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弓不回,麻總經理臉色一變,聲明:不回公司就除名。潘經理這邊用高薪和房子、小汽車作為招聘人才的條件,而且來去自由。田弓一比,心裏想,除名就除名,這下他反而死心塌地地留在了潘經理這兒了。幾年後,潘經理的企業在田弓的幫助下,發展成了全國聞名的大企業。而麻總經理的\"三元\"因丟了\"兩員大將\",元氣大傷,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老大沒做成,最後以關門大吉告終。
在這個案例中,\"總經理\"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所謂\"總經理\"或\"董事長\",他隻是一種影響和號召力。這個\"位子\"的形成是感召人們和群體去追求某些目標的行為和過程。其真正的\"效應\"是體現在\"感召\"和\"追隨\"上,和官場上的官僚不一樣。
成功的\"總經理\"或\"董事長\"至少要具備深刻洞察和了解人們在不同情況下所具有的不同能力,他要激勵這種能力鼓舞起這種能力。
此外,作為一名合格的\"總經理\"和\"董事長\"還應有較高的用人之道、廣博的管理知識、較強的決策能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而中國的老板們真正缺乏的就是這一點。中國人彼此間好起來時可以\"人\"\"我\"不分,壞起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這樣做會導致下麵的一種傾向:將別人的發展當做是自己不得發展的原因。也就是說,自己的不發展必定是別人的錯。就像上麵的\"麻總經理\"一樣,自己不行,還占著位子不走,結果別人走了,自己也隻好關門收攤兒。
重複自己與重複別人
提起沈陽的\"飛龍集團\",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再說起\"飛龍集團\"的創業史來更是一目了然:創辦人薑偉80年代初畢業於遼寧省中醫學院,曾任遼寧省中藥研究所藥物研究室主任。
\"飛龍集團\"創辦於1990年,是一個注冊資金隻有75萬元、職工幾十人的小企業。轉過年去,該集團公司就在總經理薑偉的帶領下就實現了利潤400萬元。再過一年,到了1992年,\"飛龍集團\"又實現利潤6000萬元,而1993、1994連續兩年,\"飛龍集團\"的利潤超過2個億。
這家靠\"飛蒸減肥茶\"起家,後來開發出\"延生護寶液\"等多項高科技產品的民營公司,一路飛速發展。用總裁薑偉的話說就是\"一個高科技產品加一點兒小資本,聚沙成塔。\"
到1994年時,沈陽\"飛龍醫藥保健品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以醫藥、保健、美容品為主的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正式職工780人,其中大學畢業生457人,職工平均年齡28歲。此外,還有營銷業務員4000多人,遍布全國各地。
從1991年開始,\"飛龍集團\"4年完成銷售額20億元,實現利潤4.2億元,發展速度居全國醫藥行業之首,而\"飛龍集團\"的\"掌門人\"、集團總裁薑偉則榮獲三大桂冠:\"全國傑出青年企業家\"、\"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改革風雲人物\"。至此,\"飛龍集團\"的發展勢頭達到顛峰狀態。
\"掌門人\"薑偉的發展秘訣也是他的看家本領就是兩條,一是廣告轟炸;二是人海會戰。而這兩條都是從\"毛澤東思想\"中汲取出來的。廣告大戰就是根據毛主席的教導進行的,毛主席說:\"就全國而言,我們是劣勢,但我們在局部戰爭中可以運用運動戰的方法,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就是毛主席的這條教導啟發了薑偉,他知道自己應當怎麼幹了。
薑偉首先指揮著\"飛龍集團\"的銷售大軍\"占領\"東北市場,在東北三省迅速形成\"延生護寶液熱\"之後,又成功地進行了\"淮海\"、\"平津\"兩大\"戰役\"。對於廣告並不發達的北方市場,\"飛龍集團\"采取的戰略是\"地毯式\"廣告轟炸。在吉林省省會長春,飛龍集團一次性投入廣告經費68萬元,首先\"解放\"了長春,吉林其它地區不攻自破。而後,飛龍集團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又投入20萬元廣告費,北上\"攻打\"哈爾濱和齊齊哈爾,再戰又捷,很快全麵地\"收複\"了東北三省。針對上海這個發達地區,薑偉領導下的\"飛龍集團\"采取了毛主席對\"平津戰役\"的戰略方針——\"圍而不打\"。
首先,\"飛龍集團\"的銷售大軍\"占領\"無錫、南京等周邊市場,對上海則\"按兵不動\"。然後,在上海的報紙上整版整版地刊登\"延生護寶液\"的廣告,卻不給上海的市場發一箱貨,等到上海人的胃口被吊起來之後,\"延生護寶液\"才浩浩蕩蕩地挺進大上海。
可天有不測風雲,從1994年下半年開始,保健品市場一片混亂,全國各地一下子冒出了幾萬種\"保健品\",而且都是廣告開路。什麼話都敢說,什麼\"聯合國批準的\"、\"給中央某領導人治好病的\"、\"某某專家學者鑒定的\",有些保健品不僅亂打身份證號碼,連著名專家和總理的感謝信都敢偽造。這些四麵出擊的遊擊隊一下把\"飛龍集團\"打蒙了。
\"飛龍集團\"的營銷市場迅速滑坡。
集團內部管理混亂,無效廣告泛濫成災。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薑偉深感\"飛龍集團\"雖然是優秀的個體企業,自己也是優秀的老板,但是,要真正成為國際資本的優秀企業,他的集團公司還差得很遠,當市場給了他發展的機會時,他又發現準備遠遠不足。
他決定整頓改造企業,他又想到了毛主席的\"延安整風\",好,就模仿其形式進行思想、幹部、財務三個方麵的整頓,而其中的重點是幹部!可下麵的員工不以為然,他們的理論是:公司發展太快,管理跟不上,有些混亂和失誤,這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
薑偉決定,必需換人了,換的就是集團的中高層領導幹部。可中國最最辣手的問題就是人事問題,薑偉當初創業時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地幹的,而是一幫難兄難弟的攙和才成功的,現在這些人都成了\"開國元勳\",在飛龍身居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