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坐湯泉,洗藥浴(1)(2 / 2)

在此期間,唐玄宗還寫了一首《溫泉言誌》此詩一出,群臣爭相唱和。

唐玄宗和楊貴妃迷戀溫泉湯浴以至耽誤朝政的行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這首著名的長篇敘事詩中進行了揭露和諷刺。詩中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幹人,三幹寵愛在一身。”

從唐代宮廷醫案看,詩人的描寫基本是真實的。

楊貴妃有11年隨唐玄宗到華清池坐湯、美容,以保持其青春風韻。《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了楊貴妃在宮中的一些調攝養生的點滴:她除了經常陪唐玄宗李隆基在華清池沐浴外,還在酒後嗅木芍藥以醒酒,口含花露以解酒;夏季苦熱,常穿輕薄的綢緞,用交扇鼓風,口含玉魚兒涼口生津,等等。

除驪山溫泉外,唐玄宗還光顧鳳泉湯、汝州廣成湯、新豐溫泉等地洗溫泉。因此,他的身體一直比較健康,72歲在華清宮居住期間,夜晚仍能出遊;74歲仍能親自帶兵討伐。

此外,唐朝時期,我國境內以烏蠻族為主,包括白蠻族(即今彝族、白族、納西族的先民)

在內,建立了一個南詔國政權,全盛時轄有今雲南省全部、四川省南部、貴州省西部等地區,這一帶有大量溫泉可供沐浴。據曆史記載,南詔共經曆了13個國王,其中壽命最長的是南詔世宗邏盛炎,他在位38年,享年79歲。他長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常泡溫泉。

康熙帝的“坐湯”養生法

據清宮醫案記載,康熙皇帝常陪其祖母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後常去北京小湯山“坐湯”。“坐湯”療法就是現在所說的溫泉洗浴療法。湯泉一般都含有硫化氫、碳酸氫鈉和氡氣,以及鍶、鉬、硒、鎂、銅、鋅等微量元素,對神經衰弱、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腰腿疼痛和一些皮膚病頗有療效。

康熙帝的祖母孝莊皇太後,是封建社會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她傾盡對後輩兒孫的仁愛之心和對大清江山社稷的責任心,關懷、愛護和教誨從小失去雙親之愛的孫兒玄燁,使他成長為中國曆史上最偉大、最博學的一位明君。康熙帝後來曾多次談到,他自幼離開雙親,全賴祖母的撫育和教誨,沒有祖母就沒有他的一切。因此,他數十年如一日,把對祖母的孝敬融入“期盡孝養,朝夕侍奉”的行動中。作為一個泱泱大國的皇帝,他在日理萬機之餘,總是不忘祖母的飲食起居,堅持天天給祖母請安,即使外出,也惦記著年老的祖母。祖母晚年患有皮膚病,康熙帝曾6次親自陪祖母去塞外的赤城溫泉坐湯。一路上,他像一個普通的小輩一樣,時常親手為祖母“扶輦整轅”,甚至“隨駕步行”。經過多次長時間坐湯,孝莊皇太後的皮膚病終於大有好轉,並在一年內兩次遠行。

據清宮醫案記載,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冬天,一份“京抄”上說:“萬歲擬於十日赴湯山坐湯,因連日太後欠安,未曾起駕。”這裏的“萬歲”就是康熙帝,“太後”就是孝莊皇太後。據史料記載,孝莊晚年喜歡坐湯,隔些日子不去泡溫泉就感到渾身不舒服。因此,康熙帝經常親自服侍祖母去北京湯山進行湯浴,一住就是好幾天。一年之內,要去好幾次。

康熙帝對坐湯頗有興趣和心得。他說:

“坐湯之法,惟滿洲、蒙古、朝鮮最興,所以知之甚詳。向來隻坐三七、三九……想來坐湯太久,恐耗氣之故也。”又認為,“春後坐湯,似更有益……坐湯之後,飲食自然加些。

還得肉食培養,羊、牛、雞、鵝、魚之外,無可忌。飲食愈多愈好,斷不可減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