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媽媽,這不是沒禮貌
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懂事、有禮貌,見了人老遠地打招呼,尊老愛幼、乖巧謙讓,這樣的孩子帶出去有麵子,爸媽自己也省心。於是我們按照這樣的規劃設計著孩子的行為模式,不許插嘴、不能亂講話、不要說錯話、又不能不說話……原本童言無忌的無拘無束,變成了滿腦袋的備忘錄。這樣的禮貌對孩子而言,究竟是促進還是阻礙呢?
行為示例 媽媽接琳琳從幼兒園出來的時候,正好趕上天天的爸爸來接天天。“琳琳,快叫叔叔!”媽媽拉著琳琳的手,示意她和叔叔打招呼。天天的爸爸是搞IT的,一個大大的電腦包就掛在胸前,鼓鼓的好玩極了。琳琳好奇地看著叔叔的大包,笑眯眯地對媽媽說:“你看,袋鼠叔叔。”然後沒等媽媽緩過神兒來就大叫起來:“袋鼠叔叔好!”媽媽頓時覺得很難堪,急得臉都紅了。“媽媽,你看叔叔前麵的大包像不像袋鼠的口袋?天天是不是可以坐在裏麵呀?可是袋鼠媽媽才有口袋呀?……”琳琳像是根本沒看出媽媽的尷尬,繼續自顧自地研究著叔叔的電腦包。“不許胡說!什麼亂七八糟的,再說我打你了!”媽媽一邊給天天的爸爸賠不是,一邊狠狠地在琳琳的背後拍了一巴掌。琳琳委屈地看著媽媽,傷心地哭了。她自以為是的幽默感,就這樣被媽媽的巴掌打沒了。
寶寶的想法 我隻是覺得叔叔的大包很像袋鼠的口袋,難道不像嗎?媽媽為什麼要打我呢?我說錯了什麼讓她那麼生氣呢?我真是不明白……
你的誤區 童言無忌,琳琳的媽媽應該是多慮了。琳琳那樣的說法其實本無惡意,如果她自己背著一個大包包,她沒準兒也會說自己是隻大袋鼠呢。但媽媽卻按照自己因襲的社會規範去評價琳琳的說法,認為這是不尊重別人、不懂禮貌的行為,實在是讓琳琳很委屈。
解決辦法 不要讓所謂禮貌的繩索,捆住了孩子創造性和想象力的發展。可以告訴孩子,當著別人的麵說類似的話可能不太好,因為別人可能會誤會她的意思,變得不高興。所以,以後再想說這樣的話,可以在別人走過之後偷偷和媽媽交流,或者事先問問媽媽這樣的話會不會引起什麼誤會,不要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如果寶寶忘記了谘詢意見,直接說出了不禮貌的話,家長也大可不必那麼難堪,也同樣以開玩笑的方式教育寶寶:“這樣說可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哦!跟叔叔說對不起,看叔叔能不能原諒你。”簡單的一句話,既化解了尷尬,又向對方表明了歉意,還不會給寶寶帶來太大的打擊,應該算是比較穩妥的解決辦法。
寶寶是我們的開心果,他們的很多可愛又可笑的舉動,常常讓我們開心無比。其實,寶寶比我們想象中更懂得幽默。這幾乎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緒表現,也是人類的一種高層次的精神享受。當我們麵臨壓力和尷尬時,我們的心理調節係統就會自動萌生出適當的幽默感,用以化解壓力,減輕精神負擔。俄國著名文學家契訶夫曾經說過:“不懂幽默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培養寶寶的幽默感,不僅是其情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綜合能力發展的關鍵環節,更重要的是,將幽默的養分注入寶寶的身心,其實就是給了他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幽默的益處
1 寶寶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幽默感是我們的社交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幽默的個性和談吐,不僅會為我們的形象加分,讓我們在社交活動中成為受人歡迎的人,更重要的是,幽默感的具備,本身就會讓你們樂觀自信、開朗活潑,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融入周圍的環境,也會在不同的社交場合遊刃有餘、十分討人喜歡。而且,在遇到人際交往的摩擦時,幽默的寶寶也會充分利用自己的幽默感作為優勢,迅速化解尷尬局麵,讓整個氣氛輕鬆自然,這也是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難以做到的。
2 弱化消極情緒
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比較樂觀,積極向上,凡事都愛往好的方向想,幽默的寶寶也是如此。與沒有幽默感的寶寶相比,他們更容易自己尋找快樂,並能很快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總是生機勃勃的。他們會自我安慰、自我解嘲,他們越是經常借助幽默感來麵對困難,將來就越可能獲得積極快樂的人生。
3 讓寶寶更聰明
