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如此巨大,因此,作為父母應該時時刻刻明確自己對孩子的社會責任,拿出優秀的東西讓孩子學習,讓孩子傳承。潘石屹受父母影響,非常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
現在的潘石屹,每天都有很多的工作和應酬,但他堅持一貫的原則,周末關手機,與家人在一起,陪著孩子們。同時,他還和孩子們建立了“父與子工作室”,在那裏父子一起讀碩,學習,娛樂。
第三十六道坎:坎坷婚姻,根與枝的融合
潘石屹和張欣這對土洋結合最後成就了一對地產伉儷。外界現在看到的是他們的幸福婚姻,但其實兩人從在一起到真正融合經曆了一個相當漫長並且十分痛苦的過程。潘石屹是如何一步步維護這段坎坷的婚姻,並最終達到完美的融合呢?
潘石屹大紅大紫,不僅在地產界,甚至在傳媒界和在娛樂界也是如此。不過有人說:潘石屹的成功,不過就是娶了一個好老婆而已。潘石屹的好老婆就是張欣。
潘石屹和張欣原本是一對毫不相幹的人。一個是西北農村出來的淘金者,一個是華爾街的高級白領,不管是從經曆、性格、生活圈等等都不搭調,而且潘石屹再此之前還有過失敗的婚姻經曆。但命運就是安排了這樣兩個毫不相幹的人結合在了一起。
一開始,潘石屹和張欣的所有朋友都堅定地認為,他們的婚姻注定是要失敗的。張欣的老板安偉峰見到潘石屹之後,回去對張欣說:“難道你就要嫁給這位穿皮鞋不穿襪子的中國小夥子?”張欣的一位很好的女朋友派她妹妹來考察潘石屹,考察完畢,她給他姐姐彙報的結果是:“沒有樹高,沒有花香,隻是一棵無名的小草。”但是不論如何,他們還是堅持自己的感覺走到了一起。
不過結婚之後,一係列問題隨之而來。張欣回憶說:“一結婚,我馬上就要放棄在香港麵對維多利亞海灣的大房子,轉而搬到潘石屹以前住的恩濟花園裏。我們打算自己開公司,所以我不得不放棄華爾街的工作,這多難啊!在保利大廈住了一個小房間,我在我所有生活的選擇點上都選擇了一條比別人更難走的路。其實,我完全可以有更容易的選擇,比如嫁給一個留學生,在華爾街工作的,比我職位高,年薪在100萬美元的,我想,對於更多人來說,這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但是,張欣最終還是選擇了和一個隻是剛剛認識不到兩個星期,好了隻有4天的男人結婚了。如果要探究原因,最主要的就在於,張欣追求自由變化的性格。張欣說:“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沒有答案的,非理性的,很多時候理性在感性麵前很蒼白。如果一定要找原因的話,那就是我這個人從來都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絕大部分的人喜歡和舒服的、熟悉的人在一起做事,我卻正好相反,太舒服的時候我就非要去改變一下。我好像天生有那種冒險、探險的欲望。”
婚後,張欣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潘石屹衣櫃裏的所有衣服都扔掉,全部按她的審美標準換新的。好在潘石屹並不像大多數中國男人要誓死捍衛自己的自尊心。在這方麵,他是任憑張欣打理,而且還歡樂不已。
但是,潘石屹畢竟是男人,他可以不計較張欣怎樣擺布他的吃穿,卻不能為妻子改變觀念。尤其是像潘石屹這樣,對商業和機會有著自己獨特判斷和理解的人,是不會輕易地任由別人擺布的。要不然,也就不會有當年萬通的分家事件了。潘石屹和張欣結婚之後一起創業,他們不僅僅是夫妻,還是合夥人,兩人每天24小時都在一起。但由於觀念、風格、方法等都不一樣,他們幾乎天天吵架,用張欣的話來說,“後來鬥爭到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是不鬥爭了,好像不說‘不’就不對勁。”
他們二人在創業初期的艱難磨合已經在前文提及,但是這個風波平息之後,他們夫妻之間的鬥爭卻遠遠沒有結束。
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5年。潘石屹和張欣之間的角色平衡因為一次鮮為人知的情感危機被打破,潘石屹和張欣的二人世界裏有了第三者。這次的始作俑者是潘石屹。
這件事帶來巨大的震蕩,甚至上演了所謂的“SOHO易主之亂”的傳言。由於情感危機的加劇,兩人甚至一度瀕臨離婚的邊緣,潘石屹和張欣要各自成立公司單幹。但是,由於潘石屹之前再SOHO奠定的基礎和他無為而治的處事風格,幾乎所有SOHO中國的骨幹都願意跟著他走。張欣的勢力十分單薄,幾乎淪為“光杆司令”。
經過好友的反複勸說,兩人達成了妥協。但是與創業時期的衝突不同,這次妥協的主要一方,不是張欣,而是潘石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