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用交流化解叛逆(1)(3 / 3)

父母要迎合時代的變遷,學習新知識,充實自我,盡力去縮短與女兒之間的距離,才能推倒“代溝”這一堵無形的牆。遇到問題要多溝通,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爭吵。在女兒的學習上做到經常鼓勵,不正確的地方要搞清原因,再加以引導;在生活上滿足一些合理的願望,給她們足夠的個人空間。

不做嘮叨父母

許多父母往往對自己的女兒期望很高,總希望女兒都是乖巧聽話的、事事順從自己的心願。若有不順心就翻來覆去、不停地說教,而說教總是少不了指責、批評、報怨,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女兒當然不愛聽,甚至會感到厭煩、反感。作為父母,常常嘮叨不僅讓孩子厭煩,招致怒氣,還會有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做嘮叨父母。

我的女兒已經上初中了,但是她卻不像別人家的女兒一樣懂事,一點也不讓我省心。

晚上,我聽說女兒最近學習成績有點下降了,現在卻不認真做作業,倒是一本雜誌看得愛不釋手,便說了她幾句,無非是希望她專心學習,將來考一所好的大學。可我還沒說上兩句,她就說:“媽媽,你怎麼這麼嘮叨?”“我能不嘮叨嗎?你看你語文作業一點也沒做,你在幹什麼呀?每天晚上作業總要做到10點多,你哪有時間看課外的知識?”我沒好氣地又嘮叨著。

“媽媽,你難道沒有發現你越來越愛嘮叨了嗎?”是呀,我怎麼會變得這麼嘮叨呢?每天我要提醒女兒,早餐一定要把雞蛋吃了,那樣營養才能跟上,否則上課沒精神;上課思想要集中,不要走神;做作業要坐端正,否則會成駝背斜肩;放學後整理書包,別把書本落在教室;要把所有該背的課文和詞語背了,不僅要背課文和詞語,還要背詞語的解釋,隻有知道這個詞的意義,你才會知道在什麼地方用它;上學記得帶水;在路上要注意汽車……天哪,不僅女兒煩,我自己都煩了。

以前我就對自己說,我以後一定不會做一個嘮叨的女人。可從女兒出生的那天開始,我就知道做不到了。為了教她學會一句話,為了讓她學會一個動作,我都不知要把那簡單的語言重複多少遍。有時說多了,我也心煩,就提高嗓門大聲嗬斥。

久而久之,女兒嫌我嘮叨,對我比較反感,聽不進我的話。老公也說我,早上三天兩頭地“河東獅吼”,對自己的女兒哪有那麼凶的。我也不想那麼凶,可說多說少她都聽不進去,我自然就壓製不住內心的怒火。女兒嫌我嘮叨,其實,我也不想這麼嘮叨啊,但是我不說吧又不行,女兒做事慢慢騰騰,我不多說幾句,她就更加肆無忌憚了,再加上她又粗心,總是丟三落四的,不多叮囑怎麼行呢?

——江西曹女士

要注意批評的時間和場合

女兒犯了錯誤之後,父母當然要及時地給予批評,但是批評孩子要注意時間,不要在自己和孩子都氣急敗壞的時候,應該在雙方都心平氣和的時候進行。女孩子大都臉皮薄、自尊心強,父母在批評女兒的時候,不要當著別人的麵,尤其要避開客人和女兒的朋友。在客人和女兒的朋友麵前批評女兒,會大大損傷女兒的自尊心,而且往往容易引起她們的抵觸情緒,讓女兒覺得以後沒臉麵對這些人。當女兒犯錯後,父母可以把女兒單獨喚到自己麵前,心平氣和但是鄭重地向她們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父母要把女兒放在和自己同等的地位上,要尊重女兒的想法,慢慢地幫她們理清思路。給她們講一講自己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而且注意一定要一次講清楚,不要沒完沒了。切忌嘮嘮叨叨,亂翻舊帳。當孩子大發脾氣的時候,對於父母的批評往往會頂嘴,至少在心裏大唱反調。即使是金玉良言,她們也聽不進去。更不要把飯桌作為批評的場所,在飯桌上批評孩子很可能會造成她們厭食,而且也得不到教育的效果。

不要事事叮囑

父母關心女兒雖然是正常而應該的,但如果經常在她們身旁督促,或嘮叨不休,給孩子最大的“幫助”是幹擾孩子的情緒,令她們覺得像是罪犯般被人監視著一舉一動。事無巨細,都反複強調叮囑,搞得人人不得安心,大人會為孩子不聽話而氣憤,孩子在繁雜的語言環境中安不下心來做功課,結果會適得其反。

父母要圍繞家中大事、要事與女兒做出明確分工,提出具體要求,讓她們獨立活動。另外,父母要堅持定期檢查,及時表揚成績,糾正不是。對一些小事,應該做到忽略不計,因為孩子畢竟還小,過多指責會使孩子無所適從。當女兒總是丟三落四時,要狠狠心不再提醒,讓她們自食其果,有了一次教訓,孩子就會記住並改正這一壞習慣。

父母不要以自我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