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危機的受害者張欣,開始變得強勢,並逐步強化其在公司的作用。到了2007年,在張欣的主力下,SOHO中國完成了上市。同時在上市之前,SOHO中國的絕對大股東潘石屹幾乎將全部股份劃到了張欣名下。而籍上市公司形象的需要,張欣開始全麵介入管理SOHO中國。潘石屹似乎在公司管理中,似乎被邊緣化。不過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張欣獨木難支,SOHO業績陷入低穀,公司經營麵臨困難,潘石屹重新立掌,挽救公司於危難之中。
在之後的時間裏,關於潘石屹和張欣感情不和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2011年甚至有媒體爆料潘石屹和張欣因婚姻不和,潘石屹即將隱退。為此,SOHO中國,以及潘石屹夫妻二人不得不紛紛辟謠。
潘石屹和張欣一路走來,有令人豔羨的榮華,但是也有不為人知的坎坷和痛苦。潘石屹要如何嗬護這天賜的因緣,真正實現幸福婚姻呢?
潘石屹的戰術
1.微博述衷情
在當今這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中,人們表達自己的情感有很多很多方式。尤其是,潘石屹對互聯網十分地好奇和重視,有著明星做派,更是有很多渠道去表達對愛人張欣,對自己婚姻的重視和珍惜。其中,微博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有一段時間,潘石屹頻發微博向張欣,為自己的婚姻述情。
比如“真誠的鼓勵是維持和滋養快樂婚姻、撫養孩子最有力的因素之一”,“婚姻是‘維護安寧、帶來拯救的堡壘’。愛既為這座堡壘提供了基礎,也在堡壘中的壁爐裏燃起了溫暖的火焰。”
等等。
特別是在遭遇一些關於他們感情和婚姻的負麵傳言之後,潘石屹更是會利用微博委婉地回應那些傳聞。如為了回應他們婚姻不和的傳聞,潘石屹在微博中表示,全家正在一起其樂融融地觀看切爾西的比賽,溫馨無比。他也經常上傳一些家庭生活照片,展示他們和諧的生活狀態。
婚姻是兩個人事情,需要兩個人共同嗬護。不過比起潘石屹來說,張欣對微博沒有那麼狂熱。不過,張欣還是偶爾會在微博中表達對丈夫的關愛。如有一條微博是這樣寫的:“所有人都會掉入這樣的一個陷阱裏:我們傷害得最深的人往往是我們最深愛的人,因為我們沒有做到尊敬他們。我們不停地糾正那些我們所認為他們犯的錯誤,批評他們的決定,改變他們的態度。我們不斷地以批評作為提升他們的方式,那一定不會幫助他們進步,對他們尊敬是最好的辦法。”
2.皈依巴哈伊教
潘石屹和張欣遭遇的情感危機,讓兩人的關係一度降到冰點。經過眾多好友的反複勸說,兩人同意好好調節。為了更好地調適心情,兩人共赴巴哈伊教聖地以色列海法尋找心靈的寧靜。以色列海法,依卡梅爾山而建,共有18層梯田,從山頂道山腳延伸達一公裏,垂直高度達225米。離花園軸線台階最近的兩側,對稱裝點著草坪、花床、灌木以及一些人工裝飾。
梯田花園上層向下看,海法市的美景盡收眼底。
巴哈伊教沒有一般宗教的莊嚴肅穆,也沒有世俗花園的喧囂豔俗。整個花園給人一種靜謐、平和、包容的感覺,其呈現出的虔誠氛圍,讓參觀者的心靈得以淨化。巴哈伊教以“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體”為教義,其教徒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竭盡所能地幫助他人進步及增加社會福祉。由於巴哈伊教帶來的心靈震撼,張欣最終皈依巴哈伊教。
工作的壓力和生活點滴讓潘石屹越來越追求心靈的寧靜與平和。同時,由於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和妻子張欣共處,張欣也潛移默化地給潘石屹帶來了巨大的影響。2009年左右,潘石屹在張欣的影響之下也皈依了巴哈伊教。由於巴哈伊教給二人帶來的心靈淨化,潘石屹與張欣對於處理兩人的感情和婚姻問題越來越理性。
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潘石屹提到了巴哈伊給他帶來的變化:
“我的家庭因此而充滿了關愛。”的確,巴哈伊紐帶下的潘張二人呈現出完美搭檔的形象,而且SOHO中國的業績也一直處於良好的狀態。
3.以親情為紐帶…。
潘石屹和張欣近二十年的婚姻感情,其中波折不斷,但最終他們達到了根與枝的融合,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視,那就是他們的兩個兒子。
由於創業時,兩人理念衝突,最終張欣妥協,下崗生孩子。
1998年,潘石屹與張欣的大兒子潘讓出生,緊接著,他們第二個孩子潘少也來到人世。兩個孩子之所以取名“讓”和“少”,取義與“讓則寬闊,少則豐富”。他們認為,兩人的婚姻就是退讓才修成正果的,應該凡事都謙讓一分,把寬容留給他人。
潘石屹曾說:“有孩子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他能讓父母感覺回到了原始而純潔的狀態,不管工作多忙,我們都會跟孩子多多相處。”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潘石屹和張欣每周都要帶孩子到北京郊區的別墅小住。因此,潘石屹和張欣有了更多地心與心交流的機會,他們也更加理解和體諒對方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