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創造機遇,就要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學生時代的成績優秀,並不代表以後就會大有成就,麵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很多人根本就沒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更別說洞察力了,大好的機會擺在麵前,隻要一伸手就能抓到,但是因為沒有判斷力,所以隻能白白丟失。如果一個人沒有很強的洞察力會怎樣呢?他不會有好的創業機會,或者會失去擺在麵前的機會,他是在用時間和青春作為代價。洞察力和判斷力來自於哪裏?毫無疑問,來自於對待事物正確的認識和分析方法!
要創造機遇,更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習慣雖小,卻力量巨大,影響深遠。20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了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宇航員叫加加林。當時挑選第一名上太空的宇航員人選時,有這麼一個插曲:幾十個宇航員去參觀他們要乘坐的飛船,進艙門的時候,隻有加加林一個人把鞋脫下來了。他覺得這麼貴重的一個艙,怎麼能穿著鞋進去呢?加加林的這一動作,讓主設計師非常感動。他認為隻有把這艘飛船交給一個如此愛惜它的人,才能放心。在他的推薦下,加加林就成為了人類第一個飛上太空的宇航員。所以有人開玩笑說,成功從脫鞋開始。
由此可見,得到賞識很簡單,養成好習慣就可以了。剛才講的故事既是一個好的啟示,又是一個大的警示:好習慣成就大未來,壞習慣錯失好機會。能否注意養成好習慣,就是一個人走向優秀還是平庸的分界線!
空杯心態:每天都是新開始
以前有一個人有很深的佛學造詣,聽說某個寺廟裏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便前去拜訪。老禪師的徒弟接待他時,他表現得十分傲慢,這一切老禪師都看在眼裏,但依舊禮貌地接待了他,並親自為他沏茶。
可是在倒水的時候,杯子裏的水明明已經滿了,老禪師還是不停地倒。這個人不解地問:“大師,杯子都已經滿了,為什麼您還要繼續倒呢”?老禪師說:“是啊,既然杯子已經滿了,幹嗎還要倒呢?”
禪師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經有學問了,幹嗎還要到我這裏來拜訪呢?這位年輕人恍然大悟,明白了想得到圓滿更需要“空杯心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想學習更多的知識,先把自己想象成一個空的杯子,隻有清空心裏所有的自滿,才能學到更多。擁有空杯心態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有望成功的人。
每一個想在職場發展的人都必須擁有空杯心態。曾經的輝煌和榮耀也好,失敗也罷,都讓它成為過去。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過去的成功不應該讓今天的你目空一切,過去的失敗也不應該讓今天的你退縮、怯懦,我們應該始終懷著希望、信念、學習的心態去工作、去生活。從此刻開始,進行全麵的超越,當把歸零當成一種常態,一種延續,一種時刻要做的事情時,職業生涯的全麵超越就唾手可得了。
一代武學宗師、功夫巨星李小龍就非常推崇空杯心態,他說:“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那麼,空杯能為我們帶來些什麼呢?
首先,幫助我們找到職業發展的捷徑。老板永遠隻為員工的使用價值買單。“倒空”自己,輕裝上陣,才能體現自己更大的使用價值。空杯心態幫助我們客觀認識自己,正確認識世界,發現並繞過阻礙自己職業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空杯心態激發我們的潛能,讓它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許多人在麵對成績和榮譽的時候,變得得意忘形、驕傲自滿,不願意再花時間和精力往前走。空杯心態則讓人容易認識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麵對成就,糾正錯誤,總結成功之處,發掘潛能繼續往更高的地方邁進。
其次,提升事業和人生的境界。人生不隻是一道好菜,更是一場盛宴,忘掉你念念不舍的那道美味佳肴,才能看到更多的好菜,嚐到更多的美味。鬆開手,計較的東西越少,胸懷和視野越大,人生就會越廣大。
第三,讓你始終站在職場叢林的前列。如果故步自封,不敢去挑戰、不敢去再突破,那麼你拿什麼去超越自我,又拿什麼去超越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