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星漢燦爛13(1 / 1)

太子是一國儲君,他的教育自然是重中之重,偏偏太子太傅樓太傅無論是能力還是品行都是有問題的。

大家都知道太子十分聽王淳和樓太傅的建議。

王淳是親戚,樓太傅是他的老師,跟著太子的時間最久,一個顢頇無能的酒色之徒,一個固步自封的偽君子。

隻因多年情分,太子就對他二人一直倚重,太子信任樓太傅,一直覺得他賢能,卻不知他是嫉賢妒能。

皇帝對太子身邊的人一無所有嗎?自然也是不能的,不過皇帝也沒有辦法,曾經為太子請了不少太傅,可惜沒有一個留了下來。

第一位太傅是虞候,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過在教太子不過半年,便找借口請罪辭了這個職位,說自己“無才無德,不堪重任”。

皇帝何嚐不知道虞侯這不過是推脫之詞,但這種事兩廂情願最好,一味地的強求有什麼意思,便同意虞候的請辭。

後來皇帝又找了兩位年高德劭的海內名士來做太子太傅,兩位老夫子為人和學問都不錯,可惜一個早早病故,一個體弱致仕。

年富力強有權有勢的人都不願意輔佐太子,他們有些是景阩諸臣,有些是不願意和景阩諸臣作對的,這樣一來,便隻有樓太傅跟著太子的時間最久。

皇帝也不是沒有想過給太子找好老師,就像大駙馬的父親,既出身望族又有功勞在身上,做了封疆大吏,也算是出侯拜相了,可當皇帝提出讓他做太子老師的時候,直接稱病半年不上朝,如此為難又有什麼意思呢?

太子難找一個好老師,這和他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他的母族宣氏和乾安王族是姻親,朝堂之上不少人對乾安王族是有意見的,對宣氏母子處於高位不滿,就像小越侯,他和景阩情同兄弟,他一心想要拉太子下馬為的就是給兄弟打抱不平,多年來他從未忘記昔日仇恨,不僅是他,朝堂上不少人都和乾安老王爺有仇。

乾安老王爺當時與皇帝結盟,為了抑製皇帝的勢力在背後做了不少惡心事,跟著皇帝一句打不過的心裏都有數,跟著皇帝一起打天下的景阩諸臣在朝堂之上頗有地位,即便不巴結,很多人也不想得罪他們,想給太子找太傅不容易,所以最後太子身邊才是樓太傅這樣的人。

孫家是農戶出身,家世寒微。當年文帝還是個四處打仗的落魄人時,給兒子(即後來的太子)定下了與孫家的親事。

誰曾想,文帝一朝登基,太子也隨之成為儲君,孫氏因此成為太子妃。

孫氏在成為太子妃後,其言行舉止多次引發爭議。

例如,在皇後生日宴上,太子和太子妃送上一對玉麒麟作為禮物,本寓意好事成雙,但當眾人誇讚時,太子妃卻滿臉歡喜地應下“是啊,可花了不少銀錢呢”,這一言論既上不了台麵,又打了皇帝皇後的臉。

孫氏在宮中多次做出不明智的決策,如讓無能力的堂兄把兵符帶到別院,導致虎符失蹤,這一事件差點引發大禍。

盡管太子和皇室對她非常包容,但她卻未能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華富貴,最終因自己的“作死”行為而失去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