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蓮膏:旱蓮草16斤,生薑汁1斤,蜜1斤。製成稀膏,半夜入瓷碗,每日早晨用好酒1盅、藥1匙,送服。下午再服用一次。到20多天後,即可長出黑頭發。清宮醫案專家認為,此方為馬翰林傳,可作為植物性染發劑使用。
另一個可作為天然植物性染發之劑的,叫神仙烏雲丹:何首烏半斤,入砂鍋內,以黑豆同蒸半日,曬幹再蒸,浸7次;補骨脂1斤,酒洗,砂鍋內炒成黃色;旱蓮汁2兩,如無汁,旱蓮為末亦可;槐角子2兩,木律2兩,研為末。將以上藥物共為細末,棗肉2斤,核桃仁半斤,共搗為丸如桐子大。每次服50丸,空腹鹽湯送下,不問斷地連服3個月。
何首烏丸:何首烏半斤,肉蓯蓉6兩,牛膝4兩。將以上藥製成丸藥如桐子大,每服5至7丸,嚼馬藺子服酒下,效果頗佳。此方主治男子元髓虛損,可使白發變黑。
以上三味藥均為補肝腎的良藥,因此肝腎虛者可常用。
三仙丸:側柏葉8兩(焙幹),當歸4兩。以上藥共為細末,水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次服五七十丸,早晚各服1次,黃酒或鹽湯送服皆可。此方可治頭發脫落。
悅澤肌膚如玉方:冬瓜子三五升。將冬瓜子去皮,搗碎和丸。空腹服30丸,可令人皮膚白淨如玉。
明代還有一個皇帝塗容金麵方:朱砂、幹胭脂各2錢,官桂3錢,烏梅5枚去核,樟腦5錢,川芎少許。將以上藥物共研成細末,夜晚臨睡前塗麵,可起美容護膚之效。
慈禧太後的宮廷美容法
明清時期,由於溫補學派、溫病學以及活血化瘀理論的長足發展,包括皮膚病在內的美容護膚方麵的臨床實踐也有了更大的進步。據清宮醫案記載,在乾隆朝,皇帝非常講究美容香身(給身上塗上香料,或將香料加入肥皂)。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二月二十二日,太醫院為皇帝配製的“桃花玉肌肥皂”,就可以護膚美容。為此,皇帝還親自出麵過問肥皂和香料之事。
在清朝的後妃中,慈禧太後算是個美容專家。在她的醫案中,什麼長發香發方、令發不落方、香皂、麵藥等,隨處可見。
慈禧太後依靠自己的特權,集天下美容技術和美容手法於一身,取得了可觀的效果。西太後美容護膚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是講衛生勤洗澡。她一向善於養尊處優,愛清潔講衛生好洗澡。據清宮醫案專家介紹,西太後洗澡時,用兩隻很大的銀皮包的木盆,盛上大半盆熱水,由4個宮女侍候。並且將上身和下身分開洗浴。抬盆需要兩個太監,太監還捧著許多潔白的毛巾供宮女們使用。太後安坐在一張矮幾上,矮幾的靠背可隨時取掉或安裝,以便宮女們給她擦洗背部。洗完後,給她身上塗上各種花露水,然後用毛巾輕輕拍幹,並給她穿上一件灰色潔淨的睡袍,讓她稍事休息。據說,由於常常洗澡,西太後七十多歲時仍然肌膚光滑,肉色鮮嫩,宛如一個青年女性。
二是喜美容善美容。美容方法分外塗和內服兩種:外塗法一般在晚膳後進行。首先用雞蛋清將麵部的皺紋抹平,上床半個多小時後,用宮廷自製的肥皂和清水將雞蛋清洗去。她用的肥皂非常講究——是用玫瑰花或茉莉花合上幾種香油製成。洗去雞蛋清後,在麵部搽上忍冬花露水。早上起床時,在臉上再塗抹一薄層摻和花露的油脂,等一會再替她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