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多方麵的。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父母搭建的溫柔陷阱。長輩的過度關心和溫柔軟化了孩子成長應有的個性和棱角。有些父母喜歡把男孩當女孩養,給他們紮小辮、戴小花帽、穿裙子等。此外,許多孩子都是在母親、奶奶和姥姥的懷抱中度過學齡前時光的,等到上了幼兒園、小學,也都以女性老師居多,這種從女性懷抱中走出來的男孩,大都不自覺地以女性形象來規範自己,性格做派也在潛移默化中向女性靠攏……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法自然”,如果把這一觀點用在教育上,那麼,它指的就是要按照男孩、女孩的生理差異進行差別教育。通過性別定位、性別差異、性教育等來培養男孩的性別意識。差別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男孩自然健康地成長。因此,我們對男孩的教育與培養,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男孩的成長規律,根據不同性別的不同生理、心理特點進行不同的訓練,有側重地挖掘男孩的潛能。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正確地對男孩進行性別教育呢?
1.給男孩創造一個良好的性別環境
要對男孩進行性別教育,家長首先要做好性別榜樣。一般來說,父母是男孩性別的啟蒙老師。男孩都是通過父母認識自己性別的。如果父母在家庭中扮演不同但正確的性別角色,那麼男孩就會很自然地接受父親的影響並認同父親,女孩則會認同並模仿母親。
2.讓男孩明確他的性別特征
可以在取名、著裝、生活用品的選擇上進行規範,以便日後讓男孩形成正確的性取向意識。在男孩稍微長大一些,能聽懂言語的時候,家長應該將性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如在洗澡、著裝、修整發型和玩具選擇等方麵要有明確的性別區分,從而讓男孩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學會接受大自然、熱愛人類,認識生命的本質。男孩的性認知是在一種很自然的情況下完成的。
3.讓男孩探索自己的身體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如洗澡、睡前,很自然地讓男孩認識自己的身體,尤其是要男孩認識到生殖器官與人體其他器官一樣,並不神秘,而且父母還要引導男孩保持身體的清潔,讓男孩從小就養成一種良好的衛生習慣。
4.讓男孩喜歡自己的性別
“媽媽,我也要留長頭發,我也要穿裙子!”你的兒子是否表達過這樣的願望?這絕不是一句戲言,而是有著深刻的根源存在。男孩的性別與父母的希望相反,父母因此對男孩實行相反性別撫養和相反性別角色教育和要求,男孩就會竭力投父母所好,而改變自己的性別認同,學習模仿異性行為。
如果一個男孩的父母特別希望要一個女孩,並在男孩麵前有意無意地表達出了這種願望,那麼男孩為了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就有可能會在潛意識中希望自己是個女孩,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厭惡自己的性別。如果父母對男孩這種厭惡情緒不及時糾正,那麼男孩就會出現性別認同混亂現象。這將使他們非常痛苦,常常覺得自己有一個錯誤的身體。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拿掉男孩兒頭上的“小花帽”
有一部分男孩在上中小學,甚至進幼兒園時,會表現出程度不等的“娘娘腔”,而且其中有一半在其成年後仍表現得“奶油味”十足。為避免這種情況,父母要注意不能把男孩當女孩養,給他們紮小辮、戴小花帽、穿裙子等,而應該在在取名、著裝、生活用品的選擇上進行規範,以便讓男孩形成正確的性取向意識。
013 避免與青春期的男孩發生衝突
青春期是男孩心理變化非常劇烈的階段,因為他什麼都想自己去嚐試,今天是這種心理狀態,明天可能是另一種心理狀態。因此,父母不必為男孩偶然出現的異常行為而焦慮不安,也不要對男孩偶爾出現的強烈叛逆行為,譬如離家出走、早戀等大動幹戈。此時,父母應當適當地進行反思。因為男孩強烈的叛逆行為是對父母強烈的控製欲望的一種反擊,如果父母對男孩的控製欲望適當減弱,那麼男孩的叛逆心理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減輕。
作為父母,要理解男孩的叛逆心理,懂得男孩有一定程度的叛逆是非常正常的,是男孩走向成熟和獨立的必經階段。如果父母尊重男孩的想法,給他充分的獨立空間,那麼男孩的叛逆心理就會減輕;相反,如果父母不尊重男孩或者橫加幹涉,那麼男孩的叛逆心理會變得更加強烈。
一位單身媽媽離婚後和兒子相依為命。
生活的重擔讓母親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兒子身上,她希望兒子是最優秀的,對兒子的學習要求非常嚴格。因此,兒子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玩遊戲的時間,也沒有和小朋友一起活動的時間,兒子感到越來越孤單。母親不僅如此,還總愛拿他和親戚、鄰居的兒子作比較。倘若他不如其他男孩,就會冷言冷語,甚至動手。母親的粗暴讓兒子飽受皮肉之苦。
