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用交流化解叛逆(3)(1 / 3)

小輝的媽媽是個漂亮的女人,她不僅自己愛美,也經常把小輝打扮得像個大人。這不,春節到了,媽媽讓小輝燙了頭發,化了妝,還給她買了一對大耳環。在媽媽的影響下,小輝也十分注意自己的衣著打扮,經常鬧著要買新潮衣服,甚至還要名牌的。在學校裏她也總跟同學們比誰穿得漂亮。但是對老師講的學習知識,她卻並不認真。有一次,大冷天,為了要穿一件裙子上學,她磨了媽媽半天,結果鬧得上課遲到了,挨了老師的批評。現在,媽媽也拿她沒有辦法了。

人的儀表、服飾的確是一種美,但是像小輝這樣一味地追求外表美,並不完全是一件好事。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正是開始注意自我形象的時期,她們希望以此獲得別人的關注,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讚揚。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愛美應該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她們由於缺乏美學知識,再加上父母錯誤地引導與影響,使她們往往對美的認識停留在盲目的著裝、打扮上。作為父母,要做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孩子才能受到積極的影響。

塑造女兒美的心靈

父母不僅要引導女兒對外表美的認識,還要抓住女孩子愛美、要美的心理,塑造女兒美的心靈,告訴她講文明、懂禮貌是美的;尊老愛幼、扶困濟貧是美的;愛護樹木,關注環保是美的……力求使自己的女兒做到儀表美、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要想讓女兒知道什麼是美,就要提高女兒對美的感受力。審美感知並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有意無意地審美活動中發展起來的。健康愉快的活動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並使孩子在娛樂中受到藝術感染。如果父母和女兒多在一起進行健康有益的活動,如閱讀、體育運動、欣賞音樂等,不僅可以使她們領略到各種藝術美,也可以增進一家人的感情。經常帶孩子投身大自然去尋找美,多參加社會藝術活動去感受美,體驗美。

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身教作用,以自己得體的裝束、優雅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去影響女兒,塑造女兒美的心靈。

叛逆不是女兒的罪過

叛逆是每個青春期孩子的共同特點,是孩子走向成熟的標誌。其實每個孩子多少都會有些叛逆,但不同的孩子表現的叛逆程度不同,有的叛逆讓你覺得她們長大了,有的叛逆讓你覺得她們已經失去掌控。這都取決於她們所生活的環境和家庭,所以說,叛逆不是女兒的罪過。作為父母,我們要給予女兒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多和孩子交流溝通,這樣才能讓她們健康成長。

10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斷送了我的幸福生活。丈夫因車禍離我遠去,剩下女兒和我相依為命。那時候女兒還隻有三四歲,我帶著她艱難地生活著。

沒有了丈夫,我和女兒的生活過得很艱苦。我要努力工作,對付日益增加的家庭開銷,要找房子住,忙得不可開交。有時候,一天累下來,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一聲都不想吭。但看著年幼的女兒,我心裏很痛,這麼小的孩子就要承受沒有父親的痛苦,我發誓一定要讓女兒過上最好的生活,不管是物質還是精神上的,給予她更多的愛。

可是事與願違。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兒一天天地長大,脾氣卻變得一天比一天暴躁。以前,女兒還是個很聽話的好孩子。我讓她少出家門,她就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裏,可現在她卻漸漸地執拗起來。好幾次女兒的班主任都對我說:“你女兒好像是個刺頭兒,到處惹是生非,別的女孩子文文靜靜,她卻逞強好勝。”老師還說我女兒在學校和其他同學相處不好,動輒罵人,還和男生打架,像個一觸即發的爆竹。起先我還不信,這孩子平常在家裏時還是比較聽話的。可是,我很快就領略了女兒的暴躁脾氣。她開始不聽我的意見和勸導,進而開始無端地向我發難。當我覺得不能用威信製服孩子的時候,就使用武力或粗暴的方式去解決。但是,這仍然起不了作用。我真不明白女兒這是怎麼了,我該如何去教育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