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認為:1名出色員工=50名平庸員工。現代企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才的競爭,人才是保持公司發展的長久動力。一個企業能做多大、做多強,並不取決於它獲得了多少物質資產、多少資本,更主要取決於它的人力資源。企業興衰乃是常事,但究其原因,無外乎都是“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敗”,抓住人才就是抓住企業常勝的關鍵。
為了共同的理想
團隊精神在一個企業、一個人的職業發展中都是不容忽視的,這個團隊為了共同的理想凝聚在一起,因為有了共同的目標大家組成了一個整體,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在這裏可以感受同事之間相互幫助的溫暖和支持,通過與同事間的合作提高自身的能力,為了共同理想而打造的優秀團隊,才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為了共同的理想”一直喬布斯給他的團隊打的旗幟,他的團隊隨時得準備著24小時不眠不休的工作,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有著強烈的使命感與高遠的目標,大家都在齊心協力將我們所夢想的一切變成現實。他全神貫注地追求他的夢想並且追求卓越,借此開創了一種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使得蘋果公司成為創新的標誌,並取得了不同尋常的業績。喬布斯深知,一個崇高的理想將喚起人們奉獻的精神,當初他就是為了追求理想才有今天的成績。他善於為自己的團隊傳遞各種思想,比如他對員工說:“讓我們一起在這個世界上留下點兒印記吧。”還有:“蘋果骨子裏有著非常強烈的信念,就是要將最尖端的科技變得更容易為人所用。”蘋果公司創立之初,像沃茲尼亞克、傑夫·拉金斯、邁克·馬庫拉這些合作夥伴都加入到了喬布斯的尋夢之旅中,沒有這些人,也就沒有蘋果的今天。
1981年,喬布斯準備創造一台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讓人震驚的電腦”,所以成立了被稱為“海盜小組”的開發團隊,這個團隊彙聚了蘋果最優秀的員工。1992年9月底,喬布斯率領麥金塔電腦小組在帕哈樓沙丘城開了一次動員大會。這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才28歲。活動開始時,喬布斯在黑板上寫下一句煽動人心的話:“做海盜比做正規海軍棒多了。讓我們一起幹海盜吧!”喬布斯向大家傳遞這樣一個理想:我們要參與意義非凡的工作。團體成員像是被打了興奮劑一樣一直歡呼。然後,喬布斯拿出一件印有醒目的“海盜”兩字的T恤衫,並套在自己身上。到場每位參加活動的成員都得到一件印有海盜字樣的T恤衫。而且下麵印有一行小字——麥金塔骨幹,這是喬布斯賦予他們的榮譽。麥金塔電腦小組正是成立了,這個小組的成員有20多人,個個精明強幹,幹勁十足。他們都像喬布斯一樣,身懷絕技但特立獨行。這些人的共同理想就是,創造一台“讓人震驚”的電腦,這種共同的理想甚至超越了他們對金錢和職位的需求。
麥金塔電腦小組的一位成員曾豪情萬丈地說:“我們是一群特立獨行,反叛世俗的人,我們的目標是推陳出新,不落俗套,震驚世上所有人。”有了這樣的共同理想,他們能克服所有的困難,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下努力工作,充滿活力。這個團隊用兩年的時間,研發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出色的電腦。
