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輕鬆快樂的成長環境,才能造就一個健康美麗的女兒;一套寬鬆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才能培養一個優秀出色的女兒。作為父母,應給女兒一些自由,讓她們快樂地生活,發揮她們的長處,不要讓太多的陳規舊矩限製了女兒的自由。
做女兒的良師益友
新時代的父母,不但是子女的長輩,肩負著教與養的重擔,而且應當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要以“過來人”的身份,和孩子作推心置腹地交談,撥響他們心底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這樣的父母才能獲得子女的信任和親近,從而使家庭生活充滿歡樂、和睦與溫馨。
我和女兒的關係屬於朋友型的那種,很融洽。在她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一直是她敬仰的媽媽和爸爸,真誠的朋友,我們一起分享快樂,一起解決難題,一起學習。
在學習方麵,女兒是比較自覺的,她的作業我很少檢查。有時,她作業碰到難題,我總是啟發她,誘導她,要她自己多動腦筋,刻苦鑽研要善於克服困難,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心,不要養成一遇到困難,就依賴家長的不良習慣。當孩子成績有退步時,我從不加以指責,與女兒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要求孩子吸取失敗的教訓。
每當女兒在學習上感覺良好時,或在校得到老師表揚時,我們都會和她同慶,並給予表揚和鼓勵,從成就感中使她不斷體驗成功的歡樂。平時,我經常和女兒一起探討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她產生新鮮感、好奇心,並促使她為尋找答案努力學習課外讀物,喚起她的求知欲。
女兒學英語了,我們在她的小房間裏特地開辟了一個英語角。每天晚飯過後,我們母女倆扮演不同的角色練習對話。現在英語比較強調語調,為此,女兒經常要我加以指正,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女兒的英語得到了鞏固,我也在其中學了不少。在英語角裏,女兒可以貼上英語單詞、圖片,我走進英語角,就要用英語回答她的問題。我們母女倆共同學習,其樂無窮。
我發現做孩子的良師益友遠比做一個高高在上,有威嚴的母親要開心得多。在深愛孩子的基礎上把孩子當成和我們一樣平等的大人,給予足夠的尊重,孩子就會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輕鬆愉快的成長。我對女兒的尊重也得到了豐碩的回報,女兒把我當成偶像一樣的崇拜,我輕柔的話語總比任何人的話都要管用。跟我在一起,女兒臉上總是洋溢著那麼開心與幸福的笑。不曾企望過孩子會有多麼大的發展,隻要能讓女兒一直這樣快樂地成長,我願放下所有大人的架子,犧牲一個母親的尊嚴,永遠都做女兒的良師益友。
——北京陳女士
如何才能成為女兒的良師益友
我們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女兒的良師益友首先要從了解關心女兒入手,不以父母自居,而是以充滿親情的朋友相處。因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既是女兒的家長,又是女兒的朋友。如果家長居高臨下,對孩子不平等,沒有溝通,缺乏交流,不考慮女兒的需求、願望,大人要怎麼樣就怎麼樣,不自覺地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那麼,作為家長要如何才能成為女兒的良師益友呢?讓我們來看看在北京從事教育工作的李女士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吧:
記得在女兒上小學時,我們對她要求很嚴,總是批評多、表揚少。大人有時對小孩管得太多,也有批評錯了的時候,可我們還堅持是對的,孩子會很委屈,認為不公平,心裏就會有一種怕父母的感覺,就有點像老鼠見了貓一樣。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明白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和各方麵知識水平的提高,她自己對社會對生活都有許多模糊的支零破碎的看法和思考。
如果不能平等地對待她,隻是擺出一副家長麵孔,女兒就會在無形中感到一種壓力、壓抑,就可能有話不對你講,有事不對你說。學校發生的事,家庭不知道,老師要求的事,家長不明白,這就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隻有讓孩子感覺到和大人和平相處了,才願意和爸爸媽媽交朋友,才願意把自己心裏話講出來,信任自己的爸爸媽媽。我們一直比較注意在家庭中營造這種氣氛,讓她在爸爸媽媽麵前有話就講,有事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