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成功與失敗,榮耀與困境都會對人的心靈產生巨大的影響。人生的過程其實就是人不斷淨化和提升自己的心靈的過程。很多坎坷與困境其實歸根結底是造成自己的心靈障礙,要邁過這些坎,要戰勝這些困境,就是要掃除自己的心靈障礙。
潘石屹一路走來,成功與坎坷同行,喜悅與淚水相伴。艱辛的童年,在潘石屹心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也讓潘石屹有了應該不斷奮進,同情弱者的心境;靈魂地拷問,讓潘石屹不斷探究人性的本質以及生命的意義,明確自己奮鬥的方向。心靈坎才是人生最大的坎坷,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事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都會去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麼,企業與人性的關係,企業發展是為了什麼等問題。潘石屹亦是如此。
第三十五道坎:艱辛童年,永遠心存感恩
在公眾眼中,潘石屹是一位“明星老板”。他高調、坦率、多變、前衛、深諳營銷公關之道,似乎無時不刻都被眾多光環簇擁。然而,這位成功人士的背後,卻又鮮為人知的艱辛童年。
貧窮、饑餓、恐懼時常伴隨著他,他也打趣地說自己就是一個土鱉。然而,正是這些童年的苦難經曆,造就了潘石屹現在的個性。
潘石屹1963年出生於甘肅省天水市的一個偏遠農村,家裏原來是地主,在當時可以說是成分不好。潘石屹的母親身體比較虛弱,長年有病,所以家裏的重擔都要父親獨自扛著,生活過的很艱辛。
在潘石屹的印象裏,自己的家鄉在童年之時,沒有給過自己安全感,有的就是貧窮、饑餓和疾病。由於當時生產力不像現在這樣發達,潘石屹的家鄉年年抗旱,年年缺水,糧食最多的年份也隻夠吃七八個月。對於潘石屹來說,能吃上一頓飽飯是他最大的夢想。因為饑餓,潘石屹小時候非常希望能當一個廚師,而且是在學校當一個廚師。當時,潘石屹所在學校最貴的菜是1毛5,最便宜的是5分錢,潘石屹常常連5分錢的菜都吃不上,可是學校裏的廚師卻能天天吃1毛5的菜,所以當時潘石屹就認為廚師是最好的職業。
窮苦的孩子早當家,潘石屹是家裏的長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幫助父親分擔養家糊口的重擔。然而,由於生活的艱辛,無奈之下,父親還是把潘石屹的一個妹妹送給別人撫養。每當想起這件事情,潘石屹都有說不出的傷痛,自己眼睜睜地看著妹妹被別人帶走,那種感覺的確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而這一切都是因為貧窮。
恐懼也時常籠罩著潘石屹的童年。潘石屹在《我用一生去尋找》中曾披露了一個童年的故事,潘石屹這樣寫道:
我記得小時候,我爸爸有一天晚上突然生病了,肚子疼的不得了。村子沒有醫院,我爸就拿著油倒在背上,用一個碗在背上刮痧,刮的皮膚疼得不行,一直流汗。隨後我的妹妹醒了,不停地哭。
大概是淩晨三四點的時候,我爸叫我把叔叔叫過來。我叔叔跟我們家離得很近,隻有二三百米,隔著五戶人家。然而,這二三百米中卻還有一條山路,要到叔叔家就得順著山腰跑過去。山溝裏有狼,雖然沒有吃過小孩,卻經常把豬帶走。我當時非常害怕,我媽就給了我一根一人長的木根,我爸跟我說你在路上走的時候,一定要靠著懸崖走,懸崖的這邊可以保護你,如果碰到狼,肯定不是一隻狼,而是一群狼,你也不要害怕,就拿著棍子衝著過去。
當時我咬著牙衝過山溝,沒有遇到狼。
我叔叔家的門是關著的,門口有一根鐵鏈子,我拚命搖那根鐵鏈子。我奶奶醒來了,問我怎麼了。我說爸爸病了,讓我叔叔過去。我的聲音嘶啞尖利,現在腦海裏都回蕩著當時的聲音。奶奶開門把我抱到炕上,我全身發軟,一點力氣都沒有了。
奶奶說了一句話,我現在一直記著,她說,孩子別怕,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由於潘石屹的父親是一個知識分子,他深知知識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盡管當時生活艱難,潘石屹還是被送去讀書。學校的條件非常艱苦,是在一個破廟裏。潘石屹曾經因為沒有鉛筆被老師趕出教室,在門口罰站。條件越是艱苦,潘石屹越是珍惜著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勤奮刻苦,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誰也不會想到,潘石屹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居然是家裏發洪水。因為隻要一發洪水,家門口的河上就會飄來好多東西,有各種各樣的樹、木頭,還有玉米、土豆和蘋果等。這個時候,潘石屹會跟隨父親帶著弟弟妹妹們到河邊揀各種“好吃”的,在潘石屹心中,這就像過年一樣快樂,由此可想而知其童年的艱辛程度。
總而言之,潘石屹的童年是充滿的艱辛的,不過潘石屹並沒有被艱辛壓倒,而是在艱辛中不斷成長。
潘石屹的戰術
1.從父母身上學習做人處事的原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人。雖然潘石屹的童年艱辛,然而潘石屹的父母依然保持著樂觀善良,這些都深深地感染了潘石屹。潘石屹從父母身上學到了很多一生堅持的為人處世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