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的高級階段是福澤眾生。比如維拉前著名球星李·亨德裏,他在球員時期給自己的父母、哥哥姐姐、七大姑八大姨都買了大宅子,然後退役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財力繼續這些房貸。更不幸的是,後來英國房地產崩盤了,他的直接經濟損失就達到了1000萬英鎊。
病情的終極階段是奢靡成風最後破產。92班成員,後來轉會紐卡斯爾的邊鋒凱斯·吉萊斯皮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堅持著去一次酒吧消費13萬英鎊的大手筆,最後因賭博損失700萬英鎊而破產;前英格蘭國門大衛·詹姆斯在花錢的高光時期,如果鞋子磨損,他就扔了買新的,如果車子剮蹭,也直接買新的。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他退役一年之後就宣告破產,然後以拍賣當年和弗蘭克·蘭帕德、彼得·切赫等人換來的球衣為生……知道大家為啥都這麼熱衷於換球衣了吧,關鍵時刻可以救命啊!
這就是所謂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退役是球員的一道分水嶺,宣布退役前你還每周賺5萬英鎊,喝完退役酒走出大門,你就可能一個子兒都賺不到了。但是,球員已經形成的消費習慣卻很難再改變。
球員是這樣,球員的老婆也是這樣。
事實上,很多球員都存在婚內出軌的問題,甚至還有的被他媳婦捉奸在床。
但這些糟爛事兒,許多都是在球員退役之後才被前妻爆出來。
為啥呢,因為球員在踢球的時候有錢啊,他們有足夠的資本供著媳婦吃吃喝喝買買買,每年逛兩次迪拜。
如果在球員的黃金時期就把事兒捅出去,那消失的不僅是愛情,還有金錢堆砌的美好生活。
然而,一旦球員越過底線,或者斷了資金流,那麼,who怕who,大不了就離婚一拍兩散。
而且退役後的球員會突然多了很多與老婆相處的時間,不僅加大了發生矛盾的幾率,也不能以訓練和比賽為借口來逃避。
不過,如果進入離婚程序,那麼這幫腰纏萬貫的球員將會在財產分割上被狠狠地割去一塊肉,詳情可谘詢最近在綠和被綠的漩渦中徘徊的王寶寶。
英超在這方麵的反麵教材也有不少。
比如阿什利·科爾2010年和謝麗爾的離婚,使他在英格蘭球員財富榜的位置後退了十幾位;又比如剛才提到的詹姆斯,他在2005年發生了婚外戀,他老婆塔妮婭在和他離婚時卷走了300萬英鎊的財產,並且由於詹姆斯在離婚中負有過錯責任,法院還支持塔妮婭獲得詹姆斯未來所有收入中的一部分……
而且,媳婦也並不是最大的坑,路人在坑錢方麵更加瘋狂。
雖說英格蘭球員在青訓營並不會停止基礎教育,像福蘇·門薩、馬庫斯·拉什福德也在踢球之餘堅持寫作業,還出現過像蘭帕德這種智商超過150的天才,但是英格蘭球員和華超球員一樣,也麵臨著文化程度平均值較低的問題。
比如史蒂文·傑拉德的中學時期數學的最好成績是c,後來他曾經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曝了一張跟女兒莉莉·艾拉的合影,照片之下他寫道:“我正在陪女兒做作業!但是分數等式好像很難的樣子。”那道很難的數學題五分之四等於十五分之幾?
