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附錄:求仙藥,反殞命(2)(1 / 2)

唐玄宗還向各色方士求長生不老之秘術。《貞元釋教錄》記載,開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有個修道者來到唐都城長安,“進贈方術、醫方、梵夾、藥草、經書。”《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一記載了唐玄宗與張果的故事:“張果者,不知何許人也。則天時,隱於中條山,往來汾、晉間,時人傳其有長年秘術,自雲年數百歲矣……開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韋濟以狀奏聞,玄宗令通事舍人裴晤往迎之,果對使絕氣如死,良久漸蘇,晤不敢逼馳,還奏狀。又遣中書舍人徐嶠賚璽書以邀迎之,果乃隨嶠至東都,肩輿入東宮中,玄宗初即位,親訪理道及神仙方藥之事,及聞變化不測而疑之……其年請入恒山,賜以農服及雜采等,便放歸山。乃入恒山,不知所之。玄宗為造棲霞觀於隱所,在蒲吾縣,後改為平山縣。”

這段文字反映,方士張果身懷長生不老之術,玄宗多次派人去請,既封號又賜物,生怕人家不來。

由唐玄宗重用安祿山而導致的“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元氣大傷,大唐盛世逐漸衰落,皇帝們一個個成了昏庸無能之輩,麵對今不如昔的境況,愚昧無知的皇帝們更加貪生怕死,“求仙”之風愈演愈烈。

沉溺於神仙異術的唐憲宗,重用方士,不僅給予官號,同時還讓他們坐官、理政。

唐武宗頗好“道術修攝之術,”竟然在宮內修建道場,親受符錄金冊,企圖習修道術而長生不老。對此,宰相李德裕進諫勸之,武宗一概不從。

在唐代,因服食金石之藥而殞命的皇帝有好幾位。唐憲宗李純,曾是削平番亂、中興唐朝有作為的皇帝,可他卻死於方士柳泌、和尚大通煉製的長生金丹。

唐憲宗的繼任者唐穆宗李恒,他明知父親死於金丹,並親自下令殺了騙子柳泌和大通,自己卻不接受教訓,仍然服食金丹,結果繼位僅僅四年,便中毒而死。

唐武宗李炎,是晚唐皇帝中最有作為的一位。然而,長生不老的欲念使他變得愚蠢不堪,所以三番五次地派人尋訪道士配製長生不老之藥。起先道士不敢給他煉製,被迫開了個藥方給他,其中有“龜毛10斤,兔子角10斤”。這本是滑稽之談,誰見過龜長毛、兔長角?可武宗卻派人拿著方子四處采購,結果自然一無所獲。後來道士實在沒辦法,便煉製了金丹給他服用,武宗很快中毒而死。

唐武宗的繼任者唐宣宗李忱篤信仙藥,對進獻仙藥的方士又是召見,又是賞賜。有史書記載:“江南術士董光素人謂‘能役使鬼神’,宣宗召見,異常勤重,賜齎孔多。”齎,賞賜也;孔,很、甚之意。就是說,唐宣宗經常賞賜這個姓董的方士,並且賞賜的數量很多。宣宗在權術上很有一手,自小示弱和裝傻,令眾人誤以為好欺而被擁立為皇帝。坐穩皇位後,他先是拜道士為師,接著大量服用丹藥,結果仍然是中毒而亡。

命喪“紅丸“的明世宗與明光宗

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算起到明崇禎皇帝為止共有16位皇帝,壽命超過40歲以上的皇帝隻有6位,超過50歲以上的隻有4位,超過60歲以上的皇帝隻有2位。明代皇帝短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推崇玄教方術,死於金石丹鉛者竟有3人,即世宗、光宗、熹宗。而迷於方術、因荒淫而喪身者,幾乎占了大多數。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熄,是明代第九位皇帝。他~生最重生、死二字。

為了讓自己死後同生前一樣享樂,他老早就在天壽山為自己造陵,並親自視察指導1 1次之多。為了長生不老,他年輕時就開始服食所謂的延壽“仙藥”。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真人邵元節死了,他傳諭禮部以皇帝名義為其祈禱,並認為這是“富國利民”之舉。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

發生宮婢謀殺皇帝未遂事件後,他毫無思進之心,竟然聽信道士禮部尚書陶仲文的話,將住所搬到西苑燕王朱棣的舊宮,專心奉玄修道,不回大內處理朝政達20餘年。在道士那裏,明世宗學來的長生之道有二:一是齋醮,二是采陰補陽。齋醮,就是建道壇,齋沐之後向神仙祈福;采陰補陽,實際上變成了明世宗既想長生,又不想節欲的借口。按照道士們的理論,養生除了主靜、主誠、主敬之外,不需要特別節製自己的性欲,而隻需要掌握一定的房中秘術並與童貞的處女交配,就可以達到“采陰補陽”、延年長壽的效果。據此,在嘉靖一朝,為皇帝煉製春藥成為道士們的一項主要任務。春藥有多種,其中以“紅鉛”煉製的小“紅丸”最為有名。這“紅鉛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女孩子十三四歲初次月經的經血。因此,他多次挑選大批民間女子,以小女孩的月經煉製“先天丹鉛”,作為長生不老之藥使用。這些宮女,為煉製紅鉛丸提供原料,另一方麵充當明世宗的泄欲工具。《明實錄》指出,從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每年都有幾個宮女死亡,人們推測這可能與宮女以月經作“仙藥”的悲慘遭遇有關。明世宗遺詔也承認:“祗緣多病,過求長生,遂致奸人乘機誑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