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愛美容,護皮膚(2)(1 / 2)

與宋朝相對峙的少數民族政權金朝,其宮中也很愛美容。金國有個“宮女八白散”就很有名。此藥由白丁香、白僵蠶、白牽牛、白蒺藜、白芨、白芷、白附子、白茯苓組成,故日“八白散”。本方具有潤膚除垢、散風止癢之功效,可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增強皮膚的光潔度。據筆者所知,白丁香就是麻雀屎,慈禧太後的美容劑中也有此物。

白楊皮散:此方是治療麵部與手足黑斑的良藥,由白楊皮、桃花、白瓜子仁3味藥組成。用法是將以上3味藥研為細末,用溫酒衝服。欲白,加瓜子;欲紅,加桃花。據稱,此方使用30日,麵部變白,使用50日,手足俱白。清宮醫案專家認為,此方藥性略涼,適用於腸胃熱壅有實邪所致的麵粗包重者。

治少年麵上小痘方:雞蛋2個,好酒1升。用法是將其裝入瓷瓶子內,7日後取出雞蛋去皮,每晚塗於麵上,第二天用溫漿水洗之。此方主治少年臉上起小痘有效。

治人麵似玉光潤方:羊脂1升,狗脂1升,白芷半升,烏喙2兩,甘草1兩,半夏半兩。將以上藥物挫為細末,製成膏藥,每晚用來塗麵。此方主治麵部色斑,滋潤皮膚,常用可使麵部白嫩而富有光澤。但烏喙(即草烏)

毒性較大,故本方隻能外用,不可內服。

服藥取白丸:幹薑、桂心、甘草各等份。將以上藥搗羅為細末,且以生雞蛋1枚,放入1升酒中攪勻,溫服,早、午、晚各服1次。據清宮醫案專家介紹,幹薑味辛性熱,能通心助陽,去肮髒沉寒痼冷;桂心溫陽通經,甘草補肺益脾,調和諸藥。三藥合用,可行血、散寒,從而起到美容護膚的作用。

令人麵淨肌細方:萊服根(萊服即大紅蘿卜),不拘多少。將其水煮後口服,可使人麵部幹淨,皮膚細膩。

治麵黑令白去黯方:烏賊魚骨、細辛、瓜蔞、幹薑、花椒各3兩。將以上藥物以苦酒浸泡3天,以牛髓2斤煎之,以塗麵。

黃連散:黃連、木蘭皮、大豬肚。將黃連、木蘭皮搗羅成細末,納入豬肚中縫合,蒸熟,切細曬幹,搗羅成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好,空腹服下。

土瓜膏:土瓜(即涼薯)根2兩,搗碎成細散,用漿水和研成膏,入瓷盒中,臨睡前以漿水洗麵後塗少許。主治隱疹、風疹塊、癮痧,即蕁麻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土瓜根味苦性寒,能清熱除濕,“治麵黑麵瘡”。

萱草花膏:幹的萱草花(黃花菜)7兩,白蜜2兩。將萱草花研為細末,以蜜調勻,放入瓷盒,每天早上洗臉後塗麵上少許。據專家介紹,萱草花味甘氣涼,能清熱除濕;白蜜既可解毒,又能潤膚。二藥合用,可治臉上粉刺和隱疹瘙癢。

到明代,隨著整個中國醫藥學和科學文化的發展,宮廷的美容護膚技術也進一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其代表方是白附子丸:白附子、白芷、杜衡各3分,赤石脂、桃花各3兩,杏仁、牛膝各1兩,雞糞白、白石脂、遠誌、葳蕤各3分。以上藥共為細末,做成丸藥如桐子大,飯後以溫牛乳一合送下20丸。方中的雞糞白,就是雞糞。據專家研究,此方具有潤澤肌膚,消除麵部黑斑的功效,可使人容光煥發。這是一種內服的美容藥方。

此外,明代宮廷用於美容護膚的中藥還有服藥取白方、治人麵似玉光潤方、白楊皮散等數十餘種,有的外用,有的內服,經研究,均有一定效果。

明代宮廷還有一些補唇、烏發、益牙的特別藥方。諸如補唇舌方、旱蓮膏、何首烏丸等。現將這些藥方作~介紹,供讀者參考。

補唇舌方:鮮蟹2錢,乳香、沒藥各2分半。將鮮蟹燃燒成灰,與乳香、沒藥和勻,塗於唇或舌頭上,能起到去腐生肌的作用。清宮醫案專家說,此方為太醫院傳方,收入《古今醫鑒》本方確有療效,可供現代唇舌修補之術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