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不\"厭舊\"或\"新舊兼顧\"者有沒有?不能說沒有。
隻可惜太少了!
接下來怎麼辦?離!
老板要離婚最最主要的內容,也是焦點問題之一,就是一個字——錢!中國人花錢娶媳婦是古已有之,不過,那時的\"休妻\"也不那麼容易,要說出個道理來,比如有所謂\"七出\"之借口,隻要找見當中的一條對上號,就可以把媳婦打發回娘家去。
現代畢竟是時代變化了,\"休妻\"也不是那麼容易了。我們用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中的話說就是\"休妻的法律術語就是u0027協議離婚u0027。\"
術語的改變就是觀念的改變,離婚既是\"協議\",就意味著不光是一方掌握著主動權,也就是說不僅丈夫可以找借口,妻子也可以尋尋岔子,是夫妻雙方混合雙打的擂台賽。你來我往的,討價還價,就這樣討來討去,居然\"討出\"一個新的準法律術語——議價離婚。
社會真是進步了,如今的男男女女都成了社會學家兼經濟學家。特別是老板們,那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他們本身就暢遊在商海中,這點生意之道都學不會,還幹得成什麼大事業?許多新近暴發的老板就把\"商品交換\"的原則從訂婚、結婚一直推廣到離婚。主動的一方當然是男人,他們深諳\"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的現代哲理,不惜出重金擺脫婚姻關係的束縛,去奔向自由。對於有錢的老板來說,不就是花幾個小錢嗎?這有什麼,既了卻了法律上的糾纏,又免去了道德上的譴責。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被動的一方常常是女方,可現在也顯得胸有成竹,運籌帷幄。她們也是市場經濟中的積極實踐者,頗有些巾幗不讓須眉的勁頭。她們所應重六學習掌握的是\"價格換算\"規律,幾乎每個現代女性都能輕而易舉地標出若幹抽象的價格表,諸如\"青春折舊費\"、\"感情賠償費\"、\"容顏磨損費\"等等等等,這些巧立名目的愛情賬單,可索得巨額賠款,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到底賠多少?因人而異,形式多是采取\"價格麵議\"的形式。
一南方倒賣電器的老板,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僅僅幾年的工夫就\"發\"了起來。自己蓋了小洋樓、買了小汽車、揣上了大哥大。總之,有了錢了。
有了錢似乎\"審美\"的眼光也發生了變化,對結發妻子越看越不順眼,幾乎完全失去了興趣。他長年跑北方,當然少不了要在外邊尋花問柳,終於,他在北方城市哈爾濱搞上一個20多歲的妙齡女郎。雙方是各有所圖,各取所需。他看中了女郎年輕貌美妖嬈風騷,她則看中了這位南方老板猥瑣形象後麵的萬貫家財。
這位北方姑娘頗有心計,她絕不甘心於隻作情婦的地位,而是一心要作\"正宮娘娘\",獨掌支配錢財的大權。已經被豐滿熱情的北方姑娘迷得神魂顛倒的南方老板馬上飛回南方與自己的結發妻子\"議價離婚\"。
倒黴的是他的妻子,當初丈夫\"下海\"時,一開始是先賠本,賠得她一天到晚地膽戰心驚,後來他發跡了,又發得她提心吊膽。她十分感慨,自己的丈夫在\"海裏\"投有溺水,可金錢卻把他給淹死了。
這實在是個有趣的問題,一個人為什麼在貧窮和艱苦的環境中才能調動出自己內在的優良品質,才能表現得\"十分優秀\"呢?一但有了錢,那種質樸厚道、古道熱腸、執著向上、克己耐勞的品行就會被金錢置換了。代替上述那些品質是內心深處低格調、低品質、低層次的東西,庸俗、奸詐、詩人苛薄等人性中的雜質都一股腦地浮了上來。這也難怪法國偉大作家巴爾紮克肯定地說:一夜之間可以出一個暴發戶,但最少要過三代才能出貴族。財富不僅不會使暴發戶成為真正的紳士,相反,隻能使他們變成流氓有產者。
我們還是言歸正傳,掉過來說這位南方老板,結果不用問,他以35萬元\"十分圓滿地解決了家庭問題\",休掉了糟糠老妻,和妙齡女郎拜了天地。
可惜是\"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南方老板又瞄上了一個新目標。是一位更加年輕漂亮的17歲的女郎。
上述那位北方姑娘得到了\"青春折舊費\"50萬元。
三次作新郎的南方老板喜滋滋的,人們預言他還會第四次、第五次作新郎。反正他有得是錢,金錢使他心安理得。他逢人便說:\"我給了她們這麼多錢蠻對得起她們的啦。\"
經濟真是一個哈哈鏡,原先\"沒錢娶媳婦\"的貧窮農民,居然在短短的幾年間完成了經濟上的飛躍,現在變得\"有錢休老婆\"了。
在有錢的老板之間,公開宣稱\"花錢買自由\",不惜出巨資換回一張離婚證書的大有人在。經濟是一根魔杖,曾經在人們心目中無比神聖的婚姻和愛情經過這根\"魔杖\"一點,就變成了肮髒的交易。從結婚到離婚,從婚內到婚外,女人要價,男人還錢,已經成為天經地義的事兒。人生的終極價值統統折換成眼前的利益,情感、道德、良心什麼都可以標價拍賣,難道還有什麼比這更加可怕的事情嗎?
