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報紙、雜誌上收集信息。用這個方法收集來的數據也比較直觀,但多是文字的形式。我們沒有金錢精力來訂閱所有的雜誌和報紙。一但看到雜誌報紙上有自己需要的信息,我們可以征求主人的同意,把需要的章節剪下來,或拿去影印。新鮮的信息收集到手,又不用花太多的錢,還不用抱厚厚的一本書和一迭報紙了。
(三)從和別人的談話中收集信息。有的時候,我們會忙得沒有時間去看電視去上網,去看報紙去讀報。但我們相信別人有時間去做這些。在和同事、同學交流的時候,處處留心別人的談話,說不定裏麵就有好多新鮮的東西。
(四)從周圍發生的事情中收集信息。我們周圍天天都有事情在發生,我們可以從中提取新鮮的因子,融入我們所學的東西裏去。
有人給我們提到新近歌星、影星的名字,我們是不是一臉茫然呢?私下感歎自己已經老了,趕不上時代的潮流了,但還是要偽裝自己,說:“我不喜歡流行的,隻喜歡經典的。”其實,“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變化太快”,現在每天出現的新鮮事物如雨後春筍。我們不知道歌星、影星的名字不要緊,但讓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過時,腐爛,就不是一件什麼好事了。我們要隨時注意給我們的知識和技術注入新鮮的分子,才容易獲得成功。我們要擁有鷹的眼睛,用敏銳的眼睛去觀察新鮮事物。我們要擁有豹的力量,用最快的速度去趕上新鮮的潮流。我們的知識一直保持新鮮,我們嚐起來是不是也可口得多呢?
職場導師二:不恥下問並樂於被問
大家都知道孔子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卻鮮有人知道這樣一個典故:
後漢的荀淑是當時有名的學者,一次,他偶遇隻有14歲的黃憲,兩人相談甚歡,荀淑覺得黃憲才識淵博,便畢恭畢敬地向他請教,請教了整整一天。分別的時候還對黃憲說:“您是我的老師。”
荀淑對這種不恥下問的精神又做出了新的突破。很多人隻是喜歡請教比自己學問高的人,卻不願意去請教自認為比自己學問低,身份比自己低,年齡比自己小的人。真正做到“不恥”和“下問”,就得象荀淑一樣。
1.請教比自己學問低的人。學問比自己低的人可能在其中一方麵知識比自己少,可能在另一方麵比自己知識多。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和不擅長的地方。我們隻要謙虛的請教,說不定知識少的那些人會傾其所有,把他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你。
2.請教比自己身份低的人。每個人都好麵子,從內心來說不願意放下麵子來請教別人,尤其是在職場裏身份地位高的人,更不願意放下麵子去請教那些職務比自己低的人。職務的高低並不能代表掌握知識的多少。若以上司的身份去請教下屬,覺得自己很失麵子,寧願不懂裝懂。其實不然。若放下麵子去請教下屬,下屬反倒覺得這個上司沒有架子,虛懷若穀,值得幫助。他更會以下屬的身份,畢恭畢敬的把他的知識都告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