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資本坎:錢不會走錯路(1)(1 / 3)

資金鏈是每一位企業家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因為資金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一旦資金出現問題,企業將陷入困境。

一直以來,潘石屹都十分注重公司的資金管理,SOHO中國一直是地產企業中現金流最充足的企業之一。

然而,不管企業家多小心,企業還是難免遇到資金困境。

潘石屹在帶領SOHO中國前行的過程中也遭遇了很多資本坎坷。從最初的融資難題,到後來的首次上市失利,再到後來的業績報告虧損等都讓潘石屹感受到了資本對於企業發展的意義。不過,錢是不會走錯路的,一個真正經營良好的企業,一個真正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最終肯定可以獲得資金支持,度過資本困境。

第二十五道坎:“按揭”政策受阻,潘石屹遇融資難題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眾多企業出現資金困境。彼時,潘石屹也遭遇資金問題,於是他開始極力尋求資本的支持。然而幾經周折,潘石屹依然毫無收獲。就在這時銀行按揭政策的出現似乎讓潘石屹看到了曙光,不過好事多磨,按揭政策進行的並不順利,潘石屹遭遇融資難題。

房地產企業是一個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企業,因此如果地產企業遭遇資金問題,其經營將比一般企業困難。所以很多地產企業都會想法設法地多尋求資本支持,以保證充足的資金供應。

雖然潘石屹一直十分重視資金鏈的控製,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97年,從泰國開始的金融風暴開始席卷整個亞洲,迅速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一些國家甚至因此引發政局混亂。中國政府雖然采取了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措施,但是經濟發展還是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亞洲金融危機時的中國的很多企業出現了資金困難,潘石屹及其旗下的公司也受到一定影響。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潘石屹開始尋求資本支持。最早的時候,潘石屹是和一些外資接觸,接觸對象包括凱德置地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潘石屹與這兩家公司的談判曾取得一定進展,雙方已經約定,凱德置地與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聯合投資潘石屹的公司,並取得潘石屹公司30%的股份。然而,由於亞洲金融危機愈演愈烈,雙方最終沒有實現合作。

尋求外資的失敗帶給潘石屹很多思考。潘石屹意識到境外資本是靠不住的,他們隻會在你順風順水的時候錦上添花,而絕不會在你危急之時雪中送炭。尋求外資的失敗,讓潘石屹把融資的希望全部寄托於國內。

在當時,中國的房地產開發主要有兩個融資渠道。一是開發商直接從銀行貸款,由於地產公司所需資金巨大,而開發商用貸款建造的房屋並不能很快地全部銷售出去,這勢必影響房地產開發商的還貸能力,所以銀行對於向房地產開發商直接貸款非常謹慎,特別是在金融危機時期更是如此。第二個渠道是上市融資,不過上市需要一定條件,同時需要相應的準備時間,並不能馬上解決企業的資金困難。

可以說,以上這兩個渠道潘石屹當時都走不太通。就在這時,市場上出現了一個難得的機會,銀行準備啟動按揭政策以增強消費者的房屋購買力。由於房屋價值量大,很多購房者不能一次性支付所有的購房款,如果要等購房者將購房款全部備齊,至少也得十來年。銀行按揭就是指由銀行參與到購房者的購房行為中來,銀行向購房者發放貸款,使購房者能夠提前獲得住房。購房者雖然取得了房屋貸款,但是自己依然要承擔一部分購房款項,同時還要以所購買的房屋給銀行作為抵押,所以還貸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地保證。銀行按揭讓房地產開發商可以一次性收回房款,有利於資金的回籠,極大地解決了資金周轉問題。當時,在西方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參與房屋按揭的製度已經相當成熟。

然而,中國經濟與西方國家的自由市場經濟有著很大的差別。當時,中國正在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對於資本政策等十分謹慎。雖然,政府及銀行一直在研究啟動銀行按揭政策,但是卻遲遲沒有得到實質進展。

潘石屹的SOHO現代城1998年就已經開始正式銷售,然而到了1999年春節,銀行按揭政策在中國依然沒有實施。

SOHO現代城的房子在1998年的銷售狀況並不理想,這讓潘石屹焦慮萬分。潘石屹迫切地希望銀行能夠迅速啟動按揭政策,不然公司將可能陷入資金困境。為此,潘石屹還特意去找了中國建設銀行一支行行長,希望能夠盡快辦理。不過潘石屹卻碰了一鼻子灰,那位支行行長說:“我們20世紀50年代就給個人貸過款,買牛買驢貸款,結果一分錢沒收回來,現在還欠著呢,所以不貸。”

時間又過去了一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銀行按揭貸款依然沒有著落,潘石屹焦急萬分,他應該怎樣才能促成銀行按揭政策的實施,因此帶動公司的房屋銷售,讓公司走出資金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