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品牌——讓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蘋果夢(3 / 3)

蘋果的粉絲可以說是遍天下,而且不分受眾群,不論是明星大腕還是普通大眾,不論是成功人士還是奮鬥青年,大家幾乎都想擁有一款蘋果產品。當你追問他們為什麼追逐蘋果的產品的時候,這些人給你的回答是,“蘋果的產品已經變成是一個消費品牌了,它已經不是一個所謂的電子品牌或者是計算機品牌了,它已經變成了一種大眾信仰。”那麼喬布斯到底是怎麼樣引領蘋果,將自己獨特的理念和體驗滲透到全世界的呢?

小的時候性格奇怪、偏執、不愛說話,當別的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他卻一人鼓搗電子元器件,小朋友都認為他的是個“怪人”。上了中學他與眾不同的個性沒有改變,整天圍著電子產品轉,那似乎是他的唯一娛樂。大學時他特立獨行的個性變本加厲,加之受美國嬉皮文化的影響,他留著長發,穿著邋遢,後來竟然還退學了,這一切的行為讓他更與眾不同。而這種與眾不同延續到蘋果的產品中。

現在的社會人人都追求個性,蘋果的產品滿足了人們的這個追求。他與朋友沃茲創建了蘋果公司,通過蘋果 II成為業界威名遠揚的公司。蘋果 II成了當時最暢銷的電腦,那時的蘋果產品就與其他電腦大有不同,不但機箱裏拆去了風扇,機箱也首次采用塑料外殼。這些創新性的發明讓消費者記住了蘋果這個品牌。1997年,喬布斯回到了他親手創立的蘋果,當時的蘋果公司已經岌岌可危,市值不到40億美元。喬布斯回到蘋果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重新塑造了蘋果的設計文化,推出了imac,讓蘋果電腦重新成為“潮品牌”的代表。imac就像以前的蘋果產品一樣,屬於典型的“非主流”人士使用的,雖然沒有給蘋果的市值帶來什麼影響,但卻成為“與眾不同”的代名詞,因為那時的電腦還是個醜八怪,而蘋果的imac則有著繽紛的半透明外殼。

縱觀喬布斯的職業生涯發展,事實證明一個人要想真正脫穎而出,不是因為其“全能”,而是因為其擁有“獨一無二”之處。就像蘋果新產品問世時,蘋果體驗店總是站滿了人,大家長時間的排隊隻為體驗到新的產品。是因為沒有其他優秀產品了麼?一定不是,但蘋果是這些優秀裏麵最獨特的那一個,也許它的功能並不完美,甚至還有缺陷,然而因為它的獨特性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有人說蘋果公司實際上是在推進一種價值觀,蘋果賣給你東西不是賣給產品,而是理念,是一種生活方式。蘋果一直是一家善於創造奇跡的公司,他們似乎會將冷冰冰的電子產品賦予最鮮活的特色,也善於將自己的文化通過自己的產品傳遞給每一位顧客。於是乎,再普通不過的MP3播放器在蘋果手中做成了ipod,成了每一個年輕人夢寐以求的禮物,就像喬布斯說的一樣,“擁有一隻能將1000首歌裝進口袋的ipod是多酷的一件事”。

2007年,蘋果借助一款叫做iphone的手機重新開始世界認識。除了產品設計本身的創新之外,蘋果公司還沿用了iTunes在iPod上的引用,在2008年推出了App Store,並和iTunes無縫對接。iphone + App Store的組合,為蘋果賦予了主導地位,引領了手機革命。再平凡不過的手機在蘋果手中做成了iphone,成了2007年手機界的一個奇跡。

