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用交流化解叛逆(2)(2 / 2)

給女兒爭辯的權利

心理學家認為,爭執能幫助孩子變得自信和獨立。在爭辯中,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應該怎樣表達才能實現自己的意誌。父母與孩子爭辯,孩子能弄清是非曲直,學習一些知識,學會估量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養成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質,形成好的人格。所以父母要給女兒爭辯的權利,認真地聽取爭辯。從孩子的爭辯中,做父母的可以了解其發生某種錯誤行為的背景、條件以及心理動機等,以便針對性地進行有成效的教育;另外,給女兒爭辯的權利,父母通過聽取女兒的爭辯檢驗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說的是否在理,發現不妥之處可以及時調整。

當然,允許女兒爭辯,並不是說可以讓她們胡攪蠻纏,隨心所欲,而是在講道理的基礎上進行的。父母可以從實際出發,製定合乎孩子的情況,合乎一般的道理的爭辯規則,如果女兒違反了爭辯的規則,父母就要加以製止。

父母要克服自以為是、唯我是從、隻準說是、不準說不的單向說教的思維定式,提倡尊重孩子,鼓勵爭辯,善於雙向交流的思維方式;改變輕則嗬斥,重則棍棒的粗暴行為,養成重事實、講民主,以理服人的良好規範。

正確對待女兒的時髦心理

青春期的女兒伴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她們變得愛美、愛打扮了。在此之前,父母怎麼打扮她們都可以。但當女兒進入青春期之後,她們在關心自己內心世界的同時,也把一些時間用在自己的服裝、發型、佩飾上麵。這一變化引起了不少父母的恐慌。那麼,做父母的應該如何對待女兒的時髦心理呢?

女兒在穿著上很講究,喜歡穿裙子,有了新衣服穿上就不願意脫下來,舊的也就扔到一邊了。每天早晨雖然六點鍾女兒就起床了,卻不是忙於做上學的準備,總是反反複複地換衣服,直到滿意為止。有時候,她連一件衣服都看不上,就生氣說不去上學了;有時候,她甚至上午穿一套衣服去上學,下午還會再回來換一套。

不久前,女兒的阿姨給她寄來了一件300多塊錢的上衣。因為女兒平時的衣服已經不少了,而且檔次、樣式也都不錯。我就對女兒說:“你的衣服還有不少,這件新衣服等過一陣子再穿吧。”女兒很不高興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女兒打電話將這件事告訴了她阿姨。她阿姨說“衣服買來就是穿的,都什麼時代了,還要把新衣服留一段時間”之類的話。女兒聽了她阿姨的話,就在我沒注意的時候,悄悄地換上了新衣服去上學了。其實,一件衣服穿了就穿了,我並不太在意。我在意的是女兒對穿著過於注重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心理活動。過於熱衷於外在形象,過分注重穿著,會使女兒降低自己對內心世界豐富和充實的興趣以及不斷追求知識的熱情;同時,在同學中會很招人注意,太顯眼,太花哨,也會分散學習的精力。

為了讓女兒提高認識,我叫她寫一篇日記來反思。誰知女兒完全接受的是她阿姨的理論,對於我的要求和批評不僅不接受,而且還有一肚子的委屈。我真的很難過,在這個問題上和女兒產生了分歧,使我感到非常失落。

——上海田女士

培養女兒健康的審美情趣

針對女兒的愛美心理及對美的認識上的偏差,父母應注意培養女兒健康的審美情趣,使她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美。要使女兒明白美是寄寓在和諧、統一、協調、相宜之中的。比如,一個清清麗麗的女孩把自己打扮得珠光寶氣便俗不可耐,與中學生的身份極不協調,這又美在何處?盲目節食減肥即使減肥成功,卻成為一個體弱多病、弱不禁風的人,還有什麼美可言?父母要使女兒明白美不僅僅停留在外表上,而是體現在其內在品質上。一個人如果光外表是美的,而在言行上卻流露出粗俗的舉止,給人的感覺是極不舒服的,更談不上有任何美感的。中國有句話叫“秀外慧中”,“秀外”即外表美,“慧中”即心靈美,隻有既“秀外”又“慧中”,做到內外和諧統一,才是真正的美。父母要告訴女兒,作為一名中學生主要任務是學會如何讀書,如何做人。外表應保持中學生健康活潑清新的自然美和青春美,同時應多讀一些能提高自身素養的書籍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內在修養。

父母要做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有許多父母愛漂亮趕時髦,常常喜歡穿著花裏胡哨的衣服,戴上造型古怪稀奇的項鏈耳環等飾物,什麼最新流行的發型或是時尚東西,都要去嚐試一下,在父母的影響下,久而久之,女兒也會形成追趕時髦的心理,在穿戴上力求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