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附錄:求仙藥,反殞命(1)(2 / 2)

東漢以後,煉丹之風日盛

三國、晉、南北朝時期,隨著道家思想的廣泛傳布,求仙、煉丹之風日盛。由於皇帝們追求長生不老之術,他們的周圍便集中了許多方術之士,其中以曹操召集的方士集團為始。曹操及其愛子曹植,對各色方士深信不疑。

晉哀帝司馬丕即位不久迷上了長生術,按照道士鼓吹的長生不老之法,“斷穀,服丹藥”,終因身體虛弱、中毒嚴重而不能聽政,致使由褚太後再次臨朝理政。晉哀帝因中毒嚴重而隻活了25歲。

這一時期,“寒食散”在上層社會中非常流行,人們爭相食之以益壽。

“寒食散”出之《史記·倉公列傳》,由白石英、紫石英、鍾乳石、硫磺、赤石脂五種石頭組成,服食之後身體燥熱,坐臥不安,甚至神誌癲狂,不能自控,醜態百出,尤其能引起短時間的性興奮,利於上層貴族聲色犬馬的糜爛生活,一些帝王便樂服不疲,由此而殞命者屢見不鮮。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以身試藥,剛到“而立”之年,就把注意力轉到服丹藥、求長生上,最初是在太醫令陰羌的指導下有節製地服用“寒食散”(即五石散),自陰羌死後,“寒食散”毒性發作,導致拓跋矽精神錯亂,喜怒無常,像個幽魂,結果隻做了五年皇帝,落了個欲求長生反短命的結局。

對此,《北史》記載道:“六年夏,帝不豫。初,帝服寒食散,自太醫令陰羌死後,藥數動發,至此愈甚。而災變屢見,憂懣不安,或數日不食,或不寢達旦,歸咎群下,喜怒乖常。”

北魏孝文帝,也殞命於他所迷戀的“仙丹妙藥”。

唐朝多位皇帝,魂斷“仙藥”

唐朝雖然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極盛時期,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樣的繁榮富強,但唐朝的不少皇帝仍然愚昧無知,沿著秦皇漢武的足跡,繼續求長生不老之藥,繼續被“神仙”所惑,直到魂斷“仙藥”。

在漫漫求仙路上,唐代皇帝不管明君還是昏君,都上過當,受過騙,而且執迷不悟。這對大唐盛世來說,實在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在中國曆史上負有盛名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也渴望長生不老,但他不像秦皇、漢武那樣張揚,隻是默默而求。

關於唐太宗之死,不少學者認為是服用金石丹藥傷及內髒所致。有曆史記載,唐太宗常服的長生藥出自婆羅門僧人那羅邇娑寐,是依其本國舊方配製而成。貞觀末年,婆羅門僧人那羅邇娑寐向唐太宗宣揚長生不老之神話,為其調製秘藥,花一年工夫製成了“不死之藥”。可唐太宗服後並未出現“神效”,反而病情加重。原來,因服仙藥而加重的病情卻呈現的是痢疾症狀,禦醫慌了手腳,不知如何開方,在一片慌亂中,一代明君唐太宗終因下痢過度而虛脫,含恨死在寢殿的禦床上。

唐太宗之後,唐代帝王求長生不老之藥者可謂前仆後繼,經久不衰。

武則天曾耗巨資讓僧人為自己煉“長生藥”。據《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二》記載,“太後使洪州僧胡超合‘長生藥’,三年而成,所費巨萬。”

這裏的太後就是武則天。本段文字反映了武則天為求長生不老之藥而不惜民脂民膏的情況。

唐玄宗李隆基,也是個“求仙迷”。玄宗曾對大臣說:“昔魏文帝詩雲:‘西山一何高,高處殊無極。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賜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服藥四五日,身體生羽翼。’朕每思服藥而求羽翼,何如骨肉兄弟,天生之羽翼乎!”這段話中的詩句,活生生地反映了魏文帝一心求仙的癡心妄想,後兩句雖說玄宗帝亦感到服仙藥求羽翼不如骨肉兄弟之羽翼,但也說明他曾對仙藥興趣很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