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表揚方式的恰當性
這裏包括如下幾方麵的內容:
第一,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給予不同的表揚方式。比如年齡很小的寶寶,他們最喜歡的表揚方式可能是父母的擁抱、親吻或愛撫,這時候,爸爸媽媽的一個溫情的眼神、一些親切的話語、一個讚揚的懷抱,都會讓寶寶們覺得十分受用,獎勵的效果也格外地好。但是,等這些寶寶長大了一些,當他們開始渴望被尊重、渴望獨立和自主的時候,這樣的舉動可能反而會招來他們的厭惡,因為他們希望父母能用對待大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對太過親昵的動作都很反感。那麼這時候,獎勵他們小貼紙、在表揚本上記分、或者使用你們都了解的讚揚的手勢,如豎起大拇指、肯定的微笑等等,都可以讓孩子知道你已經認可了他的表現,這樣的表揚方式最適合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特點。
第二,幽默的暗示比直截了當地表揚,對孩子的激勵作用更大。聽慣了表揚的寶寶們,對於你習慣性的表揚語言已經習以為常,甚至有些“審美疲勞”了,這時,換用具有幽默感的鼓勵語言,不僅能讓寶寶們眼前一亮,更能激發他們的快樂情緒,強化積極行為。比如,寶寶們認真地洗了手,打算請媽媽表揚的時候,媽媽如果說“哦,你在給小手洗澡啊!真是個衛生小標兵!”就要比說“你的小手洗得真幹淨!”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三,避免雷同表揚,充分發揮你的創造性。好話說多了,也會令人生厭,所以你一次又一次地用重複的語言表揚寶寶的時候,他們隻會覺得你羅嗦。為了讓表揚常聽常新,你的表達方式就要有創意。比如假裝寶寶聽不到你和愛人的談話,故意盡情地誇獎他,“我告訴你,今天我們的寶寶很聽話,竟然自己起來洗臉刷牙,都沒讓人叫,而且衣服穿得可整齊啦!”或者,出其不意地給寶寶一件小禮物,以獎勵他今天的出色表現,這樣的驚喜絕對會讓寶寶雀躍一整天,並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都很聽話。諸如此類用心的表揚,都會讓寶寶覺得很新鮮,也很珍貴,那麼他便會興奮地繼續他的良好行為了。
最後,為寶寶記錄“表揚日記”。表揚有很多種方式,並不見得一定要用語言來表達,有時候,采取其他的一些表揚方式作為情感的表達,效果反而會出人意料,“表揚日記”也許就是其中之一。每當寶寶的行為值得嘉許的時候,就在表揚日記上簡要注明,並且在該條記錄的後麵貼一朵小紅花,每天拿給寶寶看一下,同時說一些鼓勵和希望的話,隔一定的時間之後,還可以讓寶寶看到那個貼滿小紅花的積分卡,來換取更大的獎賞。這些小紅花於是成為了寶寶十分珍惜的無聲的表揚,而你和寶寶之間的愛也在一點一滴地加深。
5 表揚要充滿愛意
寶寶都需要得到父母的關注,不管是好行為還是壞行為,隻要能引起家長的注意,他們就會在下一次繼續這種行為。了解了這一點,身為家長的我們,就應該格外注意關注寶寶的良好行為,也就是對寶寶的好行為盡量多表揚、多讚賞。有些父母總是擔心寶寶聽多了表揚,人可能會變得依賴好話去行動,沒人誇就不做,行為失去自主性。其實這樣的擔心完全可以通過表揚的間歇性得到解決。在幫助寶寶形成一種好習慣的最初,我們可以不斷地表揚他,直到確認他已經學會,並且基本可以持續的時候,再逐漸減少表揚的次數,等他真的形成了這種習慣之後,也需要偶爾表揚一兩次,切忌又走上完全忽視的錯誤道路。
當然,在對寶寶減少表揚的同時,一定要讓他了解到,他對你而言仍然非常重要,他的點滴進步仍是你一直關心而且為之歡喜的,即使你有時候沒有馬上對他進行表揚,其實你都知道他的努力,也看到了他的進步。這時,再用平時的溫情和關懷代替表揚的缺失,寶寶不僅不會覺得失落,而且也不會再僅僅為了“贏得”你的愛和表揚而刻意表現自己了,那時他的成長將更自然,也更持久。
6 讚賞是一門藝術