包二奶與養小妾
無可否認,老板們的物質生活是豐富多采、應有盡有的,但精神方麵卻未必盡如人意。或許是物質與精神方麵的懸殊差距太大的緣故,老板們在盡情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也在瘋狂追求精神方麵的刺激。
據一項調查結果表明:90%的老板們對自己的婚姻生活不滿,他們不斷地更換女人,尋求冒險和刺激,以得到一次次婚姻之外的滿足。
一位炒股票發起來的鄒先生,有錢、有地位、有太太、有房子、有汽車、有手機,總之,什麼也不缺,就是沒有美滿的婚姻。他的太太是一個政府機關的幹部,思想\"傳統得很\",年齡倒是成年人了,可沒有一點兒成年婦女的豐潤,但她根本不同意和他離婚,結果,弄得鄒先生\"十分痛苦\"。
鄒先生也在麵子上顧及一些影響,因此,隻能把大把大把\"炒\"回來的錢悄悄留下一部分\"私房錢\",以備應急之用。很快,他瞞著太太戀上了一位性感的摩登女郎,從她身上,鄒先生找回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半年之後,鄒先生攥著35萬元來到市郊的一所公寓樓中,將房主落到了這個漂亮女人的身上,而一眨眼就有了35萬房地產的女人從此隻管住在這裏,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從此,鄒先生有了好去處,他每每以研究股市行情為名,和情人吃住在這裏。像鄒先生這樣追求多層次\"愛情\"的老板還有許多。他們或在高級賓館、大飯店包房,或者幹脆就買下一處別墅\"劃地為牢\",\"俘虜\"住一位美妙的女郎。一些年輕、美貌的女郎也樂得\"寄生\"在此,過著這種\"膀\"的生活。中國的老板們找情人,沒有半點的嬌揉造作,很直截了當,可以說是直奔\"主題\"。特別是對自己相中的女人,根本不用言\"愛\",不像俄羅斯人:你是我的甜心肝,也不像法國人:你是我的夜鶯;更不像意大利人:你是我的太陽。中國的老板們行動多於語言,撐死了就是半句話:\"你是我的……\"然後就沒了下文。
別看這些老板們在外邊花天酒地地亂混,可是絕不允許自己的老婆有半點差錯。我認識的一位\"先富起來\"的朋友,自己在外邊有好幾個\"女友\",對此,他的太太提出了離婚的要求。但這位朋友很聰明,他覺得外邊的\"小蜜\"隻是換換口味的\"小菜\",而有個賢妻在家\"鎮守\"畢竟是好事,所以,他死活不肯離婚。
他的太太想盡辦法,都不能同他分離。最後,在情急之下,公開表示也要找一個\"男友\"做\"把子\"。想不到,這位\"先富起來\"的哥們也急了,覺得沒麵子,到底同\"小蜜\"的關係收斂了一些。
而那些\"膀\"老板的\"小蜜\"們也並非個個都是省油的燈,而是各有自己的小算盤,也都在想著自己的後路。
一位姓馬的老板,自己弄了一個\"小妾\",顯得十分的得意,還常常帶出帶進的。可是,漸漸地,馬老板發現自己養的這位\"小妾\"有些異樣,起碼對自己不像從前那樣熱情了。
當馬老板明白過來的時候,他的\"小妾\"成了別人的情婦。馬老板大罵這個\"不要臉的\"太\"沒良心了\"。而他的\"小妾\"卻認為他沒情趣,馬老板一點兒文化也沒有,一切都過於簡單,沒有撩人的語言,就是\"你要什麼?我給你買什麼!\"一切都被省略了,簡單化了,可以說是\"煮飯\"而不是\"美食\",隻有動物性而沒有人性,太乏味了!結果,給別人養了小妾。
我認識幾個給大老板當\"小妾\"的女孩兒,其中還有一個我中學時代的同學。當問起她們將來如何時,都是一片茫然。其實她們心裏也不怎麼痛快。
一位叫做晶晶的女孩兒曾對我說起過她的經曆,我想,這很有代表性。
\"我和我丈夫是前年結婚的,我們的認識極其自然,我是我丈夫女兒的小提琴老師,前幾年從一個師範院校的音樂係畢業,畢業後沒有什麼合適的工作,隻好到一所中學去當音樂老師。可掙得工資太少,我就想著自己帶幾個學生,偶爾從報上看到了一則招聘家庭小提琴教師的廣告,我的小提琴拉得不錯,是專業水平,去教一個小孩不成問題。\"