當初喬布斯帶領一群自命不凡的人創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形成的精神。正如喬布斯所說:“韋恩·格雷茲基說過一句名言我一直銘記於心。他說‘我跟隨冰球飛行的方向劃去,不去管它曾經的位置’”。因為這樣的使命,喬布斯因為權力紛爭離開蘋果後,接著帶領他的團隊繼續創業。喬布斯在談起他對理想的看法時說:“我們當時可以利用的資源真是少得可憐,但我們都有一種創見性,一種肯為事業獻身的精神。雖然蘋果公司的資產已經達到15億美元,取得的成就可謂非常輝煌,但我可能並不是帶領公司創業的最佳人選。當然,我認為蘋果公司能取得輝煌是一個宿命,因此我並沒有在我的臉上貼金,我也沒有給任何人多麼大的榮譽。在蘋果公司,我度過了我一生中最值得留戀的10年光陰,我對我所做的任何事情從來沒有後悔過。在以後的歲月裏,我還要繼續我的生活。”這段煽情的話說出了喬布斯的理想,也給了他力量,同時也吸引了有共同理想的人才。
當喬布斯計劃重新創業時,他需要組建一個團隊,他首先找到了特裏布爾。喬布斯向他說出成立新公司想法,而且這次他們新公司的產品是麵向教育市場。喬布斯接著提出這款麵向教育市場的計算機的想法,他們叫它“3M”電腦,它的顯示器的解析度可以達到100萬像素,它的主存儲器可以達到100萬個字節,而且它的指令運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00萬次,所以叫它“3M”。特裏布爾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這讓喬布斯很高興。而且喬布斯說這種類型的電腦目前在市場上價格卻非常高,大約需要1萬多美元,遠遠高於教育市場的承受能力。所以喬布斯給他的電腦定的價格底線是3000美元。特裏布爾願意幫助喬布斯實現這個理想,因為創業也是他的理想。
特裏布爾向喬布斯推薦了蘋果公司的幾個可能會幫助史蒂夫重新創業的人,這些人和喬布斯一樣有這共同的理想。正如特裏布爾所說:“我們每個人都想參與創業。”所以當喬布斯的一聲號令,這些人便跟著他開始新的創業。喬布斯編織新公司夢想和宏偉藍圖,讓這些人為之陶醉,其中包括佩奇和喬治·克勞,克勞是一位很優秀的工程師,曾經是麥金托什機研發組裏的一名,蘇珊·巴恩斯,她曾掌管麥金托什機研發組的財務大權,還有丹尼爾·盧因,他成功地創建了蘋果電腦大學校園銷售聯盟,這些人都為喬布斯創造的理想重新聚在了一起。新公司還有一部分成員不是蘋果公司的核心力量,所以喬布斯的理想對他們來說更具有誘惑性。因為他們的理想也是創造出了不起的電腦產品,能夠把他們的名字和他們創造的電腦連在一起,喬布斯給了他們這個希望。
當喬布斯對外宣布新公司即將成立的消息時,外界議論紛紛,喬布斯是這樣回應這些輿論的,“你們可能會說,我們都瘋了。但我們4年以來彼此都已經很熟悉了,我們對彼此的能力也是非常信任的,相互之間總能真誠相待。我們都希望能夠創立一家小型公司,有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場所,而且還能夠創造某種奇跡。”正是這個理想,才讓這些人跟隨喬布斯共同打造一個自己的天地。
喬布斯創立他人生中的第二家公司NeXT,將核心力量吸引到身邊,還成功吸引了不少機構和個人來投資。例如佳能公司,就向他投資了一億美元。而後他成立了皮克斯,在1996年6月喬布斯寫給皮克斯所有股東的信中,他再次為全體員工製造了共同的理想:“我要讓擁有400位員工的皮克斯,成為世界第二大動畫公司。”就在這一年,皮克斯製作的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獲得奧斯卡小金人。在喬布斯重回蘋果後,他又為現在的蘋果樹立的目標:“在未來十年內,蘋果公司將是在網絡方麵獲利最多的10家企業之一。”今天的蘋果完成了喬布斯的目標,成為科技領域的主宰者。
在一次采訪中,記者問喬布斯:“人們為什麼選擇在蘋果工作?”喬布斯如上回答。“你在蘋果做的工作絕對獨一無二!”喬布斯得意地說。的確喬布斯的理想就是做一個領導,他要帶領蘋果做一個獨一無二的公司,公司彙聚獨一無二的團隊,這是一個多麼吸引人的理想。喬布斯的身邊也有一群才華橫溢,富有智慧的人,比如設計師喬納森·伊夫、總裁蒂姆·庫克、營銷副總裁菲利普·席勒等。如果不是被喬布斯的偉大理想所吸引,這些人也不會跟隨喬布斯。在接受《新聞周刊》采訪時,喬布斯說:“大家都知道,蘋果的團隊其實一直秉承了內部企業家精神,它們本質上是一種從車庫起家的草根企業,隻是你創業的地點不是車庫而是大公司而已。”喬布斯的偉大理想激勵自己邁向成功,也能激勵員工實現夢想。就連摩托羅拉背景設計中心的首席設計師陳銘鏞說,他最向往的公司就是蘋果。
