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和女兒一起成長(1)(1 / 3)

在家庭教育中,做父母的總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教育著孩子。其實,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孩子也在教育著我們。如果此時做父母的不懂得與女兒一起努力、一起成長,而是原地不動地苛求女兒,責備女兒,那麼,女兒與你的距離就會漸漸拉開,甚至無法溝通。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發生,做父母的一定要學會與女兒一起成長,這樣才能拉近與女兒的距離,才能增加彼此的親情。

教育女兒的前提是了解女兒

父母和女兒出生在不同的時代,這就使得父母和女兒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教育好女兒便成了許多父母生活中最大的難題。著名教育專家孫雲曉曾說過:“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這是教育最基本的原則,不了解孩子就沒有辦法教育孩子。”的確,要想教育好女兒,我們做父母的就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女兒。

人們都說: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從女兒一出生,我就一直在她的身邊,所以女兒的每一個成長點滴我是一清二楚。從她慢慢能衝我笑到牙牙學語,都充滿著我初為人母的無盡樂趣,隻要我轉身到另一間房子就能聽到女兒急切地叫“媽媽”。那時的叫聲是那麼溫馨,讓我至今想起仍覺得甜蜜。

自打女兒學會說話,能夠和我交流的時候,我就養成了習慣,每天睡覺之前我都會問一句:“女兒,今天過得開心嗎?有沒有不開心的事情?最開心的又是什麼呢?”因為我想讓她在明天之前把今天的煩惱都說出來,輕輕拋棄那些煩惱;把那些快樂都收集起來,裝滿她小小的心房。這些年來,我陪著女兒玩遍了各種電視和書上所講的遊戲,我們母女倆總是笑得一起倒在沙發上。可是,隨著女兒的青春期悄無聲息地到來,原來和我那麼親密無間的她已經開始冷落、排斥我了。女兒也不再粘在我的懷抱了,更不喜歡我隨便進入她的房間,那雙美麗的大眼睛裏常常充滿著許多難以言說的惆悵與不安。

當女兒蹲在電視屏前看電視,恨不得把自己的腦袋都鑽進去時,我告訴她離電視遠一點,不然就會傷害眼睛的。說第一遍的時候,她就和沒聽見一樣,說第二遍的時候,她漫不經心地“哼”一聲,等我說第三遍的時候,她就會斜著眼睛瞪我一眼,然後“噌”的一聲跑進自己的房間,進門之前留下一句:“真能磨嘰!”

女兒在小學的時候位居學校“四大美女”之首,自10歲開始就收到情書無數,以前她總是和我津津樂道地討論著她們“四大美女”的故事。可是最近,回家後的她不再唧唧喳喳說個不停。不知哪個男孩子在我家的樓門口寫了四個大大的粉筆字“我愛李洋”,我問她那是誰,可是她卻生氣地說:“你問我,我問誰?”

麵對著青春期的女兒,我茫然而不知所措,原來,我真的對女兒的了解很不夠。

——海南潘女士

要了解女兒的性格

女兒大多較文靜、穩重、細心、任性、膽小而有韌性等。當然,女兒有文靜、內向的一麵,她們大多不會很主動地與他人交流,而是被動地與他人交流。在家裏,可能又會變得愛說話了。

女兒大多性情溫和,善解人意,因此能較好地處理人際交往中的難題,不會去打架、惹禍。但她們有內向的時候,有些東西會藏在心裏,如果對父母有不滿,她們可能會保持沉默。父母要多留意女兒的表情:小嘴唇是否撅起了,小眉頭是否皺成一團……及時發現女兒的情緒變化,及時交流,易消除心靈的隔閡。

女兒具有任性的一麵,女兒任性的時候,可能會蠻不講理。父母對女兒的任性可以視而不見,因為有時候她們會在沒人搭理下又變得通情達理了。女兒任性的時候,父母不要故意同她們較勁,這樣她們會更為任性。有時,任性帶有一點撒嬌的味道,那麼,父母可以多關愛一點點。

青春期的女兒情緒多變

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女兒來說,世界上一切事物似乎都改變了麵孔,失去了和諧性,青春期女孩子的身體也在一段相當短的時間內經曆了巨大的轉變。因此,她們對自己在現實中的形象地位和將來要變成什麼樣都不得而知,她們的內心世界會出現焦躁不安。

由於身體的奇妙變化,這一時期的少女會表現出抵觸與困惑的情緒。青春期少女十分需要情感慰藉,表麵上她們虛張聲勢,而內心裏還是害怕一個人獨處。不管她們多麼趾高氣揚,在情感上和物質上還是非常依賴於父母。

除了身體上的變化,青春期特有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也會影響女兒的情緒,極端地看世界的方式經常扭曲青春期少女的視線,使她們變得很過激。這時,父母要以恰當的、科學的方式,讓女兒了解相關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常識;協助女兒建立正常的異性交往關係,並建議她們與異性交往時,盡可能少單獨接觸,但群體性的正常交往要支持;要細心觀察女兒和行為舉止,引導女兒進行正常的溝通,增強其生活責任感和成人感,確立人生奮鬥目標,不為眼前小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