俗話說的好,你讀書少,不騙你騙誰。
比如有個在英超球星朋友圈混得很熟的大忽悠,向很多球員推薦了某個管理公司。說跟著這個管理公司投資,下半輩子可以比上半輩子賺的還多。
於是幾十個球星都跟著跳了坑,最後沒有一個能爬出來,光是前阿森納隊長索爾·坎貝爾一個人,就賠了700多萬英鎊。
當然,這並不全是騙子的錯。即便沒有職業騙子插手,很多球員也有本事栽在自己的投資上。
很多球員對自己的財產並非沒有規劃,為了保值升值,他們在退役之前就開始早早投身商海。
然而,由於足球占用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打理生意就變成了副業,而且依然存在剛才說過的文化層次問題。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投資結果並沒有那麼理想。
比如前西漢姆聯和澳大利亞國家隊隊長盧卡斯·尼爾,就是那個“格羅索立功了”的背景板,他的球員生涯總計收入高達4000萬澳元,約兩億人民幣。但他十分熱衷於高風險投資,什麼美國房地產啊英國e租寶啊,結果到最後,所有錢都打了水漂,剛剛退役就進入了破產清算。
還有些沒等退役就破產的,比如前熱刺門將布拉德·弗裏德爾和前利物浦後衛約翰·裏瑟。
弗裏德爾是因為投資了一個足球學校,結果預算嚴重超支,學校沒建起來就破產了;而裏瑟也是因為投資不當,在2007年就因為無法支付10萬鎊而被利物浦當地法院宣布破產,而那時的他還領著5萬英鎊的周薪……這究竟是咋混的。
所以,投資這事兒,還是得撿自己比較熟悉的領域。
比如克裏斯蒂亞諾·羅納爾多,他不僅接拍了各種廣告,從modelo航空公司、bes銀行到清揚洗發水來者不拒,而且還打造了cr7服裝品牌,親自給自己公司的內褲做各種廣告。
秀身材這事兒,c羅不是針對誰,所以成功也理所當然。
但是一旦出了自己的結界,c羅也就玩不轉了。
比如他曾經投資了一個社交軟件mobbito,據說功能特別強大,相當於葡萄牙版的58同城+大眾點評+美團,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同樣投資it產業的還有赫拉德·皮克,他在2012年投資了一個叫viddy的視頻分享軟件,投資的時候這軟件號稱能超越instagram。結果兩年之後,整個公司以1000多萬美元的價格轉手,連當初融資的三成都沒收回。
如果按照正常思路,如果一個足球運動員退役,那麼他們最直接的選擇應該是成為一名足球教練,畢竟這是他們的專業。
但事實上,與荷蘭、阿根廷、意大利那些層出不窮的球員型教練相比,英格蘭簡直是教練的荒漠。
因為通過英格蘭的教練資格考試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而且在這個被媒體轟炸的國度當個教練壓力特別大。
所以很多有教練資格的球員都選擇了去當解說員,因為來錢更快、壓力更小、工作更加穩定。
蒂埃裏·亨利、傑米·卡拉格、阿蘭·希勒、保羅·斯科爾斯……如果你打開電視機,如今仍然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而且一些解說新人,一激動還會出現“我行我上啊”的狀態。
除此之外,球員退役之後的出路也就隻剩下不斷挖掘自身潛力了。
下麵提供幾項成功範例。
其一,靠臉。
在2015年《福布斯》全球退役運動員收入排行榜中,大衛·貝克漢姆以年入4500萬英鎊位居第二,這一數字超過萊奧·梅西、加雷斯·貝爾、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等現役球星的年收入。
更令人震驚的是,貝克漢姆在2013年退役時的年收入也隻有2500萬英鎊,退役之後反而吸金能力更強了。
這一方麵是靠他那“萬人迷”的臉和一個賽著一個帥的兒子,讓他有不斷的廣告收入;另一方麵也是他和維多利亞在商業投資中確實有一套。
而且,小貝還特別講義氣。在他沒退役之前,就曾有一家迪拜棕櫚島房地產公司找到他,希望向他提供一棟免費別墅來換取貝克漢姆的代言。後來小貝同意了,但條件是公司要以成本價給他的國家隊隊友每人提供一套別墅,價格60萬英鎊左右。這項交易最終達成,而現在這些別墅每套都值500萬到700萬英鎊……交友,真的很重要。
其二,靠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