蘋果公司通過一係列與眾不同方式,來培養粉絲對蘋果品牌的宗教般的狂熱,包括渲染產品的神秘等。而最重要的方式,是強化蘋果產品的象征意義,蘋果公司用顏色、聲音、形狀等代表個性特色元素的組合,構建了清晰的品牌形象。蘋果通過這些策略使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他們是蘋果的忠實信徒,顯然iphone4並沒有受前不久的“信號門”事件絲毫影響。一位蘋果迷說“在我拿到之前,一切都是胡說。”而另一位粉絲自稱從小就迷上了蘋果,因為使用蘋果讓別人都很羨慕,“大家都覺得我很酷,那感覺太棒了。”他說。不少粉絲表示,通宵排隊更在意的是“感覺”。據親身體驗過的粉絲介紹,排隊其實並不痛苦,有人甚至自帶帳篷過夜,還有粉絲帶了電腦或者紙牌,與朋友打發時間,討論蘋果產品的種種利弊。其實,除了喬布斯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推出iphone 4之外,蘋果官方便無太多宣傳,蘋果到底靠什麼去吸引如此之多的消費者通宵熬夜排隊,尤其是那些“忠誠度”一般的粉絲?答案就是蘋果傳遞著一樣與眾不同的文化,這種文化在今天被大家所追捧,成為忠實的信徒。

蘋果的產品一直都卓爾不群,崇尚著一種充滿藝術化的感覺,而且蘋果鍾愛白色,就如同純白的雪一樣,結合了被咬了一口的蘋果LOGO,顯得蘋果就是與眾不同。一直倡導“think different”的蘋果今年推出了一款跟我們傳統概念完全不同的筆記本電--MacBook Air也許這就是蘋果在其產品裏傳達的理念:簡單、精致、純粹、人性化,這些東西也正是蘋果取得今天這種成就的主要原因。而從MacBook Air身上,我們依然能夠清晰發現蘋果的這種理念。當初蘋果起MacBook Air這個名字的含義大概就是希望這款產品是一款能自在移動,如空氣一樣自由的筆記本。 如果有人告訴你,一台筆記本可以從信封裏拿出來,你有沒有想購買的衝動?如果您還是對此有些冷淡,毫無購物欲望的話,再告訴您如果它是蘋果的產品呢?想必很多消費者至少會想看看蘋果這次給他們帶來的怎樣的一款標新立異的產品。沒錯,蘋果還是這樣一家充滿設計靈感,在產品設計方麵做到了極致的企業。

不要以為MacBook Air隻要靠外表的與眾不同而贏得掌聲,擁有MacBook Air讓你的工作和生活同樣精彩。他內置iwork,這是一個類似於Windows操作係統下的Microsoft Office係列軟件。而且,iwork的文檔與Microsoft Office的文檔可以毫無阻礙的互通,不但新版本Office文檔可以直接導入到MacBook Air中,之前更早版本的也完全可以打開。當用戶將文件導入到iwork中的文檔,全都能保持原來Office文檔中的樣式。另外針對用戶日常娛樂的使用而開發的係列軟件——ilife,ilife'由iTunes、iphoto、imovie、iDVD、iweb、GarageBand這幾個軟件組成,不但包括了生活中的各種娛樂功能,還有更廣範圍的延伸。 MacBook Air所帶的iTunes新增的Cover Flow功能,可以讓用戶瀏覽所有唱片的封麵,就像站在滿滿一書架的CD、DVD麵前一樣。用戶可以在MacBook Air上的所有iTunes信息還可以全部同步到iPod裏,甚至還可以將iPod裏麵的項目、歌曲評級和播放列表同步回MacBook Air中,有了iTunes,自己個性化的影音娛樂可以如影隨形。MacBook Air中更新後的iphoto可以使用事件功能,根據日期自動整理圖庫,極大地簡化了照片的管理……總之,有太多理由讓人擁有它讓生活與眾不同了,那種生活是隻屬於蘋果MacBook Air的生活,就像MacBook Air的廣告詞一樣,“原來生活可以更Mac”。

蘋果產品的風靡,不僅是因為蘋果公司的創新動力,喬布斯卓越的領導力,優秀的產品設計人員,優秀的產品營銷人員,重要的是蘋果通過產品讓用戶體驗到與眾不同的文化。這些要素缺一不可,相互影響並相互轉化,形成了推動蘋果創新的“動力火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偉大的產品。也許沒有一款電子產品能有如此鮮明的特色與那麼醒目的缺點,也許沒有一款產品自它發布以來伴隨著眾多的頌揚與同樣數量批判。有人說最開始,喜歡蘋果是因為你喜歡那種與眾不同。如今風行全球的蘋果宣傳口號“換種方式思考”也被證明不是空話,因為蘋果粉絲們的思考方式確實與眾不同。蘋果的品牌是如此的強大和有吸引力,以至於對有些人而言,蘋果已經成了一種信仰。

