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修史(1 / 2)

清心齋的風波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過去了,似乎好像沒有發生過這件事情一樣。慕媛第二日照例陪著赫連睿去念書,清心齋裏一切照舊,小書童蹦蹦跳跳的出來把他們迎了進去,隻是進了屋子卻沒有見到昨日裏的罪魁禍首赫連暘,據說他被皇上懲罰了,關在長喜宮閉門思過,要十日之後才能出來。

“最要命的是,”九皇子赫連弘一臉譏諷的笑容:“父皇讓十弟寫一篇反思的文章出來,不能少於五百字,這可如何才能做到?十弟便是寫一百字都為難,更何況要他寫五百字呢!”

看起來這位九皇子素日裏被於然椒房母子欺負過,看他說話那神情便知道他心裏正在暗暗叫好,慕媛低著頭給赫連睿研墨,一邊偷眼打量著那位九皇子,就見他個頭不高,站在赫連睿身邊看上去似乎比他還要矮小一些,臉上的笑容可是實實在在的。

“你們在說些什麼?九皇子,昨日布置的功課可完成了?”張延之從桌子後邊走了過來,站到赫連睿的桌子前邊,看了看他放在桌子上的一疊紙:“這便是抄寫的《孝經》?”

赫連睿點了點頭道:“是。”

張延之將那幾張紙拿了起來看了看,頗為不滿意的搖了搖頭道:“皇孫殿下,你這字還需要多加練習才是。”他看了看屋子裏的五名學生道:“我現兒要去文心殿議事,你們先將《孟子.公孫醜》的開篇熟記於心,下午我再來考考你們。”

旁邊三位皇子聽著張延之又在說道赫連睿的字,一個個露出了笑容正準備嘲弄他,突然停到張延之又布置下任務來,臉上的笑容都沒有來得及收起便將眉毛耷拉下來,無精打采的坐回自己的座位上,摸起了桌子上的書,直直的盯著書頁,真恨不能將那些字摳出來吞到肚子裏頭去。

慕媛拿起書來看了看,那章的開篇是慕府的先生曾經教過哥哥的,後來姑姑也重新教了她一遍,現在太師又點了這一篇,看起來很是重要。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她輕輕的吟誦了開頭幾句,隻覺得朗朗上口,又意味深長,赫連睿在旁邊聽著都發了呆:“媛兒,你念得真好聽,這句子都是這般斷句不成?”

瞥了赫連睿一眼,慕媛開始給他細細講解起這文章來,旁邊桌子幾位皇子殿下看著慕媛伏在桌子上有板有眼的和赫連睿討論著什麼,都哈哈大笑起來:“這位慕春衣真是好才情,年紀小小就能當先生了!”

聽到譏諷之聲,慕媛頭都沒有抬,隻是繼續和赫連睿探討著那文章的意思。赫連睿本來在慕昭儀那裏學了點粗淺的底子,現在又有慕媛在身邊和他商討,隻覺得茅塞頓開般,她說的話自己都覺得有道理,而且《孟子》裏那些枯燥的話也無端生動了起來。

張延之果然下午才過清心齋來,點著幾位皇子皇孫問了下今日上午自行修習所得,發現赫連睿竟然將那文的開篇意思把握了個□不離十,這可讓他吃了一驚。赫連睿跟著他念書也有幾個月了,因為他那首《紙鳶》的詩,自己不免高看了他一眼,對他期望值很高,以為他該是個絕頂聰明的,沒曾想跟著自己念書以後才發現他的天資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高,隻比其餘幾位皇子略好些,而且學習很勤奮。

今日和往常相比,赫連睿卻表現得不俗,張延之看了看垂手站在書桌旁邊的慕媛,心裏想著該是這位慕春衣的功勞。慕昭儀聰慧絕倫,她的侄女也和她一樣,不是池中之物呢,張延之一邊聽著赫連睿解讀,一邊看著站在旁邊的慕媛,突然想起了上午文心殿之事來。

文心殿裏站著數十名大臣,見了張延之走進來,皆頜首示意。張延之仔細看了看,基本上都是文臣,而且以漢臣為主,胡族文臣隻有一個太史令高遠。

皇上這是準備做什麼?張延之有些好奇,素日朝堂裏漢臣的重用程度遠遠不及胡人,今日卻為何將這一幹漢臣都召到文心殿裏了?他站到了路昭身邊,拿眼睛瞟了瞟他,路昭朝他輕輕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昔日漢高祖斬白蛇至武帝曆六十餘年,太史公司馬遷乃修《史記》,為聖賢明君、良相忠臣立傳,以史為鑒知得失,昭示後人。而我大虞自太祖以來已曆百年,可卻無史書記載,朕何以對先祖,又拿什麼來教化民眾?”赫連燾看了一眼立於殿內的大臣們,臉上浮現出痛心疾首的神色來:“今日朕請各位愛卿來,便是想說這修史之事,有哪位愛卿願意主持此事?”

大殿裏一片默然,文臣們互相望了望,可誰也沒有開口。赫連燾訝異的看著眾人道:“莫非此事很為難不成?”

這時一人應聲而出,大家一看,卻是中書侍郎崔英,隻見他握住玉珪道:“皇上,我大虞自太祖來,文治武功,莫不四海敬服,理應書之帛簡,鐫於金石,昭之當代,示之後人。然人無完人,雖聖人不免有過,臣等不敢妄自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