我的人比我自己更優秀
喬布斯對自己有這樣一段評價:“我是一個追求極端的人。這個世界上除了最好的,就是最差的。我開的是最好的汽車,買的是最好的私人飛機,用的也是最好的鋼筆,除此之外,在我眼裏都是垃圾。所以,我的團隊必然是最好的。皮克斯的成功就歸功於他們,是他們的不斷創新讓我當初花了1000萬美元購買的這個公司,賣了74億美元。在皮克斯,我從來不投資產品,而是投資人。”喬布斯就是這樣欣賞他的身邊的人才,他說自己不是蘋果公司裏最優秀的人,他能做的是給最優秀的人提供機會。隻要是優秀的人才,哪怕他身上有缺點,都能得到喬布斯的欣賞。人與人之間是存在著競爭關係的,但我們要看到更多的是合作關係。尤其是在一個集體內,其他人的優點長處總體上來講,對集體是大有益的,對其他人包括當事人也是有益處的。 正如管理專家杜拉克所說:“一個聰明的領袖在審查候選人的時候,絕不會首先看他的缺點,而是看他有無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
就在蘋果憑借蘋果 II成為世界知名公司時,喬布斯也因此名利雙收,但是喬布斯認為,蘋果公司之所以取得如此的輝煌,可以說完全是由於沃茲尼克的技術。喬布斯一直說沃茲是技術天才,自己和沃茲在技術上相比還差很多。為此在技術上不輸給沃茲,他組織成立了“麗莎” 項目組,決定開發一款全新的電腦。“麗莎”小組雖然沒有天才沃茲的參與,但是喬布斯還是網絡了蘋果公司的一流人才。喬布斯還不惜重金帶著他的團隊到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去參觀,在這裏喬布斯和他的團隊大開眼界。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專家向他們展示了一台驚人的計算機——Alto,並為他們演示了Alto的工作流程。Alto簡化了複雜的指令,自由選擇菜,自由切換接口和文字處理係統,打印時可以顯示頁麵內容,另外配有“鼠標”的神奇設備。
施樂公司之所給蘋果的團隊展示這台革命性的產品,是因為他們沒有想到蘋果的團隊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裏就能挖走這裏的技術。泰斯勒對蘋果電腦公司這一群人也感到非常吃驚:“以前也有很多人參觀過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的展品區,包括施樂公司的計算機專家、大學教授、學生,而蘋果公司的工程師提出的問題是我來施樂公司七年來所聽過的最有水平的問題。他們提出的問題,不僅表明他們關心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展品的細枝末節,也表明了他們在計算機研究領域的專業素養。”喬布斯知道圖形用戶界麵、鼠標、局域網絡、文件服務器和創新的軟件應用程序的價值,而這些也恰恰是他想要的東西。在考察結束之前,蘋果公司的工程師們看懂了Alto的工作原理。當“麗莎”問世後,大家才知道喬布斯的團隊的厲害,“麗莎”擁有Alto的一切功能,甚至更完美。泰斯勒後來回憶說:“我以為他們也是一批黑客,對計算機科學一竅不通,可是稍後,從他們專注的眼神和關心產品的細微之處的所有提問中,我知道我錯了。”
喬布斯善於激勵員工,欣賞人才。“優秀的人總是相互欣賞的。”蘇格拉底常這樣對學生說。學會欣賞別人,是一種人格修養,一種氣質提升,有助於自己逐漸走向完美。一個人總能在某一些方麵勝過別人,但在另一方麵也總會有人比他強。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喬布斯知道靠他一個人的力量實現理想是不可能的,沒有人能單槍匹馬取得成功,因此,所有的領導人都必須找到一種方法,將自己的價值觀、創意和激情傳遞給員工。喬布斯無疑具備這種能力,他之所以被評為最佳CEO不是因為他技術過人,而是因為能領導這些比他更優秀的人。
實際上,蘋果之所以能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不僅僅是得益於喬布斯的創新願景,而且利益於那些喬布斯嘴中的“牛人”。喬布斯對設計總是有著常人不能理解的天馬行空,一次次地提出瘋狂的標準,不間斷地挑戰著人們的視聽極限,而能超越預期地完成喬布斯的要求是喬納森。有了喬納森,喬布斯更有底氣提出他的新想法。
