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3章(2 / 3)

邵金洲又喝了一口礦泉水。為了安撫這位剛從部隊轉業下來不久又受了不少委屈的幹部,他今天可真是下了本錢:抹下麵孔給這麼一個縣處級幹部說小話,這在他來說,已經記不得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龔克亮沒有說話,兩隻眼睛看著車窗外。麵包車很平穩地向著北方開進,太陽已經升了起來,金光閃閃的,很是燦爛。突然,他發現路邊的指示標上寫著三個大字:黃粱夢。雖說是一閃而過,但他知道,他們的車子已經到了河北省,已經到了邯鄲路段。

邵金洲喝過了水,見龔克亮雖說很冷漠,但似乎並沒有反感,便高興地誇獎道:“你到地方雖說時間不長,可工作抓得還是很有成效的,特別是當機立斷的工作作風,就很值得表揚,共城電廠破產的事情,要不是你果斷的話,這個典型就會跑掉。那句話是怎麼說的,‘靈光閃現,稍縱即逝’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這件事你真抓到點子上了,不僅僅給咱們省帶了個好頭兒,也給全國樹立了榜樣。國務院的好幾個部委辦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龔克亮對這話的反應很敏感,也感到了不好意思,連忙說道:“省長,這件事可不是我一個人的成績,還有……”

“我知道。”邵金洲省長打斷了龔克亮的謙虛,高興地說道,“你們梁書記也是非常果斷的嘛,她要是不決定開現場辦公會,這個典型也是湧現不出來的嘛,所以說,她也功不可沒!”

見龔克亮還要說什麼,邵金洲把手抬了抬,阻止住他想說的話又說:“當然,還有馮副主任和馬副廳長,如果沒有他們參與調查,這個典型的經驗不會這麼有條理、這麼有針對性,也不會有這麼完整。所以說,一個好的經驗,一個好的典型的出現,需要上、中、下三結合,這三者缺一不可。當然,你們基層最重要,因為你們麵對的是最具體的事和人。這句話你剛才不是說過了嘛,正因為你們麵對著具體的人和事,你們才最有真情實感,才最知道該怎麼辦。”

龔克亮望著邵省長,大腦裏好像短路了一樣,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現在,這是珠聯璧合的三結合,可當時,他們是三位一體嗎?梁文秀當時是什麼態度呢?其實,邵省長說的也對,如果當時沒有梁文秀的那一激,很多問題就暴露不出來,當然也就得不到解決的方法,這個典型也就無從存在了。從這個方麵說,上、中、下也真的缺一不可。

邵金洲並不在意龔克亮眼下的表情,隻要你知道了領導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你就該知道領導的思路是什麼。當幹部當了這麼多年,如果連領導的意圖都要違背,這樣的幹部誰還敢用?

麵包車悄無聲息地向前開著,邵金洲省長朝著車窗外的大地望了一望,回過頭對著龔克亮直言不諱地說道:“我知道你對你們梁書記有意見,其實大可不必,咱們不妨換位想一想,一個女同誌在一個地區當一把手有多麼的不容易,這不僅僅要有智慧,更要有膽量。什麼膽量?要有不僅敢於去蹚男人河的膽量,更要有在男人河裏來去幾個回合的膽量。放眼咱們全國,能有幾個她這樣的一把手?而且能把一個地區駕馭得這麼有聲有色?中國幾千年來是個傳統的男權社會呀,她不容易。如果說有缺點,誰沒有?咱們是男人,要有包容之心,寬容一些嘛。男人一寬容,世界會變得更加燦爛。”

龔克亮沒有任何表情,跟著麵包車的車輪,一起聽著邵省長說話。

“女人要向世界證實自己,就不能不比男人付出得更多一些。”邵金洲省長繼續說著,“這是她的錯嗎?不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誰都有這種思想。‘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這句話錯不錯?我以為不錯。為人民服務嘛,為什麼不可以讓老百姓有口皆碑?我想啊,一個領導幹部,在你為官的地方,一定要負起責任,即使不能留下偉績,至少也應該留下些痕跡,辦幾件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否則的話,你能對得起這個地方的老百姓嗎?”

這是一種道理,龔克亮對這種事情考慮得還少。

“當然,對‘政績’要辯證地來看,如果去做‘麵子工程’‘形象工程’,我也不同意,勞民傷財嘛。老百姓不滿意,領導也不會滿意。”邵金洲省長說到這裏,談興正濃,喝了一口礦泉水又說,“不過,對‘政績工程’是不是要全麵否定,我看也不一定。克亮,大凡有點文化的人都知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因了這句話,也就知道了這是宋朝名相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裏寫出的流傳千古的經典名言。而且我在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名言今後還會繼續流傳下去。可是,又有幾人知道,當年的這個《嶽陽樓記》就是個徹頭徹尾、徹裏徹外的‘麵子工程’呢?”

這可是一席聞所未聞的話,邵金洲省長的這一席話把龔克亮驚呆了。是的,還在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就講過了這段話,老師甚至強調,這段話不但要牢牢記住,而且一定要會背,還要當做人生準則,當做一生的座右銘。龔克亮還清清楚楚地記得,那一年的語文考試中,就有一道考試題是這樣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是出自哪朝哪代,是什麼人為了什麼而寫下的?請說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龔克亮至今記憶猶新,這道題當年他並沒有得滿分,不僅僅他沒有得滿分,他們班大多數同學都沒有得滿分,因為他們的老師好像也沒有給他們講清楚過。龔克亮當然能夠答對是哪朝哪代什麼人寫的,也能夠答對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就是沒有答出這是範仲淹為了紀念嶽陽樓的竣工而寫下的。可是,邵金洲省長的這一席話,實在讓他驚訝不已,難道宋朝名相範仲淹會為這麼一個“麵子工程”、“政績工程”寫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