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文帝害怕淩不疑以後子嗣單薄,所以想要找個會生的媳婦,看到程少商家的基因這麼好之後,半點猶豫都沒有。
總而言之,文帝會答應賜婚,最主要還是因為淩不疑喜歡程少商,他又太疼淩不疑。
在賜婚之後,得知外界對程少商的流言蜚語,皇後把程少商帶進宮裏悉心教導。
她教程少商禮儀和為人處世,給了她從未擁有過的母愛,就連程少商的及笄禮也是她一手操辦,盡心盡力。
淩不疑和程少商的婚事,在他們看來,是長輩所希望的,正因為想看到兩個晚輩有情人終成眷屬,所以皇帝才賜婚。
可以看出宣皇後是個十分溫柔的人,隻不過皇帝並不喜歡她,兩個人相處更像是君臣而不是夫妻,後來宣後自請廢後,在結局鬱鬱而終。
宣後給了程少商最想要的偏愛和信任,她是程少商心中的白月光,可是最後還是離去了,這對少商的打擊很大。
在宣後第一次見到少商的時候,她覺得少商和年輕的自己很像,都是向往自由和愛情,不想被拘束,同時又有很多的奇思妙想,因此宣後十分的喜愛少商。
少商本來就是很缺愛的,從小就沒有父母疼愛,而宣後就像母親一樣給她愛和關懷,少商自己也說“隻有娘娘相信我做什麼都是有理由的”,因此少商在皇後這裏是很有安全感的,她把宣後當成了白月光,為皇後做什麼她都願意,可是這麼好的皇後,最後卻被廢了,還抑鬱至死,程少商是心痛的。
首先宣後是為了家族才嫁給文帝的,文帝和越妃屬於兩情相悅,宣後童年在父親的庇護下也過得很肆意開心,家族倒了之後才做皇後的,幾十年矜矜業業強迫自己賢良淑德維持大局觀,太累了,這不是她想過的生活。
其次就是為了保她的孩子,她生的孩子不適合為帝,但是皇後的孩子是嫡子,嫡子卻不是太子,下場一般不是很好。
所以為了保住孩子,就隻能自請廢後了。
宣後和文帝三觀不合,她就像一株從小生活在溫室裏的玫瑰,沒有經過風吹雨打,她是被動性無私的,為了家族不得不嫁給文帝。
但是她更是自私的,始終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對兒女不管不顧,不聞不問,她和文帝一開始就不是同一階層的人,過不到一起,後來為了保護太子,自己讓出皇後之位也是情有可原。
可是她的一生已經蹉跎在深宮大院裏了,即便不做皇後了,她也是不開心的,最後心有鬱結,身體也越來越差,香消玉殞。
在長秋宮與永安宮那些年,她是否也想著,若阿父在世,他們一家人又該多快樂。
在少商進宮之後,皇後給了程少商缺失的母愛,教她禮儀,教她何為付出與忍讓,宣後給嫋嫋母親般的愛,是因為他們在感情上都受過傷,在宣後的影響下,嫋嫋最後也原諒了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