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給女兒一個寬鬆的環境(1)(3 / 3)

◆注意力轉移法。當女兒在學習中遇到難題解不出來時,可教女兒把它放一放,先不去想,休息一會兒再想或放到第二天再想。又如,女兒準備上台演出,總是緊張得手足無措。這時,家長可引導孩子談論或做些別的不相幹的事,使孩子不再注意演出的事,緊張情緒自然就克服掉了。

◆體育鍛煉法。如果女兒在考試中老出現緊張的心態,做父母的可在平時多帶女兒參加一些體育運動或戶外運動。比如打乒乓球、騎自行車、遊泳、郊遊等。這些活動有助於加速血液循環,驅散緊張的情緒。

◆自我調節法。家長要教育女兒在生活中樹立自己能達到的目標,做自己命運的主人;同時,無論在學校、在公共場合還是在家裏,盡可能不要有情緒衝動,要盡可能遇事豁達、心胸開闊,保持心情的舒暢和愉快。即使遭受挫折,或事情不如意,也要相信自己,充滿樂觀精神,堅韌不拔地為成功而奮鬥。

心理學家認為,緊張是一種有效的反應方式,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準備。有了這種準備,便可產生應付瞬息萬變的力量,因此緊張並不全是壞事。然而,持續的緊張狀態則會嚴重擾亂機體內部的平衡,並導致疾病。針對女孩子考試緊張的現象,應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尊重女兒的興趣愛好

興趣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鑰匙。很難想像一個人會對一件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產生極大的熱情,也很難想像一個人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會有突破性的創造和發展。作為女孩子也一樣,她們隻會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充滿熱情,才會全身心的投入,才會為所遇到的問題思考,這樣才更容易取得可喜的成就。

我女兒今年5歲了,正上幼兒園大班。由於我自小就非常喜歡音樂,對於各種樂器都特別感興趣。但因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這些東西,每次回想起來,心裏都非常遺憾。現在我的事業很成功,家庭條件也非常好。所以花了很多錢給女兒買來鋼琴、小提琴,希望能開發她的音樂才能,讓她有機會接觸到音樂,免得長大之後和我一樣留下遺憾。

但是我的女兒特別好動,讓她每天乖乖地坐在鋼琴麵前練習特別難。為此,她還經常編謊話來逃避練琴,比如肚子疼、頭疼什麼的。有時候,我為了讓她練習,就狠著心打她兩下。看著孩子一邊哭一邊彈琴,我也很心疼,但這都是為她好啊,為什麼女兒就如此不聽話呢?

——北京張女士

藝術修養不能靠逼迫得來

很多父母認為,學習藝術可以提高修養,培養耐性,所以常不顧女兒的感受,逼著她們去學鋼琴、學舞蹈等。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殊不知,藝術修養不能靠逼迫得來,父母更不能企圖讓女兒作為自己的替身,去實現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

當孩子對音樂藝術很有興趣,天生就有強烈的表演欲時,給她們學習的機會,並且在偶爾出現懈怠的時候給予適當的鼓勵和督促是完全正確的,學習也很容易收到功效;反之,家長就需要明白,學習音樂藝術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和堅毅的耐心,在技術達到一定水準之前,一切努力都不過是艱苦枯燥的練習而已,更別提得到認可和讚揚,沒有興趣的孩子很難做到。不明白這一點的家長,隻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練習,不用靈活多變的方法誘發孩子的興趣的話,原本很好的動機就會變成對孩子無形的摧殘了。

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女兒

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作為父母,要多和女兒進行溝通,要看看女兒真正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孩子雖小,但她們也有著鮮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興趣。隻有從興趣出發,她們才能自主地學習,才能學得又快又好,才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大人如果把自己的興趣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願望,那就是在加重孩子的負擔,往往會使孩子的學習變成一個痛苦的過程。

長此以往,孩子的性格也會越來越軟弱或叛逆,孩子的行為也會越來越不可思議。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要善於洞察女兒的內心世界,要多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女兒進行交流,要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讓孩子自主選擇、發展興趣,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興趣沒有統一的標準

人的興趣愛好是多樣化的,父母可能喜歡這個,而女兒可能喜歡那個,這是沒有統一化的標準的,父母應該尊重女兒的愛好。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多少少有不尊重孩子的問題。他們有意無意地總以其個人的好惡或標準去度量和要求孩子,甚至強加到孩子身上,這樣就不可避免地會與孩子產生許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