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誌強也認為,我們最大的問題恰恰是把它分成南方和北方。香港總商會董事長翁以登認為,區域性的差別不應該變成注意力差異,區域分別不能變得極端化,現在中國最大一個障礙就是區域保護主義,把區域分別弄成一個反麵,不是互補的,而變成了互相抵製。
坎外真經
1.偏見是分歧的根源
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有分歧,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偏見。由於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所處的角度各異,代表的利益差別,最終導致了相互之間的偏見。由於區域文化的限製,人們往往會有以哪裏哪裏為榮的意識。比如“做一個驕傲的北京人”等等。
再往小處說,甚至人們還有以是哪個縣,哪個鎮,哪個村為驕傲的想法。之前還流行這樣的說法:“我們亞洲,山是高昂的頭”,為什麼要強調亞洲的山是高昂的頭呢?難道其他大洲的山就是低著頭的嗎?其實細想來,放開眼界,我們都是中國人,從全世界的範圍講,我們都是人類。很多分歧,其實都是狹隘的偏見所致。
在世界範圍內,有一些地方宗教紛爭每天都在發生。為什麼會發生宗教衝突呢?因為那些信教者都認為自己所信的宗教是最正確的,認為別人所信的教都是荒誕的,不可理解的。
因此,信教者都要打擊、詆毀那些與自己信不同教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信仰無所謂好壞之分,為什麼就一定要強調自己的信仰是多麼偉大,而認為別人的信仰錯誤呢?是因為偏見,是在自己信仰的禁錮之下對其他思想和信仰的偏見。
還有我們時常聽到的種族歧視,也是因為偏見。就是因為表麵上的膚色差異,就造成了種族的歧視。莫非真有哪種膚色的人就比別的膚色的人更高貴嗎?莫非真有哪種膚色的人就比別的膚色的人更聰慧嗎?當然沒有!人與人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反應一個人高尚尊貴與否的,不是外表,而是內在,是靈魂。那些抱有種族歧視的人才真真需要他人的同情。
2.融合才是出路
偏見是分歧的根源,那如何才能消除分歧呢?唯有融合才是正確的出路。
世界的本質是什麼?是一分為二,非黑即白嗎?是正反兩麵,非錯即對嗎?世界的本質當然不是那麼簡單,世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有白,有黑,也有紅,有綠;世界的本質應該是自然的,平衡的,融合的,不應該是極端的,一邊倒的,偏見的。很多事情用對與錯是無法衡量的,正是因為世界的豐富多彩,世界的平衡,要解決分歧,就應該放棄偏見,放棄對立,尋求融合。融合才是我們的出路,才是世界的出路。
第三十八道坎:如何卸下“隱私”的負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潘石屹也是如此。在潘石屹心中,曾有一些“隱私”一直壓著自己,甚至成為潘石屹沉重的負擔。
自己的心靈被這些隱私所累,一度被壓抑地喘不過氣來。潘石屹需要卸下這些負擔,解放自己!
在潘石屹心中,一直有幾件事情自己從不與人提前,也就是自己心中的隱私。然而,這些隱私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成為潘石屹心中的負擔,一直在折磨著他。
其中一件事情涉及友情。多年來,總有一些曾經的好朋友、好同學以及同事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向潘石屹借錢。對於這樣的請求,隻要潘石屹經濟允許,他大多會慷慨解囊,以解朋友難處。然而,讓潘石屹傷心以及不能理解的是,有一些人,甚至是當年非常要好的朋友,在借完錢之後卻消失的無影無蹤,再也聯係不上。這些人在借錢之初卻是信誓旦旦地承諾:“下個月就還你”、“幾個月之後就給你還上”。每當想起這些,潘石屹都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當然讓潘石屹最傷心的不是那些借出去的錢要不回來,而是這樣的事情徹底地破壞了與那些朋友之間的感情,同時也讓他在與別人交流的過程中不能夠敞開心扉,總是帶著提防的心態與人交流。
還有一件事情在潘石屹心中埋藏了三十多年,比上文提及的這些舊賬更加令人壓抑。在潘石屹心中,小時候的一次傷害一直讓他無法釋懷,他對那個傷害自己的人一直心懷恨意。潘石屹小時候成績特別好,考試總考滿分。然而由於家庭成分的原因,潘石屹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才加入紅小兵。那天,老師把紅領巾給潘石屹係上,潘石屹喜出望外,於是和旁邊的同學說起話來。當時學校是明確規定,開會的時候不允許說話。
潘石屹的行為被一位老師發現了,這位老師同時也是潘石屹的一個遠方叔叔。潘石屹的叔叔當著全校一百多人的麵把他拎起來放到了最前麵的講台上站著。下麵的同學都在笑,甚至還有幾個調皮搗蛋的同學網潘石屹身上吐口水,潘石屹當時傷心極了,一個勁地哭,很多老師都說讓他下來,但是他叔叔就是不讓,硬是讓潘石屹在全校唯一的講台上站了近兩個小時。
在潘石屹心中,這是一個極大的侮辱,久久不能釋懷。潘石屹回憶稱,當時就感覺世界末日一般,甚至都沒臉見人了。
潘石屹對於這位叔叔的記恨之大超出了想象,幾乎到了無法理解的地步。幾十多年後,潘石屹發現母親將自己買給她的輪椅送給了那位叔叔,潘石屹居然勃然大怒,大喊“為什麼要送給他?”把家裏人都嚇壞了。甚至,在那位叔叔離開人世後,潘石屹依然會記恨他,幾十年之後依然在操控著潘石屹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