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用交流化解叛逆(3)(2 / 3)

——江西徐女士

尊重女兒,不要總對女兒說“不”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內心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她們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對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選擇地接受。此時,父母對女兒的行動不要輕易幹涉。如果女兒必須順從的話,也不要用強製式或命令式的口吻,而應以平等的姿態征詢女兒的意見,讓她們自己做出選擇。“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父母的口頭禪。麵對叛逆期的女兒,父母要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女兒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對於女兒很喜歡做的事也不要濫加命令。有些父母為體現自己的權威性,對孩子喜歡做的事也要下達命令,結果孩子反而不做了。有位中學生說,她正準備看完電視就去做作業,結果媽媽這時來了一句“還不學外語去”,她本來準備去學的,可是聽了媽媽的話後,反倒不學了。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以免使孩子形成對立的情緒。

及時溝通,增進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類的本能需求。在叛逆期,表麵上孩子不願與父母交流,但實際上孩子與父母溝通的願望會更強烈,所以父母要適時把握,不要因為工作忙、應酬多而忽視孩子的對話需求。當女兒向父母談她們感興趣的話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聽,不要心不在焉或不理睬,如果正在做十分緊急的事,不妨跟女兒先打個招呼,等到忙完自己的事情後再主動地和女兒交流。多陪女兒參加她們感興趣的活動,做她們的知心朋友。注意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女兒,讓她們感到自己在家庭裏的地位,讓她們感到自己也是受重視的。

當父母發現女兒的興趣會影響功課時,或者做出一些小錯誤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如陪女兒去電子遊戲中心,和孩子討論她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麼是應該學的,什麼是不應該學的。隻有進入女兒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女兒相處融洽了,女兒自然就不會反叛了。

父母不要管得太多

女兒在進入初中後,一些父母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裏話的女兒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她們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如果女兒實在不願同父母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有一位母親,她自身由於曆史和家庭條件的限製,很多願望都不能完成,她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兒身上,全心全力地想把她打造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她為女兒請了手風琴教師、美術教師,讓自己的愛人親自擔任圍棋教師。規定女兒每天要畫一幅畫,要練習2~3個小時的手風琴,一個星期和爸爸下三盤棋,這樣的安排在她看來合情合理,可是女兒的行為卻讓她寒心,女兒馬馬虎虎地拉些簡單的曲子,一幅畫簡簡單單,潦草了事。

當她提出質疑和批評的時候,女兒總會以“老師說要先練習這些簡單的打好基礎”之類的話來反駁她,女兒不像男孩子那樣和她吵架,可是女兒的那種“非暴力不合作”的態度卻讓她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