為顧客而改變

有句經營名言: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無論你有何種了不起的能力及相關產品,如果顧客不來消費,你想銷售賺錢的目的就無法實現,因此顧客的需要是實現產品價值的前提基礎。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取勝,就不要被市場上所謂的“熱點”迷惑住雙眼,而應善於傾聽顧客的聲音,從流行的現象下麵發現潛在的市場機會,在更高層次上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從20世紀到21世紀,這是一個觀念巨變的時代。在企業——市場——顧客之間,誰選擇誰,誰就掌握了控製市場的主動權。

1976年,蘋果成立後,他們推出第一款電腦——蘋果 I,可是全新的產品銷售情況並不理想,而計算機行業的其他競爭對手都在迅速發展。於是,喬布斯和沃茲開始醞釀蘋果II,他們要設計出最優秀的計算機產品,而這優秀的產品是基於顧客的需求的。為了讓蘋果 II真正成為大眾產品,沃茲尼克在設計的時候想盡一切辦法來降低成本,所以沃茲尼克決定開發自己的程序設計語言係統。因為市場上使用的都是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開發的基本程序設計語言,價格昂貴。而沃茲尼克自己開發的程序設計語言係統可以免費提供給用戶,並應用在電路板的芯片上。另外,為了讓用戶節省時間,蘋果 II設計了一個新的程序,讓機器在開機時自動加載操作係統,讓用戶不用在每次開機後首先加載操作係統。而且著對水平不高的用戶來說更容易操作。這一為顧客而變的人性化設計,奠定了蘋果II的用戶群。

這些改變還遠遠不夠,以往的電腦沒有插槽不支持擴展,無法滿足不同用戶對計算機功能的需求。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沃茲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彩色信號傳輸到顯示器裏,這樣就可以提供充分的擴展插槽空間。而用戶可以通過利用擴展插槽插卡來增加機器的功能。人人都在探討創新,研究創新的理念,例如:“以用戶為中心的創新”、“大眾協作”或“眾包”之類的專業術語。所有這些行話都圍繞著一個核心思想就是滿足消費者需求,即密切關注消費者,讓消費者直接參與到新產品或新服務的研發和實施過程中來,就是企業接受客戶的思想,按照客戶的意圖來設計產品和服務。蘋果為了用戶而做的改變影響了整個計算機領域,自從蘋果 II應用了擴展插槽和插卡功能後,其他各大計算機公司也紛紛開發新的產品。世界上沒有絕對完美的產品,在蘋果 II上市後,用戶反映了它的一個缺點,它隻能顯示大寫字母,而且每一行也隻能顯示40個字符。喬布斯認識到想讓蘋果電腦轉變成正式的商用電腦,需要對產品再作一些改進。為顧客而變的方針使蘋果的產品不斷地推陳出新。

喬布斯牢牢地抓住了我們的想象力,因為它確實知道他的用戶需要什麼。在離開自己所創建的蘋果公司12年之後,喬布斯於1997年回歸。蘋果公司已瀕臨破產,在喬布斯回歸蘋果的最初幾個月,對蘋果進行了改革。他又信心讓蘋果的產品重新占據市場,蘋果近十幾年來之所以能奇跡般重新崛起,我們似乎在一次蘋果的會議上喬布斯的一段發言中找到答案:“這個世界十分複雜,十分喧囂。我們要做的,不是製造能夠讓人們完成工作的機器盒子,盡管這確實是我們做得很好的方麵。蘋果要做的不止這些,我們不可能指望人們能記住蘋果的很多東西,別的公司也一樣。因此,我們必須搞清楚,消費者想知道關於蘋果的什麼,消費者想知道我們能代表什麼。我們相信,有激情的人能夠將世界變得更好。”

30年來,蘋果一直是一家著名的高科技公司,然而每一次在新產品推出時,喬布斯都強調,科技可以帶給人們什麼樣的改變。他說:“蘋果永遠在問:這將給用戶提供何種程度的便利?這將對用戶有多重要?”在CD時代,你一定遇見過這種情況,為了一兩首歌得花錢買一整張CD,難免有人心生抱怨,可是處於那個時代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要改變世界的喬布斯了解消費者的心思,就是因為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才發現潛在的市場。未來的市場,需要一個敏銳地捕捉信息的眼睛,更要有一種能夠有獨到的觀點去引導和創造的思想。

