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懲罰成為“喂養”壞行為的食糧
隻要父母在抓錯,就不可避免地聯係到懲罰。談到罰,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體罰,事實上剝奪特權(如晚上不能看卡通等),讓寶寶感受到來自外界的令他不舒服的壓力等後果,也是處罰的方式。關於體罰,有些專家認為,適量的體罰是可行的,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好,而父母的表達能力可能也不是非常成熟時,體罰可能就是最直接而有效的處罰方式。
但更多的專家認為處罰的途徑很多,不一定需要通過體罰這種可能給寶寶帶來不利影響的方式,尤其是對具有攻擊性的寶寶更應避免,因為打本身就是一種攻擊性行為的示範,會讓寶寶模仿到或誤認“打”本身就是處理事情的一個技巧。對於這類寶寶,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體罰,而是溫和而堅定地製止他的行為。比如他出手打人,父母就抓住他的手腕,並告訴他:“乖寶寶不打人!”
處罰寶寶應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帶著情緒處罰寶寶
帶著情緒處罰寶寶不僅達不到處罰的目的,還可能造成意外傷害,一定要避免。
2 懲罰真正的目的是糾正或減少寶寶的不良行為
在實施懲罰時,事先一定要給寶寶一個簡單的解釋。告訴他究竟是為什麼受到懲罰,隻有這樣寶寶才能真正明白什麼是錯誤的行為,什麼是正確的行為,否則處罰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3 避免讓環境因素影響處罰原則
每當出門在外有親戚朋友在場,寶寶做錯事時,很多父母可能就不能正確地堅持立場了。加上親戚朋友如果跟父母態度不一致,出於禮貌,父母的立場就可能動搖了。一旦父母的立場動搖,就會帶給寶寶一些錯誤的信息,讓他覺得隻要有人在場,他就不會受到父母懲罰,因此他就可以由著自己的性子胡鬧,這就是導致很多寶寶“人來瘋”的原因。無論在什麼場合,父母都要掌握一個原則,一旦提出某個要求一定要態度堅決地堅持,否則就不要提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實總在聰明地試探父母規則的臨界點,如果父母某一次沒有堅持原則,他就會一再得寸進尺。所以隻要原則確立,就不要因為任何原因輕易妥協。即使麵對兩三歲的寶寶,也要耐心跟他們一起約定一些寶寶可以接受、父母做得到的原則。盡量不要在情緒激動時給寶寶說一些不著邊際或者根本就實現不了的話。比如:“你不乖,媽媽就3天不給你吃飯。”“你隻要叫阿姨,媽媽明天就給你買一個漂亮的芭比娃娃。”這些父母做不到、根本就沒打算去做或者沒有認真思考的事情,會給寶寶一個錯誤的印象:反正你說了也做不到,所以我做什麼都沒有關係!
02 你不愛表揚我
這又是一個親子之間在理解上存在差異的地方:父母總覺得給予寶寶的表揚已經夠多了,“我們每天都表揚他!一點點小事就誇個沒完,我覺得我已經很注意了,可是也不能因為表揚而表揚啊!有的時候他做得實在不好,難道也要表揚嗎?或者應該做到的事情,表揚了之後,不會讓他驕傲自滿嗎?”可孩子們呢,總是覺得父母根本不懂表揚自己,即使是勉強表揚了,也總讓人覺得“虛偽”,“敷衍了事”,一點真誠的感覺都沒有。
可見,表揚不僅是親子之間溝通的重要途徑,更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恰當地利用表揚,不僅可以融洽家庭氣氛,還能夠讓孩子茁壯成長,做出更多你期望的好行為;但缺少表揚或表揚的方式不當,卻很可能事與願違。
行為示例 多多在房間裏安安靜靜地玩,每當這時,媽媽都會走過來,抱抱多多,在他的小額頭上親吻一下:“多多表現真好,自己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玩。”多多習慣了媽媽的這種表揚方式。這天,家裏來了很多客人,多多照舊自己在小房間裏認真地搭積木玩。媽媽忙著招呼客人,沒有功夫像往常那樣時不時地給多多一個擁抱和親吻。多多一邊搭著積木一邊往客廳方向瞄著,希望媽媽過來給個表揚。然而,10分鍾過去了,媽媽對多多的安靜依舊視若無睹。多多終於沉不住氣了,大聲地叫嚷起來。媽媽尷尬地看著多多,心裏詫異萬分,這小家夥今天是怎麼了?
