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寶寶有限的控製力
兩三歲的寶寶,不僅記憶能力十分有限,而且行為的自我約束能力也比較差。對於父母叮囑的事情,可能多次也記不住,即使記住了,也不一定做得到。這並不是孩子們故意而為的任性,而是基於其能力基礎上的自然反應。所以,即使您千叮嚀萬囑咐,叫他不要打斷大人的講話,那樣是不禮貌的行為,寶寶還是很可能把這些要求忘得幹幹淨淨;而當他對父母有什麼要求的時候,也可能一定要立即執行、刻不容緩,才不管大人這時候是不是已經忙得腳不沾地呢。
3 寶寶對談話內容感到好奇
寶寶對父母談話的內容感到好奇,不由自主地想要插一句,也可能是他們發生插嘴行為的原因之一。這一階段的寶寶們已經開始懂得很多事情了,由於其理解能力的提高,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感到越來越好奇。大人們的世界對他們來說特別的豐富多彩,那些似懂非懂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具有著格外的吸引力。在大人們的談話期間,寶寶們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而毫無耐性的他們又一定要將自己的疑問馬上問出來,“這個是什麼?”“那是為什麼?”提問的語言是寶寶們了解這個世界最常見的句型,也占據了他們插嘴行為中很大一部分的比例。
寶寶愛插嘴應對策略
既然寶寶愛插嘴的行為是年齡的產物,既然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法杜絕也不能粗暴地製止寶寶的插嘴行為,難道就由著寶寶的性子讓他不斷考驗我們的忍耐力嗎?如果你正在和別人談論重要的事情,或者參加一個重要的聚會,可你“話多”的寶寶卻不斷地纏著你問東問西,不停地打斷你的談話,或是不斷地使用各種手段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你難道可以心平氣和地看著他的表演,一點火都不發嗎?
可能很難,通常情況下,爸爸媽媽們都沒有那樣的耐心。所以,請理解孩子們也可能沒有等待你的耐心。兩三歲,確切地說2~4歲,對寶寶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時期,他們在開始懂事與還不太懂事之間徘徊,經常會做出一些令父母頭痛的事情。但不論是插嘴,還是其他的惱人行為,都不是寶寶在故意刁難你,等到過了4歲,他們自然會明白“先不要打斷我,待會兒我就陪你”這句話的含義,也自然就可以很好地控製自己了。
如果你的寶寶還處在2~4歲的磨人期,而且特別喜歡插嘴的話,聰明的爸爸媽媽們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選擇合適的會談場所
最好的會談場所當然是寶寶不在的場所,但是如果必須要帶著愛插嘴的寶寶的話,還是應該選擇適合寶寶玩耍、但相對安靜的環境更為合適。比如小區的小花園、公園等場所,在大人交談的時候,寶寶可以去發現一些其他的新奇的東西,同時又不會打擾到別人,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2 用其他活動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如果爸爸媽媽本來是陪著寶寶玩的,可是一接電話或者與人會談的時候,就把正在興頭上的寶寶晾在一邊,叫孩子如何能接受呢?所以,不管你的會談多麼緊要,也一定要在這之前盡量將寶寶安排好,可以讓他看看喜歡看的動畫片,或者給他玩一些他喜歡的玩具,也可以給寶寶拿一個玩具電話,然後在他旁邊放一個毛絨玩具或者布娃娃,讓他模仿父母打電話的樣子。總之,采取了這些轉移注意力的措施之後,你就會發現孩子的插嘴行為明顯減少了,起碼不會再幹擾你的談話了。
3 讓寶寶有模仿的機會
