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兒因為看書而忘了上廁所,尿濕了小內褲時,我不再誇張地歎息並大聲地抱怨,隻是悄悄地對女兒說:“寶貝,下次可要記得及時上廁所,尿濕了可不好受啊,讓別人知道也好羞哦!”女兒沒有像往常一樣耍賴大哭,而是羞紅了臉摟著我的脖子不住地點頭。
當女兒走路的姿勢不對時,我會悄悄地對她說:“寶貝要做個氣質美女哦!”女兒果然抬頭挺胸款款而行;當女兒小考不細心考得不好時,我會悄悄對她說:“寶貝,下不為例哦!”
和女兒說悄悄話,我發現女兒仿佛一下子長大了,我的悄悄話照顧了她的麵子,保護了她的自尊,她不再是那個蠻不講理的小女孩,而成了一個懂事明理的大姑娘。
可見,在教育女兒的時候,與其大聲大叫地訓斥,不如平等地和她進行交流。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更有利於造就我們的乖女兒。
孩子雖小,但也一樣愛麵子,一樣有自尊心。做父母的隻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照顧她的麵子,保護她的自尊,女兒就不易生出對抗心理,自然會變得乖巧聽話了。
培養女兒的獨立能力
由於受天性與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女孩子的依賴性比起男孩子來要強,從而也造成了女孩子的獨立能力比男孩子要弱。但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要求每一個人都必須具有很強的獨立能力,才能在這個時代求生存求發展。因此,從小注意培養女兒的獨立能力,對其日後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主張大人“放手”、小孩“動手”的教育方式。我認為,對女兒自立能力的培養,是把她從一個無行為能力的小孩培養成一個能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過程。讓女兒從小養成自立的品格,比多認幾個字、多做幾道算術題重要得多,因為它將會影響到女兒的一生。
記得還在女兒兩歲的時候,我就教她用筷子吃飯,盡管吃得桌上、地上、身上到處都是飯粒,我也堅持讓她自己吃。慢慢地她就養成了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那種孩子前麵走、大人後麵跟著喂飯的鏡頭在我女兒身上從沒有出現過。
後來,為了培養她獨立生活的習慣,我讓她自己洗臉洗腳,為了防止女兒倒水時被熱水燙著,我特意為她準備了氣壓水壺,隻要手一按熱水就出來了,這樣既方便又安全。在她剛滿5歲時,我就讓她單獨睡一個房間。在我的指導下,女兒早晚起居都是自己疊被子、鋪被子和收拾床,自己洗手帕、洗襪子,收拾自己的東西。
當女兒碰到困難時,我也總是鼓勵她自己解決,比如她做作業時遇到不會寫的字,我就讓她查字典。有時女兒怕麻煩,叫我寫給她看,我會為難地說:“哎呀,媽媽也忘記了,你快查一查字典,然後來告訴媽媽是怎麼寫的。”女兒聽我這麼一說,就積極地、愉快地去查字典了,查到後還真的要來教我怎麼寫,我也就虛心接受,這時,她會很得意,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就這樣,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女兒能做的事我決不代勞。這很好地培養了女兒的獨立能力。
現在,女兒比起其他同齡的孩子來各方麵的能力都要強,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中都不需要我們操太多的心。她也時常不無驕傲地說:“我有一個好媽媽,是她讓我成為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