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塑造女兒的好性格(2)(2 / 3)

嫉妒是一種不利於身心健康、不利於真誠團結、不利於學習進取的心理弱點。父母要注意培養女兒豁達的性格、寬廣的胸懷,指導女兒學會不斷自我完善,引導女兒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不要讓嫉妒破壞了女兒的心境。

讓女兒擁有一顆寬容的心

寬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種明智的處世原則,是人與人交往的“潤滑劑”。一個女孩子如果擁有一顆寬容的心,那麼也將會給自己贏得更多的朋友,在人際交往上能更加得心應手。讓女兒擁有一顆寬容心,那麼就是在為她們拓寬人生的道路。

去年四月的一天,女兒所在的學校裏舉行了運動會。雖然女兒沒有參加任何項目,但是她卻非常關心榮譽的歸屬。

在這次運動會“女生4×100接力賽”結束以後,女兒回來義憤填膺!憤憤地述說著班上的小利當時如何自誇,結果就因為她跑得不好,使她們班級沒有取得任何名次。女兒說:“媽媽,我們全班同學都恨她,我們再也不理她了!如果沒有她這樣不自量力的行為,我們班級就可以取得年級第一名了!”

“五一”過後,女兒放學回來,仍然對這個問題念念不忘。“媽媽。今天放學的時候,小利和我說話,我沒有答理她。”無論我怎樣勸阻她,女兒仍然不聽!而且女兒還有理由:“媽媽,你看我這麼生氣,你也不和我一起罵罵她,替我解解氣!你還幫助她說話,她是你女兒還是我是你女兒呀?媽媽,我不能像你說的那樣,和她說話並原諒她,那樣的話,我們班級的其他同學都要恨我的!原諒了她,就是沒有集體榮譽感!”

聽女兒這麼說,我心裏突然一緊:女兒小的時候可不是這樣,但現在為什麼變得如此狹隘,如此難以原諒別人的過失呢?

——福建李女士

引導女兒多發現別人的長處

一個能容忍別人缺點的人,一個不為一點得失而斤斤計較的人,一個能用多樣化標準去看人的人,一個能客觀地看待別人錯誤行為的人,這樣的人才會有寬闊的胸襟。

劉女士的女兒最近與班裏的同學發生了矛盾,回家就說同學的不是,劉女士為此不禁愕然:女兒怎麼滿腦子都是同學的缺點,這樣怎麼能建立良好的同學關係?長此以往,會使女兒對同學缺乏應有的寬容。

於是,劉女士與女兒進行了一次交談。引導女兒回憶自己和同學相處時的快樂經曆,在充滿快樂的回憶中發現同學的閃光點。如平時同學是怎樣幫助自己的,生病的時候小夥伴是怎樣關心自己的……女兒在這些充滿快樂的回憶中看到了同學的長處,終於對同學出現的過失行為能以寬容之心對待了。

讓女兒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即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讓女兒學會換位思考,可以這樣教女兒:如自己不小心傷害了別人,而別人不原諒自己,那自己的感受如何呢?這樣可以使女兒站在別人的立場體驗別人的感受,從而能更加寬容地對待他人的缺點與不足。

去年國慶節外出旅遊時,江女士給女兒買了一個小風車,同行的小夥伴浩浩卻買了一個稍大一點的風車,並向女兒炫耀,玩了一會兒後,浩浩的風車便玩壞了,這下女兒找到報複機會了:“哈哈,我說大的不好吧,這麼快就壞了。”浩浩難過地看著自己的風車。江女士一聽趕緊把女兒叫過來,說:“源源,你覺得剛才那樣說話對嗎?…“誰讓他笑話我的風車小呢。”“如果你的風車壞了你的心情會怎樣?”“我會難過。”“對呀,浩浩沒有風車玩了本來就很難過,你又那樣說他,他心裏是不是會更難受?”女兒聽後不作聲了。

於是,江女士又對她說:“好朋友要互相關心,我知道源源很喜歡幫助別人,現在你想怎樣做?’女兒想了想說:“讓他和我一起玩我的風車吧。”於是,兩個孩子又重歸於好,歡叫著、奔跑著,開心地玩著小風車。

讓女兒學會用多樣化的標準去看人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對於一件事情,每個人都可以有各自的標準。如人的口味、美的觀念、生活的方式等,都是既可以這樣又可以那樣的。你愛吃酸的,別人愛吃辣的,這並不代表辣的就不好。你喜歡紅的,別人喜歡黑的,也不代表黑的就不美。

作為父母,一定要讓女兒明白: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不要用固有的眼光看問題,要懂得求同存異,這樣就可以減少僅僅以自己的好惡為唯一的標準去度量其他人而產生的狹隘與自私。

告訴女兒人人都會犯錯誤

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隻要去做事,都可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隻不過成熟的人犯的錯誤少一些,不成熟的人犯的錯誤可能多一些。如果父母能讓女兒逐步明白這一道理,她們就會對別人所犯的錯誤表示理解和寬容,自然不會因別人身上的一些缺點、一點得失,和一些不符合自己品味及標準的事情而與人斤斤計較,用不友好的方式對待他人。這樣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和摩擦,從而與他人和睦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