寶寶都喜歡模仿,包括他們的插嘴行為,也很有可能是模仿的結果。作為父母應該時刻自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存在毫不客氣地打斷對方講話的現象,如果你平時常常表現出武斷和粗暴,那你就不要指望寶寶可以那麼“懂禮貌”。製止寶寶的插嘴行為,首先要從家庭成員中的交往模式檢查起。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要遵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不管是誰,不管對方在做什麼,都不能沒有禮貌地隨意打斷對方。哪怕是你有話要說,也要先征求對方的同意,“對不起,我能打斷你一下嗎?”在得到對方允許之後方可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寶寶向爸爸媽媽表述什麼的時候,如果父母也中途插入了什麼行為或話語的話,也一定要記得道歉:“對不起,我打斷了你的話,實在抱歉,請繼續說吧。”如果寶寶總能聽到類似“對不起”、“謝謝”、“歡迎”、“請”、“抱歉”之類的禮貌用語的時候,他就也會學習使用這樣的交往方式,並逐漸感受到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慢慢地他會萌生出對父母絕對的信任,那樣也就不再需要用插嘴的方式贏得關注了。
4 讓寶寶有機會參與到談話的進程中
寶寶最不喜歡大人們以自己是成人的身份自居。動輒就說“小孩子懂什麼”之類的話會傷害寶寶的自尊心。麵對你與友人的談話,其實他們是很希望參與其中的,有沒有發言的機會倒是其次,起碼覺得自己被關注、被重視了,也就滿足了寶寶的心理需要了。所以,爸爸媽媽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不管自己的寶寶有多小,都一定要很鄭重地向你的朋友介紹寶寶。寶寶此時一定會覺得自己很重要,沒有受到父母的忽略。為了繼續這樣良好的形象,他們也會稍微收斂自己的行為。適當的時候,甚至可以邀請寶寶參與到你們的談話中,如果他聽不懂但卻感興趣,你也可以花一點點時間向寶寶解釋一下,這樣的禮遇相信會讓寶寶用懂事和乖巧回應你的。一定要記住,粗暴地拒絕寶寶的表達,隻會招致他們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你與別人的談話。
03 讓寶寶學會表達[訓練]
訓練目標 幫助孩子學會表達和溝通,提高親子交流的有效性。
訓練分析 孩子們通常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想說什麼,怎樣說,他們的表達方式往往不能讓成人明白。以下兩個遊戲,分別從語言表達和繪畫表達兩個方麵,幫助寶寶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讓他們獲得自信,逐步自我肯定,也能讓父母從一個側麵了解孩子們目前的想法。經常重複這類遊戲,一定可以達到親子之間很好的溝通效果。
訓練方法1 願望
準備一個小靠墊,爸爸媽媽和寶寶圍坐成一圈。爸爸或媽媽首先介紹遊戲規則:“今天我帶來了一個魔術靠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坐在上麵,然後講出他的一個重要的願望。也許是想要什麼東西,也許是對其他人有什麼期望。請你坐在魔術靠墊上,然後大聲說出你的願望。記住,一定要說自己最希望的事情,每人隻能說一個願望。當他說的時候,我們大家都要專心地聽他講,隻有等他講完自己的願望之後,我們才可以發表意見。至於他講完後會把靠墊遞給誰,也是由他決定的。好,現在開始吧!”
遊戲最好由爸爸媽媽的其中之一先開始,演示過遊戲玩法之後再將魔術靠墊交給寶寶。注意在聽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詢問原因,如果寶寶的願望不難滿足的話,不妨給他一個驚喜。這樣,他以後就更願意用這樣的途徑來表達他的期望了。
該遊戲為孩子提供了一個表達個人願望的好機會。此外他們也會看到,爸爸媽媽都在認真地聽他講話,並且認真地對待他的願望。他也同樣需要認真地對待爸爸媽媽的期望,認真地聽爸爸媽媽講話。於是,家庭的凝聚力在這一刻逐漸體現。
訓練方法2 描繪感情
準備好一些紙和水彩筆、蠟筆、彩色鉛筆等就可以開始遊戲了。首先拿出一張紙,讓寶寶把他現在的感受畫下來。他可以選擇一個適合他感受的顏色,選擇一種能表達他心情的彩筆,然後隨心所欲地畫,畫線條、圓圈兒、圖案都可以。然後向父母講述,這幅圖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爸爸媽媽也可以參與到遊戲中,然後跟寶寶交換作品,互相介紹。
這是一個簡單的遊戲,適用於那些還不懂如何表達情感的寶寶。在這裏,他們有機會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而畫畫的方式本身也可以幫助減輕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