有幽默感的孩子無疑是聰明的,尤其是,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會特別出色。有研究發現,世界上幾乎所有著名的科學家、藝術家、設計師,他們都擁有超於常人的幽默氣質,也因為幽默中激發的創造性,他們才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驕人的成就。而對於思維尚處於發展階段的寶寶來說,幽默感所產生的積極的自我暗示,以及為創設幽默情境而絞盡腦汁的思考,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寶寶的思維模式,對其腦部的發育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 親子溝通的催化劑
中國人本身的特點就是嚴肅有餘而幽默不足,遷移到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一樣常造成家長與寶寶的情感對立。一方麵,寶寶覺得父母太緊張、太嚴厲,不願放鬆管理的每一根神經,讓本來輕鬆自然的教育變得格外沉重;另一方麵,父母又常覺得孩子不認真、不專心,整天嘻嘻哈哈的,全然不把自己的管教放在心上。此時,幽默就變成了父母與寶寶溝通的最有效方式。它不僅可以化解孩子與家長之間的對立情緒,還能讓人比較容易接受意見,無論是父母還是寶寶,用幽默的方式指出“缺點”,也提高了彼此改正的意願。因為有幽默感的催化,親子之間的關係將更親密,也更和諧。
發展寶寶的幽默感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約三成與生俱來,其餘七成則須靠後天培養。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始意識到幽默教育的重要性,許多美國父母甚至在寶寶剛出生幾周後便開始對其進行係統的早期幽默感訓練了。
至於幽默的培養途徑,其實也不僅僅是我們認為的語言訓練,幽默的培養涵蓋了大量的內容在其中,是一個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完整係統。幽默的本質說來是一種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是一種處事不驚、坐懷不亂的淡定自若。它首先發自內心,然後才通過思維、語言、行為、氣質等外在形式來體現。對於尚處於幼兒階段的寶寶們來說,培養幽默感最重要的方麵就是要培養積極樂觀的性格。讓寶寶在生活中學會用不同的角度評價事物,充分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挖掘那些平淡之中的樂趣和新鮮,就是培養幽默寶寶的最終原則。
1 嗬護寶寶獨特的幽默感
每個寶寶天生都具有幽默細胞,但之所以有的寶寶長大後變得風趣幽默,而有的卻刻板嚴肅呢?就是因為他們出生後不同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氛圍所致。有的父母特別注重對孩子情商的培養,從寶寶沒出生起就堅持和他說話、談心,幾個月時經常逗寶寶發笑,同時也積極鼓勵寶寶逗父母發笑的行為,再大些,寶寶就會主動地利用幽默的行為逗父母開心,或者用來化解尷尬。孩子越是熱衷於幽默的遊戲,就越容易發展幽默感和社會化能力,有時可能他們表達幽默的方式比較特別,不能完全被成人正確理解,這時切忌像琳琳的媽媽那樣,以寶寶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打擊她的幽默感,否則,寶寶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會被消磨殆盡,還有可能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造成以後更大的溝通障礙。
2 積極回應寶寶的幽默
寶寶們表達幽默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幽默的語言,也有可笑的表情和動作。尤其是初生伊始的寶寶,在他們的語言係統尚未完全建立的成長初期,表情和動作是他們表達幽默的很重要途徑。比如,一個月的小寶寶已經會在父母的逗弄下笑個不停,再大幾個月的寶寶,甚至可以用自己擠眉弄眼的動作逗父母發笑了。而父母逗弄他時,他也可以很明確地分辨出來,並且給予積極的回應。呀呀學語的寶寶,他們的動作更加靈活,所以,不僅咿咿呀呀的聲音可以作為表達幽默的手段,做出各種各樣不同的表情也是他們表達幽默的重要方式。可見,寶寶表達幽默的花樣繁多,如果父母可以及時地分辨寶寶的幽默表示,並給予很好的配合和反饋的話,一個具有良好幽默潛質的寶寶就將誕生了。
3 積極營造幽默的氛圍
當寶寶可以用雙眼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幽默感的訓練就可以開始了。經常朝寶寶微笑,對著他做鬼臉,雙手高高托起他然後快速下落,用手捂住自己的臉然後拿開逗他玩,用輕鬆愉快的語氣和他聊天等等,都是最初培養寶寶幽默感的好方法。別以為寶寶還小,看不懂也聽不懂你的幽默,如果他也能用開心的笑容來回應你,就說明他的幽默感已經萌芽。
等到寶寶2歲的時候,語言就已進入了發展期,這時候的寶寶雖然能說很多的話,但是對語言含義的理解仍比較有限,很多話的弦外之音他們是聽不出來的,但此時他們的動作技能卻已飛速發展,父母如果可以利用寶寶對身體動作的敏感性,通過一些可笑的行為與動作來引發寶寶的幽默感,比如做鬼臉,給寶寶穿爸爸的大衣服、大鞋子,或者爸爸媽媽用誇張的表情表達疼痛、吃力、興奮等感覺,這些動作都會引得寶寶開心大笑,不僅能帶給寶寶無窮的樂趣,還能讓幽默動作的幼苗在寶寶的行為係統裏茁壯成長。
