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和女兒一起成長(2)(1 / 2)

女孩子通常比較敏感,她們在與人相處時,常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出現彼此不理不睬的局麵,有時甚至會由於自己心情不好而對對方說出一些過激的語言,這都是由於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交往經驗造成的。因此,教給女兒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和形式有意識地教女兒一些正確的常用語,如怎樣向別人提出請求,怎樣請求別人幫助,怎樣向別人表示感謝、歉意,等等。這樣女兒不但學會了禮貌用語,而且還培養了她們的良好交往行為。

同時,父母要鼓勵女兒多交朋友,特別是同齡朋友。比如,歡迎女兒的小夥伴到家裏來做客,並熱情接待這些小客人;友好地對待女兒的朋友,引導女兒談論與朋友交往中的事情;談論朋友的長處,告訴女兒千萬不能天天盯著別人的短處,若長此以往,就不能和朋友們友好相處。

告訴女兒一些溝通的基本技巧

◆告訴女兒,說話要注意場合,對與自己年齡、身份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措辭是不能一樣的。比如,可以和自己關係密切的朋友開玩笑,對長輩則不能這樣。

◆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即使再精彩,如果沒有把握好時機,也可能達不到效果或者還會起相反的作用。所以,要讓女兒學會根據對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當時的氛圍等,考慮自己說話的內容。

◆溝通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將信息傳遞給對方,而隻有交談雙方對問題概念明確一致,自己的觀點才會被對方領會、接受,避免造成誤解。所以,父母要告訴女兒,在向別人傳遞信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意思說明白。

告訴女兒做人要大度

許多孩子在家備受寵愛,在外麵吃一點小虧、受一點小委屈就受不了。為了能讓女兒用一顆寬容心待人,我經常教誨女兒:“做人要大度,不要在小事上斤斤計較。”每當女兒在學校因為一點小矛盾回到家裏不高興時。我就開導女兒不要心眼太小,待人應該大度一點,這樣才能贏得朋友、贏得友誼,這樣才能與同學們和睦相處。一個小肚雞腸、斤斤計較的人,一個連一點虧都吃不起的人,是沒辦法和他人相處的。

培養女兒的集體意識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集體中成長的,集體需要各種各樣個性鮮明的孩子,這樣,集體這個大花園才會百花齊放、絢爛多彩。但更重要的,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具備集體意識。在集體中個人的力量很薄弱,個人的智慧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樣微小,許多工作都要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

如果女兒的自我意識較強,常常以“自我”為圓心,以“個人主義”為半徑,劃來劃去,總是離不開“自己”的小圈子,心中沒有他人,心中沒有集體,缺乏顧全大局的意識。一個缺乏集體意識的孩子是無法熱愛身邊的人,無法融入任何團體中去的,始終會有一種孤獨感、失落感,最終為社會、他人所拋棄。

良好的人際關係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存質量乃至命運的走向,讓女兒學會處理人際關係,父母要從小培養女兒與人為善的心態,讓女兒學會與人分享,學會去關心別人,學會主動與他人交往。

幫女兒度過“心理斷乳期”

進入青春期的女兒從表麵上看,雖然已經是一個“小大人”,但由於她們的心理和生理並不是真正地達到了成熟的狀態,有人把這一階段稱為孩子的“心理斷乳期”。處於這階段的女兒往往心思細密、憂愁敏感。心理有了喜樂憂愁,也不願向父母吐露,如果父母不了解、不關心,她們就會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妄加指責,她們就會產生反抗心理。

女兒是在我無微不至的嗬護和關愛中逐漸長大的,看到她一天天在“變”,我心中是說不出有多高興了。有人說女兒是媽的小棉襖。的確,女兒從小便和我最要好,喜歡和我講悄悄話,喜歡和我去逛街。

可是,最近我卻發現自從女兒上初中後,與我的交談逐漸少了。有時候,我問她學校的事,她也不願意多說,隻一句“你不要問這麼多”就打發了我。讓她好好學習,她偏迷戀言情劇和上網,有時我多說她幾句,她就不耐煩,發脾氣,口口聲聲說:“我長大了,我的事我自己心裏有數。”

——貴州陸女士

要理解信任女兒

當女兒進入青春期後,她們就會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能力處理自己的事情。這時,父母就要充分利用女兒的這一想法,把家裏的一些事情和女兒一起商量處理,聽取、征求女兒的意見,對於女兒在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盡可能地讓她們自己去解決。

當然,父母也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助女兒分析事物、明辨是非、正確處理。在女兒遇到困難和失敗時,應多鼓勵和安慰,成功了要及時給予表揚。父母自己有缺點和錯誤,也應當勇於承認,盡量改正,使女兒從中得到啟迪。另一方麵,父母又不能過於遷就女兒的不合理的要求和不良的行為,以防女兒以後總是用反抗的方式來要挾父母,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比較嚴重的反抗行為,家長可以采取適當的方法,強化孩子的順從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