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興趣與愛好方麵,父母與女兒隻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地避免因為將個人看法過分強加給女兒所引發的矛盾,才能贏得女兒的尊重和好感。
除此以外,一些父母對待女兒的愛好常常隻是看到它的負麵影響,卻看不到積極的一麵。當女兒過度沉迷於自己的愛好時,父母要進行循循善誘,不要一味地阻撓和禁止。不管孩子的愛好是什麼,是健康的愛好還是不健康的愛好,用一味阻撓和禁止的方法不僅收不到任何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主動思考,並自覺采取行動。作為父母,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了興趣時,既應給予積極的指導,也應避免忌操之過急。因為興趣雖然容易產生,也容易熄滅,對孩子的興趣操之過急,無異於加速摧殘。
不要強迫女兒做淑女
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有女孩子樣”,文文靜靜,像個“大家閨秀”,因而對女兒管理之嚴以至於不許走路太快,不許踢球,坐下的時候不許兩腿分開,說話都不許大聲,連笑的方式都要規定……這其實是一種過時的“淑女”觀念,甚至有些可笑。孩子的本性是怎麼樣的,父母就應順其自然發展,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強迫女兒做淑女。
我女兒叫淑婷,今年已10歲了,由於天生活潑好動,一分鍾都閑不住,在家裏也跑來跑去,什麼時候都沒法讓她老實一會兒,而且嗓門兒也大,遇到驚奇的事,就像個女高音,那個大嗓門簡直能把人耳朵震得嗡嗡響,真是枉費了當初我給她起名字的一片苦心了。有時候我在家裏工作,被她吵得實在是沒辦法,隻好強迫她安靜坐好,學習兩小時再活動一會兒:她要是還不聽話,就嚇唬她說,如果再不老實就不帶她出去玩了。雖然這時候孩子還算比較聽話,但是最近我發現。就算嚇唬她,也很難達到目的了,有時候孩子甚至很不屑。一副‘我不希罕出去玩’的表情,然後繼續她的跑跳和吵鬧,真是沒辦法。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她變得安靜一點、淑女一點呢?
——天津孫先生
健康成長才是最大的幸福
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健康快樂就是父母最大的幸福。一個人的修養和外表、行動並無太大關係。現在是男女平等的年代,以往傳統女性的形象並不適應現代的社會,現代的女孩子不能用封建的“規矩”去要求她們。健康有活力的女孩子才是現在這個社會的寵兒。
但是如果孩子的活動表現過多,就要引起父母的重視。有時要考慮孩子是否生病,例如孩子因寄生蟲或細菌感染導致肚子痛時就很難安靜地坐著,也會出現活動過度的表現。有些疾病如精神疾病、低能、腦痛、腦功能失調等,也會表現出多動的行為。
比如,孩子在課堂上總是不能安靜聽課,而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動作不停、叫喊、講話,影響課堂秩序。一放學便像利箭一般衝出學校,到處奔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甚至惹是生非。回到家裏亂翻東西,難以安靜等。如果屬於疾病就要及時就醫。
父母要拋棄傳統觀念
在性別角色教育的方麵,父母們要拋棄傳統觀念,采取現代的教育方法。要讓女兒形成自己的性格,教育她們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發揮自己,並懂得尊重別人。要告訴女兒,不許她們大聲喧嘩、四處亂跑是為了不打擾別人的生活,而不是因為“淑女形象”;做父母的不要時時刻刻以淑女的標準來要求女兒,強迫女兒安靜。
當然,不要強迫女兒安靜並不是說就可以讓她們任意胡為,如果女兒做作業時粗心大意,邊做邊玩,不專心聽講或不按時完成作業,那麼父母就要對其行為加以引導。父母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自我控製訓練讓女兒學會控製自己的行為。
例如出一道簡單的題目讓孩子解答,但要求孩子在回答之前必須自己命令自己停止其他活動,看清題目,聽清要求,最後才開口回答。由於在訓練中動作命令是來自於孩子內心,所以一旦養成習慣,孩子的自製力就能大大提高。在進行自我控製訓練中,逐漸培養孩子用心學習、專心做事的習慣。
另外,玩遊戲也可以促進孩子克服自己好動、不能控製自己的習慣。在孩子們的遊戲中,有一種許多孩子都愛玩的遊戲,叫做 “木偶人”。幾個孩子在一起,一邊蹦蹦跳跳,一邊齊聲念著:“我們都是木偶人,不會說話,不會動!”話一說完,大家就立即靜止不動,也不講話,保持原狀。誰要是先動了,就犯了規,受到同伴們戲弄或罰做表演。多動的孩子害怕被人戲弄和被罰,也會盡量控製自己的行為。這個遊戲既好玩,又可以鍛煉孩子控製自己身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