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雜誌“世界500家大企業”的排行榜上,每年都有1/3的企業在消失,而有1/3的企業在出現。一個企業的新生和破產就象一個人一夜暴富和立馬一貧如洗一樣,不足為奇。這個社會和自然界一樣,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如果企業的“新陳代謝”停滯,沒有新的精神和技術隨時補充進去,大浪淘沙,麵臨淘汰,瀕臨破產,隨既銷聲匿跡。相反,一個具有不斷創新精神的企業,生命力旺盛,茁壯成長。因為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擁有最新鮮的血液,補充消耗掉的能量。而且,一個創新的理念會為企業節省幾百萬上千萬的成本,也能為企業節省幾百個勞動力,把省下的資源投入到更多的生產,就製造出更好的效益。一個團隊也是一樣,如果沒有創新,就缺乏新生的勇氣和實力,缺乏朝氣,喪失生命力。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什麼“點子公司”、“高價買點子”,其實就是賣的創新意識和理念。一個人,也許毫無分文,也許沒有祖傳家業,但是他還是能發家致富,還能家纏萬貫,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創新!
美國的斯太菲克是一名退伍軍人,在退伍軍人管理醫療院療養的時候,一直在想自己應該做點什麼?開餐館?開賓館?還是象自己的朋友一樣開洗衣店?自己沒有資金,有那麼多的資金,也不能冒那麼大的風險,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
一天,斯太菲克收到了洗衣店洗好的襯衣,象往常一樣,把和襯衣迭在一塊的硬紙紙板拿了出來,把襯衣掛了起來。他正準備隨手扔掉為了給衣服保持平整的硬紙板。可就在這時,斯太菲克突發其想,為什麼不在這個硬紙板上做廣告,每天都有那麼多的人洗衣服,浪費了一份好資源!於是斯太菲克馬上谘詢洗衣店,洗衣店的人告訴他,每1000張襯衣紙板要4美元。斯太菲克想,自己去找願意做廣告的企業在這襯衣紙板上做廣告,從而收取費用。然後再以1000張1美元的價格買給洗衣店,洗衣店也肯定願意買進比原來廉價的紙板。斯太菲克說幹就幹,在出院後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嚐試,開始遇到了一些困難,但皇天不負苦心人,他的想法果然讓他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即使有了這樣的效果,斯太菲克還是沒有停止創新的思維,他的腦海裏不斷層出的是新的想法。在很多情況下,顧客拿到有廣告的襯衣紙板也和原來一樣,看都不看就隨手一扔,廣告並沒有發揮其作用,久而久之,廣告商就不願意再登廣告。斯太菲克尋思:怎麼樣才能讓紙板在顧客的手裏停留得更久一些?於是他在紙板的一麵印上廣告,另一麵印上了吸引人的兒童遊戲,家用食譜和字謎。而後,很多人不停的往洗衣店送還沒有穿髒的衣服去洗,就是為了得到一張襯衣紙板上的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