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潘石屹完成了上市的願望,不過他也深知公司在資本市場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SOHO中國的強項不是一般地產的囤地,而是其品牌優勢,但是SOHO中國的品牌優勢主要是在中國大陸,然而SOHO中國在香港上市,其股票的主要投資者都來自大陸之外,真正了解SOHO中國的大陸客戶卻買不到SOHO中國的股票,這造成了市場與股票的錯位。這些問題,還需要潘石屹不斷去解決。
坎外真經
1.上市的利與弊
上市是指企業通過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向投資者增發股票,以期募集用於企業發展資金的過程。當前,上市成為很多企業的奮鬥目標,甚至一些企業在不知道何為上市的情況之下,就將上市把公司的發展目標。甚至有些企業隻是覺得這樣時髦,上市才能體現企業價值。其實企業上市有門檻,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企業才能上市。同時,上市也是一把雙刃劍,對於企業的發展有利有弊,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慎重選擇是否采用上市戰略。
上市對企業的利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一是可以籌集巨額資金促進企業發展,而且企業利用資本市場融資不是一次性的,上市後還可以通過增發股票、發行債券等多種形式再融資;二是可以利用資本市場可以推動企業實現規範發展,主要包括建立現代企業製度,實現管理的科學化等;三是有利於提高企業品牌價值和社會知名度,這種品牌影響力可以使得企業更容易獲得訂貨、技術、人才和信貸等;四是有利於提高企業經營的安全性和抗風險能力,這個能力的主要來源就在於企業的資金更加充裕,企業的管理更加科學。
當然,上市也可能給企業帶來相應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麵。一是上市需要成本和費用,而且這個成本和費用還不小,同時,企業上市之後的維護成本也增加,比如審計費、廣告費等;二是上市可能稀釋現有股東的股權,甚至讓現有大股東失去控股權,這個影響是上市必須考慮的問題,因為一旦操作不當,企業很有可能被一些金融大鱷竊取;三是上市之後要求企業增加透明度,企業信息的暴露使得公司的一些財務機密等曝光等。
當然,從總體來看,企業上市的利是遠遠大於弊的,這也是為何眾多企業對上市趨之若鶩的原因。不過,企業還是應該認真分析企業的實際情況,縱然上市利大於弊,也應該選擇好最佳的上市時機,最大化地企業的發展創造條件。潘石屹的兩次上市經曆其實是對企業上市的一個生動典型,第一次上市之所以失敗,也可以說是上市時機沒有成熟,因此推遲上市也許對於潘石屹的企業來說並非壞事。
2.資本市場變幻莫測,提升自身實力是關鍵
很多企業及企業家對上市都有一定的誤區,普遍的想法是隻要企業實現了上市就一定可以為企業募集到足夠的資金。上市的確為企業提供了一個籌集資金的平台,但是企業能否募集到想要的資金關鍵還是要看企業的自身的實力。很多企業由於自身實力的問題,上市之後不但沒有實現籌資的目的,反而導致自身市值的不斷下降。
資本市場受各方麵因素的影響和製約,政府政策、行業動態、社會民生甚至自然事件都有可能對資本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可以說資本市場是變幻莫測的。在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中,企業要實現穩定的發展,要給投資者以堅定的信心,關鍵還是來自於企業本身的實力。
如果企業在技術、資金、管理、營銷等各個方麵都做的十分踏實,即使遭遇資本市場大環境的蕭條衝擊,也依然可以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曾經有一個高科技企業,其自身發展一直不錯,為了獲得更大的資金支持,企業選擇了上市。上市成功之後,企業的價值一夜之間增加了幾倍。這一收獲讓該企業的所有者目瞪口呆,他充分認識到了資本的力量。之前自己辛辛苦苦帶領團隊奮鬥幾年時間,也不及上市這一瞬間的價值。從此,這位企業家開始鍾情於資本的投機與運作,而徹底忽視企業的技術創新與提升。然而,在一場不大的股市動蕩之後,該企業就因為自身實力不足而徹底失足。
因此,麵對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企業尋求發展的根本之道,還在於立足自身,不斷提升自身的實力,以不變應萬變。
同時,企業在爭取上市的過程中也一定要腳踏實地,靠實實在在的業績,切忌弄虛作假,否則會弄巧成拙。
第二十七道坎:無組織租賃致租金價格下滑
SOHO開發的產品大部分都是用於商業用途,商業物業的一個特點就是,大部分業主其實隻是物業的投資者,而不是最終的使用者。業主在購買SOHO的物業之後,主要是考慮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