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受到了我的教育後,特別懂事。上幼兒園時,她們學校的一位小朋友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她回家後提出要把自己的100元零用錢捐出去,我及時地表揚她的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因為我們的言傳身教,女兒的愛心已經生根發芽。在大街上看到乞討的孤寡老人,她總是不忘給一些錢,學校裏組織的希望工程捐款,她也總是捐出了所有的零用錢。
這一切,我看在眼裏,甜在心裏。因為我相信女兒憑著這一份愛心,以後一定能順利地融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愛心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從一生下來就在父母乃至家庭的影響下一點點形成的。假如一個家庭處處充滿了愛心,那他們所教育出來的女兒,也同樣會充滿愛心。長大後,不用別人去告訴,她們也會去愛別人,也會知道什麼是愛的奉獻,什麼是愛的給予。
乖女兒是如何造就的
許多父母都說:“女兒啊,隻有小時候才乖,越大越不聽話。”其實每一個孩子從呱呱墜地開始都是乖巧的。為什麼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本應更加懂事的女兒卻越來越不聽話了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果做父母的總是擺出一副“高姿態”,動不動就對女兒大聲嗬斥,做女兒的又怎麼會乖呢?
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與我對抗的事情越來越多,以至於每次都惹得我大發雷霆。她反而不斷地對我抱怨:“媽媽說話好凶,越來越不溫柔。”唉!其實我又何嚐不想做個溫柔的媽媽呢?隻是麵對這個時時與我作對的女兒,真的很難!
你永遠不會知道她那瞬息萬變的小腦袋裏究竟會在盤算著什麼,你隻知道她一天比一天有思想、有主見,甚至一天比一天更會和你對抗。於是你一天比一天感覺不懂她,管不住她,離她的內心越來越遠。看著一邊是她撅得高高的小嘴,一邊是我擰得緊緊的雙眉,我不禁歎息:女兒真的是越大越不逗人愛嗎?那個曾經的開心果真的變了嗎?不能啊,我多想走進女兒的內心和她做個朋友,分擔她的不安,分享她的快樂,幫助她健康地茁壯成長!
可是,我與女兒的隔閡一天天加深,真的不知如何才能化解這種隔閡,消除這種不安!
——北京賀女士
用悄悄話打造乖女兒
女孩子的心思是細膩的,比起男孩子來,她更需要一個理解自己,和自己有一樣的視覺高度,有一樣的心理認知的人進行交流。但多數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地對女兒發號施令,忠實地履行著自己作為一名監護人應盡的責任,其實女兒也許更想要一位朋友。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蹲下來和女兒說話,多站在女兒的立場上與之進行平等的交流。
與那位賀女士不一樣的是,有一位母親,在教導女兒的時候,不僅采取了蹲下來說話的方式,而且用悄悄話為母女之間製造出了一種小秘密氛圍,母女之間自然成了可以共同分享、也可以共同分擔一切的好朋友。在這種氛圍中,當母親對女兒有什麼建議時,做女兒的自然也不會輕易拒絕。下麵我們不妨看看這位母親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以前,當女兒吃飯太慢時,我總是不耐煩地對她大喊大叫:“快點!快點!看看你吃了多久啦”!但這種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女兒吃得更慢了。後來,我就改變了一種教育方式,當女兒吃飯很慢時,我便悄悄地在她耳邊說:“寶貝,加油!”女兒沒有像往常一樣板著小臉撅起小嘴,而是似懂非懂地看了看我,認真地點了點頭,同時她也悄悄地對我說:“好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