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想法 之前我玩火的時候你都默認了,甚至還引以為傲呢,為什麼這次就要打我?
你的誤區 在這個故事裏,我們應當指責孩子不懂事嗎?為什麼孩子玩火得不到父母的約束、管製?難道當父母的就一點兒也不知道“玩火自焚”的道理?為什麼小軒燒了自己的帽子,父母居然視而不見,媽媽還“笑得喘不過氣來”?一個6歲的孩子還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的行為,父母的縱容讓他以為自己的玩火行為是正確的。直到孩子一把火燒了外婆家的草垛,當父母的才如夢方醒。
解決辦法 類似於小軒父母的教育行為在生活中並不少見,也不知多少父母都是如此地處理孩子的過失行為,認為“小錯嘛,哪個孩子沒有?能將就過去就算了”。等到哪次孩子犯的錯誤大了,父母就又覺得不把孩子狠狠地打一頓、罵一頓,簡直不足以讓他牢記教訓!殊不知這樣教育孩子的觀點、行為都是相當錯誤的!這些錯誤的觀點和錯誤的行為,當然隻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
對於那些家有“玩火孩子”的父母,我們的忠告是:麵對孩子的小錯誤,父母要立即糾正,正所謂“堵蟻穴而保千裏之堤”。如果孩子犯下小錯誤,當父母的不能立即糾正,一旦孩子犯下大錯誤便後悔莫及了。父母們應該知道,盡管小孩的判斷能力比不上大人,但是他們區別好與壞的能力還是有的。如果孩子犯了錯誤,在他的意識裏,他會感覺到自己做了錯事。此時,父母應當抓住孩子“我犯錯了”的心理,立即進行有效的教育和行為上的糾正,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再犯這類的錯誤。
懲罰原則
究竟應該怎麼懲罰孩子?什麼樣的“錯誤”必須受到懲罰?科學的教育建議是:懲罰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值得父母讚揚的優點,當父母要懲罰孩子的時候,內心裏首先要相信孩子還是好孩子。同時,父母也要在懲罰時把內心感受跟孩子說清楚,讓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裏並非一無是處。
1 犯錯後立即懲罰
一些父母常常說:“看我回家怎麼收拾你!”“你等著,等你爸回來了有你好看了!”這些話對孩子來說會起到兩種作用:要麼誠惶誠恐,隻想趕快逃離家庭;要麼不當一回事,把父母的話早忘了。這就無法起到懲罰作用。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做錯了事,要及時發現及時糾正。
2 平日要把你對孩子的要求講清楚
有些父母平時很少和孩子談要求,即使談了也未必清楚明了,總覺得自己明白的孩子就一定明白。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和成年人之間是有差距的。所以,父母們要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規定都對孩子講明白,並且與孩子達成共識甚至是約定好。這樣,當孩子違反規則時便可以適當懲罰他。
3 懲罰之前可以先對孩子進行警告
小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肯定不如成年人,因此,父母務必慎用懲罰。在懲罰之前告訴孩子,如果再不改錯就要受懲罰,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自我糾正錯誤的機會。
4 要向孩子說明懲罰的原因
在對孩子進行批評之前先給孩子講道理,讓他明白為什麼懲罰他,這樣有利於改正錯誤。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懲罰,他會感到很委屈,也達到了懲罰的目的。
5 懲罰前後一定要一致,要說到做到
如果告訴孩子,因為他犯了錯而懲罰他,不允許他去看最喜歡的電影了,你就一定要做到,說話算數。不要一時心軟又改變主意,那樣將使你所說的許多話都失去效力。
6 懲罰不再“翻箱倒櫃”
有些父母愛嘮叨,孩子一旦犯了錯,就忍不住把孩子過去做錯的事情再拿出來數落一番。在父母沒完沒了的嘮叨聲中,孩子往往已不記得自己的哪一個錯誤才是需要懲罰的了。
7 懲罰要適度
父母給孩子的懲罰,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比較敏感,對這樣的孩子,也許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會兒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則比較皮實,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覺得怎樣。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怎樣的孩子,以免懲罰過輕、過重或無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懲罰孩子,如果在公共場合,或者孩子所犯錯誤不那麼嚴重,就不要用過於嚴厲的方法對待孩子。
8 懲罰要對事不對人
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懲罰方法,是因為不當的懲罰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巨大的傷害。因此,建議父母們在懲罰時要讓孩子明白:你懲罰的隻是他的錯誤行為,他仍然是你所喜愛的孩子,如果他改正了錯誤,你會更喜歡他。
03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愛孩子就不要放任孩子,不要溺愛孩子。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如果孩子做得差,家長就一定要給孩子適度的處罰,這樣孩子才能更健康的成長。
卡爾·威特的教育
教育家卡爾·威特的父親為了培養兒子的善行,下了很大工夫,從小就給兒子講從古至今名人的各種故事。在威特稍長大一些以後,父親就給他背誦各種道德詩。德國有很多謳歌仁愛、友情、親切、有度量、勇氣、犧牲等方麵的詩篇,威特很早就能很熟練地背誦許多了。
由於受到父親的鼓勵,幼小的威特立誌要一輩子多做好事。不過,畢竟是孩子,有時小威特也會在無意中做一些“壞事”。在威特3歲時,有一次家裏來了好多客人,他們和威特海闊天空地聊著。這時老威特養的一條狗跑了進來,小威特像其他孩子那樣,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拖到自己身邊。他父親看到了就伸手揪住威特的頭發,而且拽住不放。小威特也吃了一驚,把拽著狗尾巴的手放開了,這時他父親也把手放開了。父親對他說:“威特,你喜歡被人這樣拽著頭發嗎?”威特紅著臉說:“不喜歡。”“如果你不喜歡這樣,那麼對狗也不應當這樣。”
威特的父親不僅讚賞孩子的善行,對孩子的惡行也予以適當的懲罰,是為了讓威特站在他人的立場上來考慮問題,使他成為一個心地善良、感情豐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