2001年,蘋果公司推出第一款iPod音樂播放器,當時全美每年僅售出72.4萬台數碼音樂播放器,似乎看不出什麼市場前景。但是,喬布斯了解消費者的潛在需求,並隨即推出了iTunes網上音樂點播商店,提供合法音樂下載,一首99美分,同時,你隻有使用ipod才可以播放從iTunes裏下載的音樂。這種創新的消費模式最終得到了用戶的認可。截至2006年底,iTunes音樂商店的下載業務一度占據了北美合法音樂下載市場的82%。在蘋果公司推出首部iPod播放器僅僅7年之後,音樂和iPod播放器的營業額已經占到了公司營業總額的一半。《時代》發表了一篇《iPod之國》的報道,“iPod已經從一台音樂播放器變成了一隻寵物,文化符號或身份的象征。”

雖然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唯一不變的是一定要把握住消費者的需求。把握住了消費者的需求,就把握住了未來。在2007年,iPhone的橫空出世再次改變了蘋果,並顛覆了整個電信產業。喬布斯和iphone團隊從心裏體會消費者的感受,喬布斯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手機。但這些都太難使了,真令人痛恨。軟件設計得一塌糊塗,硬件也不是特別好。我們問過朋友們,他們也都討厭自己的手機。每一個人看起來都不喜歡自己的手機。”從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出發,在iPhone的研發過程中,喬布斯也顛覆了手機製造業的一貫傳統。通常情況下,運營商決定著手機的研製方法和營銷手段,掌控著從數據處理到手機功能的每一個細節。但喬布斯認為,運營商永遠也不會像蘋果那樣來理解網絡和娛樂業,因此執意要推出自己開發的手機。說曾經有人批評喬布斯:“他做的市場調查就是每天早上起來看一看鏡子中的自己。”但事實也許剛好相反,近年來蘋果公司之所以可以不斷地改變規則,恰恰是因為它了解消費者的想法,並為給消費者最佳的體驗創新著自己的產品。蘋果秉持將一切做到最好的精神,除了精於外表同樣也強於內在。iPhone把手機由硬件主導變成了軟件主導的產物。它看起來更像是一部具有通訊功能的電腦。用戶可以上網衝浪、發e-mail、聊天、聽音樂、觀看視頻,在手機上體驗使用電腦的感覺,你甚至都不需要鍵盤。

有人說喬布斯隻重視的自己的感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開發產品。其實這是一種誤解,蘋果公司為了創造更好的產品,他們懂得尊重顧客意見對一個公司有多重要。為了聽取客戶反饋蘋果采取了這樣的辦法,首先是一種名為“開箱體驗”的方式,通過把用戶打開一款蘋果產品、開始使用的全過程完整拍攝下來,讓工程師自己觀察、體會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這可能還不夠周全,所以蘋果在產品推出的最初幾周,由產品經理坐在熱線電話前,負責回答問題,聽取用戶對產品的意見。蘋果產品在顏色、特性以及功能上的不斷更新恰恰是聽取消費者意見的結果。

改變世界的夢想,將喬布斯的創新和突破一次次推向高峰,但是,蘋果成功密碼,還不僅僅是單純的新意,這種新意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為,在蘋果的發展之路中,創新的目標,是最大程度考慮用戶體驗。“在蘋果公司,我們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問:它對用戶來講是不是很方便?它對用戶來講是不是很棒?每個人都在大談特談‘噢,用戶至上’,但其他人都沒有像我們這樣真正做到這一點。”喬布斯驕傲地說。

進入21世紀以來,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商品內容愈加豐富,企業選擇顧客的空間越來越小,反過來,顧客選擇企業的空間越來越大。現在客戶對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不能抓住消費者心思的產品會造成客戶流失現象更加頻繁。蘋果的成功源於它肯為消費者做改變,並且引導消費者用全新的方式思考應對問題的解決方案。蘋果的宗旨是把消費者和改變者聯係在一起,用創造者的角度告訴消費者什麼才是他們正需要的東西。蘋果的最終目標是生產出消費者心中最想要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