最近,母親發現兒子的情緒總是不穩定,很極端,還常常出現對立情緒。他變得急躁易怒、學習被動、沒有了激情,成績也一滑再滑。兒子有一個小日記本,他從小學時就開始記日記。為找原因,母親開始偷看兒子的日記。兒子似乎也覺察到了。
終於有一天,當母親剛打開兒子的抽屜時,發現背後正站著怒氣衝衝的兒子,母親一臉尷尬,兒子奪過日記本撕了個粉碎。
看著母親一臉震驚,兒子一言不發。他知道母親獨自撫養自己的艱辛,隻是一直以來給他的壓力實在太大了,今天他終於做出了無聲的反抗。做出這樣的舉動之後,他沒有愧疚,反而覺得很輕鬆。
作為單身母親,要走出失敗的婚姻,還要承擔起對兒子的生活和教育重擔,確實很不容易。對兒子的要求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兒子的教育過於封閉和嚴厲,讓正在成長的兒子感受到的卻是沉重的壓力。發生衝突之後,母親必然也會受到傷害,因為兒子的公然反抗沉重地打擊了她。
而兒子呢,父母婚姻的結束,家庭的破裂,與同齡人相比他已經承受了很多,再加上母親嚴厲的愛和不當的教育方式,無疑讓男孩的生活和心靈雪上加霜。男孩為了不違背內心的聲音,他做出了反抗,但是又傷害了辛勞的母親。矛盾後的爆發,清醒之後的懊悔,從這些方麵來看,發生了衝突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傷害。
對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家長首先要給予男孩充分的尊重,其次要和男孩多溝通、多交流,多聽聽男孩的想法。因為男孩需要家長給予更多的關愛。衝突可以避免也可以升級,關鍵在於我們家長所采取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心平氣和、靜下心來後再去麵對會比怒氣衝衝時處理問題要理智得多。
所以,家長與其偷偷地翻看兒子日記,不如坦誠地和兒子交談;與其花費更多的時間不住地叮囑他學習,不如給他多一些溫暖和擁抱。要知道,感受到家長疼愛的男孩會更願意投入學習中。
愛的深沉、博大要求父母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愛而不傷害。作為家長,在教育中應避免讓愛轉變成傷害,要做到真正地關愛男孩,讓他健康成長。
總之,青春期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然經曆的時期,這一時期,父母不能隻憑一套嚴格的控製手法就想讓青春期的男孩健康成長,而應該讓他們獨立成長,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生命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並最終成為他自己。
避免與青春期的男孩發生衝突
好家教成就好男孩
1.作為父母,要理解男孩的叛逆心理,懂得男孩有一定程度的叛逆是非常正常的,是男孩走向成熟和獨立的必經階段。如果父母尊重男孩的想法,給他充分的獨立空間,那麼男孩的叛逆心理就會減輕;相反,如果父母不尊重男孩或者橫加幹涉,那麼後果就是男孩的叛逆心理會變得更加強烈。
2.家長與其偷偷地翻看兒子日記,不如坦誠地和兒子交談;與其花費更多的時間不住地叮囑他學習,不如給他多一些溫暖和擁抱。要知道,感受到家長疼愛的男孩會更願意投入學習中。
014 引導他正確地和異性交往
父母應該相信自己的兒子,一般情況下,男女同學的接觸是很正常的,不敢接觸才是不正常的。如果發現男孩與某一異性交往過密,就應該巧妙地加以引導,讓男孩懂得,異性交往不要太集中於某一個人或某一小範圍,否則就會失去與多數同學、朋友接觸的機會。
有位媽媽的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鑒。
這位媽媽發現了兒子早戀,她不僅沒有斥責兒子,反而比過去更加關心兒子,知道兒子喜歡學習語文,便鼓勵兒子去參加朗誦組,還啟發兒子寫日記,這樣,兒子的寫作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因此,兒子的習作頻頻出現在班級的牆報上。兒子也開始由一對一的交往轉向了集體,常為班級做好事,而且在一次班幹部選拔中被同學們推薦為生活委員。期末考試時,兒子的成績有了很大進步,進入了年級前五名,還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參加集體活動成了兒子的主要活動,當初對異性的愛慕衝動也漸漸平息、淡化了。
一般來說,男孩早戀有以下兩方麵的原因:
一是由於缺少家庭的關懷。父母隻知道忙著賺錢,尤其是經常出差的父母,沒有時間和男孩談心。青春期的男孩情緒本來就不穩定,他們的心裏話無處傾吐,就隻能尋找同齡人進行溝通。男生之間誌同道合,把握不好就會陷入哥們義氣的泥沼中;男生與女生之間的交流,找到共鳴後,就會有一種互相依賴、崇拜的感覺,時間一長就會轉化成早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