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不要給男孩過多的物質享受(1 / 3)

024 不要在男孩麵前露富

“男孩窮著養,女孩富著養”,這裏不能片麵地理解“窮”與“富”的概念。窮與富的內涵,是一種對於不同性別進行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內容上有所側重,因此富與窮包含著不同於金錢的意義。窮養男,是對我們自身期望的一種投資,是與男孩的人生決策、職業發展有關的投資。“窮”養出他應對人生的能力和本事,“窮”養出他的積極、主見、雄心、理智、自我依靠。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大兒子20歲時去歐洲旅行,一個多月後,他把自己所帶的路費差不多花光了,臨行前他遇到了一匹非常好的馬,正好馬的主人要賣掉它。他太愛這匹馬了,就把自己最後的一點兒路費拿出來買下了這匹馬。然後他打電報讓父親寄點兒路費讓他回家。羅斯福給他回了一封電報說:“你和你的馬遊泳回來吧!”兒子隻好又賣掉了馬。羅斯福反對男孩依靠父母生活。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憑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羅斯福總統訓練男孩獨立的方法則可以稱為“窮養”。羅斯福貴為總統卻不肯為兒子拿路費,實在出乎大家的意料,但正是他用“窮養”的方法才教會了兒子自食其力。然而,中國現今的大中城市卻出現了一批批的“啃老族”。他們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閑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中國家長的教育方式和羅斯福的教子方式大相徑庭。“啃老族”的出現讓我們不禁想到中國那句“富不過三代”的老話。

“富不過三代”的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意義呢?台灣塑膠天王王永慶給出了答案。

王永慶常常用“富不過三代”自勉,也用其教育子女。他認為“富不過三代”的原因是後代不能繼續吃苦,缺乏危機感,而且過分追求享樂,把前人的家業都揮霍掉了。王永慶分析了三代人的特征,他認為:

第一代人,不怕困難,不怕吃苦,踏踏實實,能克服一切困難,最後取得了成功。

第二代人,雖然沒有經曆創業的艱辛,但深受父輩的影響,還能夠勤於自勉,努力工作,但是跟第一代人比起來,用功和吃苦的程度已經大大降低了。

第三代人,創業的艱辛,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久遠的事了,他們沒吃過苦,也不知道什麼是吃苦,認為今天得到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因而隨意揮霍,不知珍惜,長久下去,自然家境衰敗。

“富不過三代”的老話告訴人們,再富也要窮孩子。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裏,要讓男孩知道,富裕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的,不能讓孩子以為父母已經提供了一個衣食無憂的環境,就不需要自己奮鬥了。在富裕的家庭裏,不在男孩麵前露富是一個很需要注意的方麵。

悉尼一家婦產科醫院曾出現過這樣一幕:一對夫妻來做二胎產前檢查,妻子進診室麵見醫生去了,丈夫便帶著兩歲的兒子在外麵大廳等候。少頃,兒子鬧著要喝水,於是那父親便在身旁的自動售貨機上順手扯了一個免費紙杯,進廁所接了一杯自來水遞到男孩手裏(自來水經過淨化,可以飲用)—那父親不是買不到飲料,自動售貨機正出售一元一杯的可口可樂和橙汁,而他也不是買不起飲料,據說,他是一家體育用品公司的主管,年薪15萬澳元。

上麵案例中的父親的身體力行為“窮養男”作了最好的詮釋。他的做法的確值得我們中國的父母學習。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不要在男孩麵前露富

“男孩窮著養,女孩富著養”。窮養男,“窮”養出他應對人生的能力和本事,“窮”養出他的積極、主見、雄心、理智、自我依靠。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裏,要讓男孩知道,富裕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的,不能讓孩子以為父母已經提供了一個衣食無憂的環境,就不需要自己奮鬥了。在富裕的家庭裏,不在男孩麵前露富是一個很需要注意的教育細節。

男孩要窮著養

富養男孩,男孩會不懂得珍惜,長大後吃苦能力差。

窮養男孩,男孩適應性更強,懂得自食其力。

025 帶男孩到父母的工作場所去參觀一下

許多青少年現在都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隻要有需要,就可以毫不費力地從父母處要到錢。可是,他們知道那些錢是從哪裏來的嗎?很多青少年對這點是不清楚的,或者從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

劉明今年13周歲,上初中一年級。不久前,他滋生了一種和別的同學比闊氣、比花錢大方的思想。比如,學校組織校外參觀,他聽說有的同學帶了20元零花錢,他就要家長給他30元。以前,踢足球穿一般的足球鞋就行,現在他則嚷著要買名牌球鞋,還說:“不少同學穿的是進口名牌,我買國產名牌已經是低標準了。”為了他上學方便,家裏去年專門給他買了輛輕便自行車,結果沒騎多長時間,他就又纏著要買變速車。

這是青少年的一種攀比心理,青少年往往不知道父母的錢是從哪裏掙來的,並對父母給予的錢抱有一種無所謂的態度。而父母因為男孩是全家的寶,所以男孩要什麼就給買什麼。無形中使男孩變得花錢大手大腳,一點兒也不知道節約。男孩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他們覺得來得很容易,久而久之,亂花錢的行為就會根深蒂固。如果這種行為愈演愈烈,也許真的會有那麼一天,你的孩子的生存會因此而受到威脅。

但是,當他去參觀父母工作的場所時,特別是體力勞動者那些流血流汗的掙錢場所,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父母的勞動會對其心靈產生一種震撼的效果。看到父母為了這個家,為了自己,不辭辛苦地工作,用汗水甚至是血水換取生活必需的錢,他會為平時自己花錢大手大腳而慚愧。慢慢地,他就能夠學會心疼父母,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做個明事理的孩子。

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收入來源、開支、儲蓄等經濟情況,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後,家長還可以通過上街購物等機會,教孩子做一些物品價格的比較。

你和孩子上街時,兒子要買3元錢一個的冰淇淋,你就告訴他,3元錢可以買1斤黃瓜(6毛)、1斤西紅柿(1元)、半斤豌豆(8毛)、3斤小白菜(6毛),這些菜一家三口兩頓也吃不完。從這樣的比較中,他也許會恍然大悟:“原來3元錢可以買這麼多的菜呀!”當他了解了3元錢在生活中意味著什麼後,也許會主動對你說:“那我還是別買冰淇淋了吧!買根便宜的冰棍吧!”

通過這些,男孩就會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了解了錢的來之不易,了解了錢在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男孩就會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和消費習慣,就不會再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一味攀比了,也就不會再給父母增添沉重的負擔了。

帶男孩到父母的工作場所去參觀一下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男孩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他們覺得來得很容易,久而久之,亂花錢的行為就越演越烈。當他去參觀父母工作的場所時,特別是體力勞動者那些流血流汗的掙錢場所,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父母的勞動會對其心靈產生一種震撼的效果。看到父母為了這個家,為了自己,不辭辛苦地工作,用汗水甚至是血水換取生活必需的錢,他會為平時自己花錢大手大腳而慚愧。慢慢地,他就能夠學會心疼父母,盡量減輕父母的負擔,做個明事理的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