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企業裏麵一定會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這個案例就是關於鬆下總裁鬆下幸之助的。一次,由於一位下屬經驗欠缺而導致公司的一筆巨額貨款難以收回,鬆下幸之助知道後勃然大怒,在大會上狠狠地對這位造成損失的下屬進行了批評。但是會後不久,鬆下在仔細思考後,為自己的過激行為深感不安。在那筆貨款發放單上自己也是簽了字的,下屬經驗欠缺沒有摸準情況,但是自己卻也因為疏忽而簽了字。所以,自己也應該負責的。既然自己也有一定的責任,那麼就不應該這麼嚴厲地對下屬進行批評了。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他馬上給那位下屬打了電話,誠懇地向其表示了歉意。恰巧那天下屬喬遷新居,鬆下幸之助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即登門祝賀,還親自為下屬搬家具,忙得大汗淋漓。而且,在這之後,鬆下也沒有把這件事情放置腦後,一年後的這一天,這位下屬很意外地收到了鬆下的一張明信片,上麵留下了鬆下的一行親筆字:“讓我們忘掉那可惡的一天吧,重新迎接新一天的到來!”看到鬆下的親筆信,這位下屬的心中感到無比溫暖。
中國古語有雲:知恥者近乎勇。連一家大公司的總裁都能夠自省自檢,我們這些平凡的小職員還有什麼辦不到的呢?所以不要害怕反省,要敢於自我否定,因為否定自己是為了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當然自省不一定全部是反麵的,有時候正麵的東西也需要加以總結鞏固因為正確的思想和行為會使你變得更加聰慧,而錯誤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加清醒。
如果有人問:“讓自己快速成長的最佳方法是什麼呢?”答案是:反省,心平氣和地正視自己,客觀地反省自己,這既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基本方法,也是增強人的生存實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因此,要敢於否定自己、反省自己,在不斷地反省中獲取前進的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就讓我們從以下幾下方麵反省自己:
工作態度:反省今天的工作,我是否盡了我全部的力量?我有沒有浪費時間?我有沒有偷懶?
做事方法:今天所有的事情我是怎樣處理的?是否處理得當?哪些地方不足?下次怎樣做才能做得更好?
工作進程:我今天做了多少事?有沒有完成今天的目標?今天跟昨天相比,我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多少?我有沒有給自己設定更高的目標?
人際交往:今天有沒有說了不該說的話?有沒有做損害別人的事情?某人對我的不友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還是別有原因?
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總結,在反省和總結的過程中找出更好的方法,從中悟到失敗的教訓,明辨是非,並全力去進行糾正和改進。對於自己做錯的事情,你可以不後悔、也不要責備、懲罰自己,但絕對要反省自己,對自己的錯誤進行改進。
隻有經常、全麵地反省自己,才能對事物有清晰、準確的判斷,對自己才能有正確、客觀的認識,經常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認真地反省,客觀地評價,嚴格要求自己及時改進,這樣才可能不斷進步、不斷地超越自我。
當然,反省不一定要在特定的場合,反省不必拘泥於形式,咖啡屋靜坐時,茶樓品茗時,深夜獨處時,晚上臨睡前,何時何地都可以進行,並讓其成為一種習慣,就像虔誠的基督教徒臨睡前的禱告一樣,對自己一天的行為做一個深層次的檢查,客觀公正地反省,不斷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認識和發揚自己的長處,並不斷激勵自己、超越自己,隻有這樣才可以讓人生之路走得更穩、更好,更遠。
強者創造機遇,弱者等待機遇
職場上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總有人勝,也更有人敗,勝利者中的庸者可能有很多,但失敗者中的優秀者卻也大有人在,甚至會有滿大街才華橫溢的失敗者的情況。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毫無疑問,機遇,是一個人成功的必備因素。有的人綜合能力可能不高,但機遇來臨的時候,他能夠抓得住,而有的人就算滿腹經綸、才高八鬥,卻隻能坐等機遇擦肩而過。一個人,沒有機遇,很難取得大的成功;反過來,有了機遇,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抓住而走向成功。俗話說:“機遇,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由此可見,機遇是每個人自己創造的。誰能時刻準備著,誰就能創造機遇,並牢牢掌握主動權,善於把握機遇、利用機遇,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