從2歲開始,寶寶的語言能力開始飛速發展,不僅表達能力迅速提高,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顯著增強。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對語言和動作的表現同樣敏感,並且均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如果父母可兼顧動作和語言的雙重幽默,做一些誇張可笑的表情、說一些有趣的笑話等,都會極大程度地增加寶寶的幽默感。
4 給寶寶體驗幽默的機會
不論是聽話的寶寶,還是淘氣的寶寶,他們都有權利享受幽默,體驗幽默。父母這時候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尤其當寶寶表現不好或者做錯事的時候,切忌氣急敗壞地訓斥責罵,有時候用一些小技巧,使用一些小幽默,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比如寶寶正在哭鬧,怎麼勸都勸不住,媽媽就可以把寶寶摟在懷裏,然後用誇張的語氣對他說:“看看這張小臉兒,都哭成小花貓了,照照鏡子看看,多難看啊!快別哭了!”寶寶的哭聲一定能慢慢止住;又如寶寶非要一樣玩具,而你現在又沒空抽身給他拿,就可以開玩笑地說:“寶寶再等一下,奧特們是寶寶忠誠的衛士,他不會和別人跑掉的,待會兒媽媽就把他叫到你麵前,現在讓他休息一下好不好呀?”這樣勸解的同時,還能鍛煉寶寶延遲滿足的能力,真是一舉兩得。
5 以童心詮釋童心
由於年齡層次、思維水平、生活經驗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成人的想法和寶寶的想法肯定大相徑庭。我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他們並不見得喜歡;而我們認為有趣的東西,他們也並不一定感興趣。因此,千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來衡量寶寶表達的幽默。當寶寶做出滑稽的表情,磕磕巴巴地講出一個並不好笑的笑話,或者試圖用其他方式表現自己的幽默感時,父母一定要盡量地配合,要照顧到寶寶的感受。隻要是寶寶認為可笑的語言或動作,或者他期望你們也有和他類似的反應時,不妨陪著他一起盡情地大笑一番,這不僅僅是一種善意的欺騙,很快地,你就會發現寶寶真是很有幽默天賦的。
04 消除挫折感[訓練]
訓練目標通過身體運動的挑戰,讓寶寶勇於麵對困難,迎接挑戰。
訓練分析處於幼兒期階段的寶寶們,其運動和協調能力是同伴之間競爭的主要方麵,而運動能力不佳的孩子,也常常因此比同齡的小夥伴更容易經曆挫折。可見,通過提高寶寶的運動技巧及膽量,來達到克服挫折帶來的傷害的目的,是可行而且必須的。
訓練方法1 自己拿玩具
在客廳或其他房間空曠的地板上,放置好安全衛生的軟墊,並準備一些寶寶喜歡的小玩具放在軟墊上。讓寶寶俯臥在軟墊上,不要趴下,而要用兩個肘部盡量撐住上半身的身體,並把頭揚起。這時,媽媽把玩具放在寶寶的麵前,用來吸引寶寶想拿的願望。當寶寶想向前爬來拿到玩具的時候,爸爸就拉住寶寶的雙臂,幫助他的身體向前爬行,但一定要在快拿到玩具時再向後拉寶寶的雙腿,讓他遠離玩具。這樣重複進行,寶寶會感到很快樂,同時也能從側麵鍛煉他抗挫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用手拉寶寶的雙臂和雙手時不要太用力,以不讓寶寶覺得難受為原則。遊戲的進行過程中要多製造快樂的氣氛,不要讓寶寶覺得你是成心在難為他,不想給他玩具。同時還要注意鼓勵寶寶挑戰困難、克服困難。在倒退幾次之後,就要讓寶寶拿到玩具,然後予以表揚和稱讚,以提高寶寶遊戲的興趣。
這個遊戲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四肢及手肘的力量,提高寶寶的身體素質,還能夠拓寬寶寶的視覺空間,促進寶寶身體的觸覺和平衡感的發展。
訓練方法2 勇敢的偵察兵
該遊戲最好能在天黑後進行。父母準備好手電筒和一些基本的生活小物品之後,就可以開始遊戲了。首先,要給孩子講一講偵察兵偵查的故事,以激發孩子對偵查任務的興趣。然後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當偵查兵,看誰的偵查能力強。需要偵查到的物品有:布娃娃、小皮球、衣服、小盒子、積木、玩具汽車等等。接下來由偵察兵拿著手電筒離開這個房間,而沒有當偵察兵的兩個人負責把要偵查的物品藏起來,藏好之後就關上這個房間的燈,讓偵察兵進來偵查,尋找被藏起來的那些小物品,找到最多小物品的那個偵察兵就獲勝啦!
注意,最初開始這個遊戲時,可以由大人先當偵查兵,為寶寶演示玩法,待寶寶完全理解了遊戲規則之後再正式開始比拚。在為寶寶藏東西時,開始最好要藏得比較好找,慢慢地可以增加難度,藏得隱蔽一些,以提高遊戲的趣味性。如果孩子特別怕黑,可以打開房間裏的壁燈或其他暗淡的光源,等孩子慢慢適應了黑暗之後再關閉燈光。
孩子們大多比較怕黑,這個遊戲不僅能消除寶寶對黑暗的恐懼,培養孩子的勇氣,還能夠鍛煉他們的推斷能力和搜索能力,對於其智力的發展極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