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我有個完美主義的媽媽(1 / 3)

媽媽的困惑

今天是丹丹的生日,爸爸媽媽為她請來了很多小夥伴,丹丹高興極了,而她的表現也讓媽媽很滿意:端茶、問好,照顧小夥伴們玩耍,儼然一個懂事的小主人,其他的爸爸媽媽都誇丹丹是個好孩子。

輪到小壽星收禮物了,琪琪的魔棒、娟娟的芭比娃娃、浩浩的神奇寶寶……這些她平時都很想要的禮物,突然一下子出現在她麵前,她還是抑製不住自己的興奮。媽媽的禮物最棒!是一個可以拚裝的公主屋,裏麵不僅有美麗的公主,還有很多可愛的家居、擺設、漂亮的衣服、首飾,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隨意搭配,讓公主和她的房間變得漂亮起來。丹丹真是太喜歡這個禮物了!可媽媽卻偏偏在這個時候提出了一個強人所難的要求:“來,丹丹,別光顧自己玩,拿過來和小夥伴們一起玩!”“什麼?讓我和她們一起玩?不要!”丹丹的頭搖得像個撥浪鼓,趕緊抱著禮物往自己的房間藏。

媽媽生氣了,“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呢?”她先是請求、誘騙,最後幹脆強迫女兒跟其他小夥伴分享新玩具。丹丹“哇”地一聲跑進房間裏,這場生日宴會也就不了了之了。媽媽真是不明白,反正又不會把她的禮物拿走,大家一起玩一下有什麼關係呢?

丹丹的表現一直不錯,照顧客人也很周到,隻是最後沒有把心愛的玩具給小夥伴玩,就被媽媽說成是“自私”,真是有點冤枉。對於小孩子來說,要讓她把她尚未真正擁有過的東西與別人分享,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不少孩子也都因此被家長斥責為“自私”。其實,如果爸爸媽媽對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有所了解的話,就不會做出這麼武斷的批評了。

其實對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也是如此,他們需要對自己所從事的活動有一定的控製權和成功感,或者他們對自己即將完成的事情有能勝任的感覺之後,他們才比較願意接受別人的建議和糾正。在這之前,當他們還沒有信心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的時候,往往會把善意的指正當成是批評,從而打擊他們的信心,削弱其完成任務的欲望。

從這一點來看,克服完美主義的偏執,對於我們激勵寶寶的成長,促進其嚐試和接受挑戰的意願來說,既是重要更是必要的。

01 我做不到你要的完美

完美主義可能會嚴重摧毀孩子的成就和快樂。那麼,你是個完美主義者嗎?你又在塑造你的孩子也成為一個完美主義者嗎?

對於努力爭取成就的人來說,或多或少都有些完美主義情結。如果你對孩子所完成的大多數事情,都從不給予完全的讚成,而且你從心裏也真的覺得他做的不夠好的話,你就很有可能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如果你的孩子也認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接近完美,否則就是不能接受的,就要以內疚或難過來懲罰自己,那你的孩子也將要被你塑造成一個完美主義者。

完美主義並不快樂

完美主義者本質上是不快樂的,因為他們為之努力奮鬥的是他們永遠不可能達到的目標。可以想象,完美主義者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他們長期生活在一種持續的恐懼狀態之中,每天早上醒來,他都需要向他們自己和全世界證明,他們是值得人們尊敬、值得受到喜愛的。他們的每一次成功,僅僅是對擔憂和恐懼的一種短暫的逃避;而他們的每一次失敗,都是對他們自尊心的一次最直接的打擊。

行為示例 亮亮是個自我要求很高的孩子,這一點連媽媽都覺得害怕。在幼兒園的所有活動結束後,他都要問老師他有沒有“贏”;他不喜歡“比賽”,可不管做什麼事,都像是要迎接比賽那麼緊張;老師布置的作業,一般的孩子都是完成就好了,可亮亮的要求是要寫的整齊,稍微有些不整齊,他就會擦掉甚至撕了重寫。看見亮亮那“較真”的樣子,媽媽真擔心他有什麼心理問題。

寶寶的想法 媽媽爸爸都是很優秀的人,他們經常在我麵前說自己小時候多聰明多能幹,這不就是在暗示我也要同樣出色,不要給他們丟臉嗎?所以,我很怕失敗,很怕看到他們失望的目光,雖然我犯了錯誤,或者失敗了,他們並沒有嚴厲地批評我,但那種失望的目光,還有媽媽的唉聲歎氣,是比她罵我還難以忍受的懲罰……

你的誤區 你可能會以許多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你的完美要求。製定非常高的目標,過分地對自己的孩子吹毛求疵,不允許不完美的情況出現;可能沒有言語的批判,但你對自己高高在上的描述、對曾經輝煌的渲染,都會讓孩子不由自主地按照你當時的標準去做自我的判斷和權衡,心情怎能不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