讚賞本身就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讚賞別人,能夠讓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更融洽,也能讓彼此感覺更親近、更快樂。與寶寶的交往也是如此。當自己的行為被父母稱讚,他們也會因為那小小的成就感而倍覺快樂。當然,讚賞是需要技巧的,隻有在恰當的時機給予了恰當的回應,才能夠讓寶寶真正感受到被稱讚的快樂,這其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首先,注重精神獎勵,減少物質獎勵,避免過度獎賞。不要用我們對於事物的評價去評價孩子的行為,然後誇張地給予不恰當的表揚和獎勵,比如對於孩子而言,做家務、幫助人、懂禮貌這些類似的行為,其實更多地隻是他們的模仿行為,或是他們覺得好玩的“遊戲”。用正確的態度肯定一下,比如“我們的寶寶真能幹!已經可以自己洗襪子了!讓媽媽看看,嗯,好多泡泡呐!真好玩!”這樣的表達已經足夠了,如果因此給予孩子誇張的表揚,甚至物質獎勵的話,反而會削弱孩子從事情本身當中獲得的快樂,在今後他也更有可能養成需要靠物質獎勵才去做事的習慣。
其次,獎勵要適度給予,獎勵的多少與寶寶完成正確行為的動機並不成正比,因此,並不存在給予的獎勵越大,寶寶就越愛做好事這樣的等式。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隻有出於自己本身的意願和渴望,寶寶才會更自然地從事良好行為,並從中體會到由衷的樂趣,如果此時“多此一舉”地附加外部的物質獎勵,反而會影響他們的內在動機,讓他們正確行為的動機越來越“功利”,而行為本身的樂趣也在功利目的的驅使下大大降低了。
最後,當獎勵成為驚喜,獎勵本身的力量和作用就會異常強大,而且也不易讓寶寶養成做事講條件的習慣,否則,寶寶每次都會猜到他做什麼事就一定會得到什麼結果,他就會失去做這件事的動機。
03 沒有對錯,讓我們一起進步[訓練]
訓練目標 讓孩子在沒有對錯評價的自然發展機會下茁壯成長。
訓練分析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想抓住一切機會好好培養孩子,就連孩子們最愛玩的遊戲,也都變成了訓練項目之一,其難度之高、要求之嚴厲,已經讓遊戲本身變了味道,變成了讓孩子們既愛又怕的東西。通過遊戲培養寶寶某些方麵技能的觀點並沒有錯,遊戲當中應該給予指導和規劃也沒有錯,但若一味地要求寶寶達到某個水平,得到怎樣的結果,就違背了遊戲培養的初衷了。以下兩款遊戲訓練,並不涉及智力或能力方麵的促進和提升,但卻從人際交流和情感溝通等方麵,為你和寶寶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希望你們之間的關係更融洽,也希望寶寶可以學會基本的人際交往禮貌和技巧,在社會化生活中更遊刃有餘、更健康快樂。
訓練方法1 拇指點點打招呼
媽媽用事先準備好的水彩筆,在自己和寶寶其中一隻拇指上畫上微笑的笑臉,然後兩個人扮演這兩個微笑的小人兒打招呼。比如媽媽可以先開始:“你好!早上好!”等等,這時你可以要求孩子微屈拇指“點頭”回應,當然,遊戲的內容還可以包括交談、再見等場景,目的就在於讓寶寶學會基本的交往禮貌。
訓練方法2 疊疊高
媽媽和寶寶都舉起雙手,媽媽豎起拇指讓孩子捉住,然後媽媽用另一隻手抓住孩子豎起的拇指,再讓孩子拿出另一隻手捉住自己的這隻拇指。這樣輪流的疊上去,一邊做一遍說“疊疊高,疊疊高,我們一起捉。”當說到“一起捉”這3個字時,正好是抽出最底下的拇指疊到最高處的時間,以此類推。
這兩個遊戲可以教寶寶們學會在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行為方式相處,比如“拇指點點打招呼”就告訴我們要如何與人溝通和交流,而“疊手指”教給我們的是在遊戲中要遵守秩序和遊戲規則。學會與人相處是寶寶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功課,如果你的寶寶還總是習慣於用哭鬧和耍賴來宣泄情緒、表達需要的話,這兩款遊戲就很適合他們了。父母在遊戲當中要盡量與孩子有更多的身體和眼神接觸,以身作則地教會他們與人交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