辦方也邀請了眾多企業界和經濟界的名人大腕。在2月23日晚上八點,主辦方安排了一場非常特別的“南北企業家對話”,這場“對話”可以說是整個論壇中場麵最激烈的一次活動,而潘石屹確認為這是一場最失敗的“對話”。
當時組委會邀請了任誌強、曾強、潘石屹、南存輝、馬雲、倪建達、沈南鵬等大牌企業家分別組成北方企業家隊和南方企業家隊。這本是一場探討南北企業家的各自特色,以此求同存異的對話,結果卻成了一場爭吵的對話。當時台上台下都是群情激昂,基本上都是南方人支持南方的企業家,北方人支持北方的企業家,強調他們之間的差異,之間的區別,並把這種差異通過語言和情緒極端放大。期間少有人能夠理智地尋找和分析南北企業家之間的共同之處。
當時,潘石屹被分配到了北方企業家代表隊,潘石屹本想繞開南北之分,於是就說:“我首先聲明我是從西部的甘肅來的,我既不屬於北方,也不屬於南方,我是來自西部的。”然而,卻有企業家不吃潘石屹這一套,並說:“你人在北京,賺北京人的錢,就算是北方企業家了。”在這種場合,似乎隻有南北之分,向保持中立是行不通的。
當時南北雙方的爭吵很厲害,不僅僅台上的企業代表們各抒己見,台下的企業家也是紛紛發表看法。有人說:“中國的企業家要國際化,就靠你們南方人倒騰幾包打火機就能國際化嗎?”會場下麵有一位沒有搶到話筒的企業家馬上高聲喊道:
“你們北方人從宋朝開始就欺負我們南方人!”
當時我思索良久,其實南北方企業家的差異是這些嗎?
“誰欺負誰”是差異的範疇麼?其實,這些都是偏見,企業家們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把這些偏見大大地放大。當時這場南北方企業家對話給了潘石屹很大的心靈震撼!
潘石屹的戰術
1.撇開偏見,發現長處形成合力
當時,南北雙方企業家爭吵很厲害,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企業家也發現其中的不妥之處。很多企業家都意識到,求同存異其實最終追求的目標,而現在把差異如此放大的原因就在於相互之間存有偏見,並在這個時刻,將偏見放大了。所以有一些企業家也在致力於發現南北企業家的共同之處,以此形成合力。
當時,潘石屹就說:“如果再過分談論北方南方的區別則是一種狹隘,很多人寫上海人和北京人的區別,其實這些區別都是小市民的區別,真正的企業家大部分是相通的。在今天,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更加國際化。”
潘石屹的觀點得到了企業家們的響應。浙江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說:“南北你強還是我弱都不重要,關鍵是把雙方的差異找出來形成一種合力。現在這個社會是合作的時代,我們不僅要南北交流,東西合作,還要經濟全球化。如何把自己的實力和競爭力發揮好,這是總的主題。南北之間的優勢完全可以互補,現在中國的企業真正能跟世界五百強抗衡的大企業還不多,我們南北對話有利於雙方,有利於各派企業發揮優勢,南方做得細、精、紮實,加上北方的大手筆,共同為全社會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