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請教比自己年齡小的人。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年齡大就代表資曆深,還經常以“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來倚老賣老。很多做長輩的人不願意向晚輩請教,以為會降低自己的威嚴。其實,請教晚輩,不但增加我們的知識,晚輩還會覺得我們平易近人,我們反而會得到更多的尊重。
我們在請教別人的同時,更要“樂於被問”,對別人提出的問題要樂於幫助,不要總認為別人的提問會給自己帶來麻煩,會耽誤自己的時間。樂於被問,首先要有一顆樂善好施的心。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自己幫助。
從廣義上來說,我們對別人的請求要樂於幫助,幫助了別人,自己舒心了,別人說不定還能感激自己一輩子。從狹義上來說,我們對別人的問題要樂於幫助,我們在幫助別人解答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可以把已經會的東西再複習一遍,還能發現別人的思維與自己有什麼不一樣,從別人身上發現自己從來沒有考慮過的東西,知識自然而然得到增長。
我的朋友楊丁是學汽車製造的,畢業後反倒做起外貿來,每次遇到不懂的單詞或翻譯就向我請教。有一次他問起我,“NYC”是什麼意思,我當時也不知道,於是拿出詞典並到網絡 上去查詢這個縮寫單詞的意思,並記住了這個“NYC”就是“New York City”的縮寫。沒想到歪打正著,這個詞居然在我的一次考試中出現了。要不是幫楊丁查過這個詞,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去管它。每次楊丁做完一單大生意,就買一個小禮物說感謝我,我卻對他說,“我還得感謝你呢!幫我鞏固英文!”。
“下問”與“被問”都會讓我們在職能學習中碰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通過問別人或被別人問,我們都會去主動的了解、思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再難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職場導師三:學會獨立思考,並有創新意識
孔雀如果沒有開屏時候的絢麗,也沒人願意在它麵前揮動著手帕使其開屏。那樣,它跟一般的鳥沒有什麼區別,甚至還飛不起來。蝴蝶如果沒有破繭而出的精彩,也沒人願意去欣賞,捕捉和收集。那樣,它還是一隻人們不願意接近的毛毛蟲,甚至讓人害怕。自然界的生物沒有突破,沒有創新,就沒有人願意去過多的去探究。在人類社會也是一樣,如果沒有突破和創新,那麼我們今天文明、先進和多彩的世界可能還是刀耕火種,茹毛飲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