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李女士
培養女兒的獨立觀念
人的幸福與環境是密切相關的,但如果一個人的幸福完全依賴於環境與他人的關係、工作的成功與否等,這個人注定是不會幸福的。因此,我們從女兒幼年時就應鼓勵她逐漸創造出獨立的世界,在情感與行為上都能達到獨立。
一個人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無論在情感上還是物質上都會對父母有很大的依賴性,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這並不等於說做父母的就可以忽視對孩子情感獨立性的培養,相反在任何時候、任何可能的地方,父母都應有意地幫助孩子認識到獨立的需要,鼓勵他們建立起自己的獨立觀念。當然,對待女兒也是如此。父母教育女兒時,不僅應讓她學會行為上的獨立,發展各種能力,能夠照顧自己,同時還應讓她學會情感與精神上的自立。
提倡培養女兒的獨立觀念,並非意味著放棄傳統的女性特征,成為“中性”甚至“男性”的女性。女性應當保持其溫和、細膩和富有同情心的傳統,這是保持社會生活和諧、美滿不可或缺的品質。我們要強調的是不能使女兒的個性特征與能力範圍局限於此,她們應當全麵地發展自己的個性,以堅毅、勇敢、有決斷性等一些特征充實自身。
女兒可能會擔心這樣的個性會引起異性反感,造成將來情感孤獨或婚姻不幸福。這時,父母不要試圖告訴女兒說男孩子不重要,或者說男孩子並不介意她長得怎麼樣。不要讓她在愛和成就中作選擇,而是要鼓勵她做到二者兼有。明智的父母會告誡女兒,她實際上需要智慧與男性相處,聰明、有成就的女性對於男性來說更有吸引力。當然,隻有父母深信不疑,才能免除女兒的顧慮。
讓女兒學著做事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想將女兒培養成一個自立能力強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盡可能讓她自己去拿主意、做決定。父母隻需像朋友一樣站在女兒的身邊,做她的參謀和啟蒙老師,但最終的決定權一定要交到孩子手上。
當發現女兒的一些決斷明顯欠周到時,父母可以在與女兒共同探討的過程中,讓她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後再讓她自己調整自己的決定。
做父母的千萬不要老是認為女兒小,不會做事。其實,女孩子的潛力是很大的。如曬衣服時叫她拿衣架、吃飯時請她擺碗筷等。女孩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一件事就是到樓下小店去買油鹽醬醋之類的東西,每次買回家後,應及時地表揚她。若再讓她說說買東西的過程,那肯定會提高她的語言表達能力。
允許女兒犯錯
任何人都可能犯錯誤,既然父母已經把一些事情交給孩子去做,就要允許孩子犯錯誤。不要因為害怕把事情做砸了,就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犯錯本身也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可以借此培養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找出失敗的原因,然後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
在現實中,許多父母在孩子沒做好事情時就責罰孩子,這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家長經常這麼做,就會扼殺孩子自主做事的積極性,會讓孩子畏縮不前,不敢嚐試。
為了培養女兒的獨立能力,父母要相信自己的女兒,放手讓她們去做、去嚐試、去體驗,才能讓女兒擺脫依賴心理,使她們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樣女兒在長大成人後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之舟。
幫女兒撒下成功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