寶寶的想法 媽媽平時都會表揚我,今天難道是我哪裏做得不對嗎?還是她見到客人就忘了我呢?她的表揚能讓我堅持更長的時間,但是她總是很吝嗇她的表揚。
你的誤區 不要以為孩子固定地做了某件對的事情,這樣的好行為就已經固化下來了,要知道,父母的評價永遠是幼兒的行為指南。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他們的行為都需要在父母的評價和鼓勵中不斷激發,這就是為什麼表揚對幼兒來說意義重大。不要把乖巧聽話當成是孩子理所應當完成的任務,完成好了沒有獎勵,完成不好就要破口大罵,這樣的想法對塑造孩子的積極行為不僅沒有幫助,還可能反過來起到阻礙作用。
解決辦法 不論在什麼情況下,最好不要忘記寶寶的存在,看看他們在做什麼,是否為了配合你的要求而努力,你的表揚和鼓勵可以采用間歇性的方式給予,即不是每次都會表揚,但注意千萬不要中斷,而且間隔的時間要循序漸進地拉開,不要讓孩子有很明顯的感覺,哪怕有時候真的因為什麼事情無法關注寶寶,也要提前告訴他,讓他理解,並向他表達你的歉意,有了這種被尊重的感覺,寶寶的積極行為也會在無激勵的條件下持續較長的時間。
為照料和教育寶寶,年輕的父母們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加上自己工作上的壓力,心煩意亂都是難免的,這樣的心態讓我們總是看到寶寶的錯誤,而對他們表現好的方麵卻視而不見。而且,揪住了寶寶的錯誤就沒完沒了地指責,甚至把他之前的類似錯誤又重新搬出來數落一番,結果自己和寶寶一樣垂頭喪氣,心情很糟。孩子們都希望父母能夠注意到自己,如果他的積極行為無法引起你的注意,那麼他就會用這樣消極的方式來引起你的注意了,這就是一味指責產生的副作用。
可見,表揚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具有著多麼舉足輕重的作用。表揚具有一種神奇的功效,能讓寶寶的好行為越來越多,越做越好;當然,濫用表揚也很有可能引發新的問題,比如讓孩子驕傲自滿、經受不起挫折、聽不得一句批評等等。因此,適當地藝術地表揚寶寶,才能使我們的培養計劃得以實現,也才會對寶寶的成長真正發揮積極的作用。
表揚寶寶的注意事項
1 對好行為要立刻給予表揚
經常表揚寶寶的好行為會有助於好性格形成,但不要動不動就對寶寶說:“你是個好孩子。”真正有效的表揚是在他有了好行為的時候馬上進行表揚。比如可以這樣說:“你剛才幫媽媽倒了垃圾,我很高興你能這樣做。”寶寶隻有經常得到父母對自己的行為實實在在的表揚,才能建立起自信、自豪的感覺,否則,對孩子說再多的“好寶寶”也沒有用。
及時表揚可以讓寶寶立刻意識到他獲得表揚的原因,到底是因為做對了什麼事情,這種方式對小寶寶的激勵作用尤其大。每當完成一件任務或者做對了一件事情,得到媽媽的及時表揚,寶寶們就會覺得很開心,而且很有成就感,急切地希望努力得到下次的表揚,嚐試聽父母的話去做他們期望的事情。因此隻要寶寶有好的表現,千萬記住要立即表揚他,不要拖延。
2 表揚的內容越具體越好
既然表揚的目的是為了增加寶寶的正確行為,那麼表揚的內容就一定要具體到讓寶寶很明確的地步。你必須特別強調究竟哪裏他做的不錯,否則寶寶就會覺得很茫然,不知道他剛才做的很多事情裏的哪一件是你表揚的行為。表揚的內容越具體,寶寶對你的表揚理解得就越清晰,那麼他以後就越能夠按照這次被表揚的行為準則去行事。例如,寶寶今天從幼兒園回來主動洗了手然後又跑去玩玩具,如果你這時隻是說:“你今天表現真不錯!”寶寶就無法弄清楚你表揚的到底是他主動洗手的行為還是自己去玩的行為。因此,父母的表揚應該把具體的事情再重複一遍:“你今天從幼兒園回來就自己去洗手了,而且洗得這麼幹淨,媽媽真為你高興!”或者“回來之後就自己安靜地玩,讓媽媽有時間給你做好晚飯,我的寶寶真乖!”這樣的表述就能讓寶寶欣然接受你的表揚,並且能積極固化下來這樣的好行為。
如果父母實在找不到什麼可以表揚寶寶的地方,就值得檢討一下自己了。當然,檢討之餘還可以準備一個小本子,隻要你發現了寶寶的好行為,就馬上記錄下來。隻要你用心觀察、記錄,就會驚喜地發現寶寶的優點原來這麼多!拿起這本寶寶的優點記錄,再從中挑選出有針對性地表揚寶寶,或者每天睡覺之前和寶寶一起回顧今天好的表現,把他做得對、做得好的事情一一講給他聽,這不僅是睡前故事很好的素材,也能夠讓你和孩子都感到這一天過得十分愉快。
3 表揚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即使寶寶的進步很微小,父母也要及時對此予以表揚。比如你的寶寶喜歡亂扔東西,玩具啊、糖紙啊、自己的作業啊,幾乎都不能正確歸位。這時你應該對他說:“從現在開始,你自己的東西要記得收好。玩具放進玩具箱,作業放進小書包,果皮扔進垃圾桶,記住了嗎?”剛開始的時候,寶寶肯定還是丟三落四的,也許並不能全部做好,除了作業放進了書包,其他的東西還是亂七八糟的。有的媽媽在這時候就會批評寶寶:“你隻放好了作業本,其他東西還是沒有收好啊!我的話你又忘記了嗎?”這時的寶寶往往會產生一種挫敗感:“我明明按你的要求收拾東西了,為什麼還要批評我呢?”所以,正確的說法是在表揚前提下的糾正:“寶寶真乖!記得把作業本放進小書包裏,做得真好!讓我們把其他的東西也收拾好,這樣多整齊呀!”這樣既鼓勵了寶寶的行為,同時又再一次要求他完善自己的行為,真是一舉兩得。當然,隨著他的不斷進步,父母的要求也可以不斷提高,比如要他同時再整理好玩具箱才能表揚他,這樣,寶寶慢慢就會明白獲得表揚的原則,那他以後收拾物品的積極性也就會越來越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