1992年,喬納森加盟蘋果時,那裏已經有一群很神秘的設計師,很少看見他們在公眾場合亮相,參加行業盛事或者頒獎典禮。他們好像不需要這些名利的東西,這點讓喬納森很是奇怪,是什麼力量讓這些“高手”敢於被喬布斯隱藏。喬納森被蘋果公司的特殊的企業文化吸引了。在一次采訪中,喬納森曾說蘋果的很多產品都是他們窩在工作室狹小的廚房裏吃比薩餅時構想出來的。
當蘋果公司經曆第一次風波差點破產時,喬布斯重新回到蘋果,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他削減了許多產品,也精簡了人員。眼下蘋果最缺少的就是優秀的設計師,為此喬布斯還向其他公司的優秀人才發出邀請,可是此時蘋果的情況讓這些人有些畏懼。此時喬布斯無意中翻看了喬納森的簡曆,他說他找到自己想要的人了,就這樣麵臨被辭退的喬納森重新獲得了舞台。
喬布斯挽救蘋果的第一個作品 imac就是由喬納森設計完成,當時喬布斯提出一個想法,他想改變個人電腦呆板、無趣的形象,喬納森馬上有了一個想法,“電腦能不能采用一個深藍色半透明的外殼呢?”這個想法讓喬布斯驚喜。他們決定采用這個方案,那時,為了尋找合適的外殼,喬納森·伊夫和他的助手跑到一家糖果廠研究膠質軟糖。可是要用這個方案並非易事,不但設計小組要重新設計內部電子元件和線路,以保證透過外殼讓它們看上去很好看,而且半透明的外殼的技術要求也非常高,這樣投資成本也大大提高。當時蘋果在每台電腦外殼上的花費約達65美元,而行業平均水平可能隻有20美元。喬納森在舊金山的倉庫建立一個秘密的工作室,同他的助手在那兒工作了6個月,通過無數次反複製作完成了基本設計,然後送往亞洲生產。就這樣,第一台湛藍透明的imac誕生了。imac不但給蘋果帶來了新的希望,而且再次刷新了個人電腦曆史。後來有其他公司這樣說:“我們曾經也想設計,以增加我們的銷量,但這在技術上根本無法做到。”蘋果做到了,或是說喬布斯做到了,幕後功臣卻另有其人,他就是蘋果公司的高級副總裁、頂級工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
說起ipad,可能你眼前浮現是的喬布斯在發布會上的精彩演說,這是讓他驕傲的產品。喬布斯很早就有了生產平板電腦的想法,他覺得消費者需要一個這樣的設備。於是,他向喬納森提出了很多想法,他相信喬納森有能力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喬納森的設計小組在ipod白色或黑色的內核上,覆蓋一層透明的塑料以增加材質的縱深感,並在很短時間內將每個零件組裝起來。ipad問世後起初遭到大家的質疑,外界總認為ipad功能太弱,根本沒有電腦的功能,更像是一款娛樂設備。但是當你使用ipad時你就會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你可以通過它收發郵件、處理文件、瀏覽網頁、玩遊戲等等。喬納森表示:“ipad不僅是一款獲取媒體內容的炫酷工具,同時也在探索一條計算領域的未來之路。”ipad一上市就倍受追捧,眾多品牌紛紛效仿。
這時ipad 2在舊金山亮相了,同樣ipad 2也是由蘋果首席設計師喬納森·伊夫親自操刀,ipad 2更加輕薄,有黑白兩色可選,它的改變不僅是外觀上的,功能上的六大改進給蘋果迷帶來更新的體驗。喬布斯說表示:“2010年是ipad之年,2011年將是ipad2之年。”蘋果再次顛倒眾生。喬納森說:“我熱愛製造產品原型。從創意到原型,我們的運轉流程非常流暢。我隻是喜歡製作東西。”
喬納森·伊夫雖然不像喬布斯一樣一舉一動都牽人眼球,他是位幕後英雄。所以同樣優秀的他被《財富》雜誌把評選為世界上最聰明的設計師,文章這樣寫道:“每個漫步在紐約市現代藝術博物館或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中心的人,都會看到他早期的代表產品。但與大多數博物館裏的創新家不同,喬納森能夠將他的智慧融入設計中,並為大眾所喜愛——包括他那要求嚴苛的老板。他的確非常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