\"就這樣,我就去應了聘。那個小姑娘名字叫琴琴,那年才5歲。雖然我已經知道她的爸爸經商,可是,第一次走進她的家門時,還是被她們家的富有驚呆了……客廳裏有Panasonic34英寸彩電,Kenwood激光音響,分體式空調器,高檔紅木家具,就是小姑娘粉紅格調的房間裏的金屬風鈴、會唱會跳的音樂盒以及食品櫃裏花花綠綠的外國兒童食品、微型電腦遊戲機都是我這個19歲的大專畢業生可望而不可及的。\"
\"然而,真正動了闖入這個家庭的念頭,還是從第一次看見琴琴的爸爸開始。那天晚上,我上完課要走,不巧下起了大雨。我稍稍耽誤了一會兒。正在這時,一個男人風塵仆仆地冒著大雨趕回家來,我憑直覺感覺到這個男人是這個富有家庭的男主人。他疲倦的目光裏,因為見了我而露出了幾分喜悅的激情。而我也被他那男性特有的自信和風度所打動,他一定要開車送我回家。就在他送我回家的路上,在大學裏被公認為u0027瓊瑤迷u0027的我,就開始設想我們之間的u0027故事u0027。果然,半個月之後,我們之間的u0027故事u0027發生了,這以後,他用支付住房及一半存款的承諾使琴琴的媽媽同意了離婚。然後,我就成了琴琴眼中的壞女人。\"
\"你要問我幸福不幸福,怎麼說呢?我無所謂幸福不幸福。結婚後,我辭去了中學音樂老師的工作,每天在家聽聽激光唱盤,這些都是我在大學上學時想聽都聽不著的,可現在聽起來一點兒激情都沒有了。無聊時,我也打打電子遊戲機,或者出去逛一逛精品商店。\"
\"他幹做生意這一行的,在家的機會少,出門的機會多。他看見我在家寂寞,就從南方給我帶回來一條卷毛獅子狗,現在,也就是這條小狗同我一起做伴。大學的同學們都羨慕我,其實,我隻是隻花瓶,一不小心就打碎了。要一個男人供養一切,就沒有資格談愛情,根本就沒價值。\"
由於社會的發展,許多人對於這種事兒已經見怪不怪了。
\"寬鬆\"的環境已經形成。而且這種容忍的情況多見於老板的家庭。
我家樓下的電器商店裏的周老板是一位溫州籍的年輕人,他起步較早,現在已經不需要再親自經營操勞了,每天打打電話調度指揮一下就行了。給他站櫃台的都是些年輕漂亮的小姑娘,其貌不揚的周老板在巡視櫃台時就像遊蕩在自家的百花園中。起初,周老板有些眼花繚亂,亂點鴛鴦譜,當周老板帶著某位小姐出去\"辦生意\"時,其他的姐妹們就會心照不宣地相互微微一笑。
後來,周老板真的喜歡上一位姑娘,他就把這個姑娘調出櫃台,讓她整天陪在自己的身邊,出入各種高級娛樂場所,過著飄飄欲仙的生活。
周老板的妻子也跟著丈夫來到了北方,對周老板的越軌行為,她曾反對過,但是,越吵,夫妻關係就越僵,最後隻好忍受了。她\"想通\"了,不能因失去丈夫而失去舒適的生括享受,於是她決定對丈夫的一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丈夫每個月把賺來的錢的大部分交到她的手裏。
周老板也很有\"分寸\",他找\"小妾\"是以保證家庭\"安定團結\"為前提的。他愛自己的兒子,也覺得老婆對自己不錯,因此,他把每月賺得的錢分成三份,最少的一部分——5000元——留給小妾,最多的一部分交給妻子,作為對自己道德缺陷和良心不安的補償。留下一部分作為自己的日常開銷。在家庭與\"小妾\"之間,他還是以家庭為重,妻子吩咐的事兒,從來不拖延,家中有事兒,也總是先處理好然後再出門。周老板的生活就是在這樣奇異的三角形的狀態中維持著平衡。老板們並非都是如此的生活,但如此生活的老板們不在少數。許多人想不通,難道金錢潤滑了所有的羞怯和難堪?
花園別墅不是夢
所謂\"人窮誌短,馬瘦毛長\"這句古老的諺語一點不假,在人們口袋裏沒有分文的時候,連\"別墅\"之事想都不敢想。現在不同了,一些人有了錢,他們不僅想\"別墅\"而且可以\"買別墅\"了。
中國的老板們大約也看中了香港老板們的住宅,要學就學出個氣派來,的確,香港老板們的住宅那是有名的闊氣。人稱\"東方之珠\"的香港,區區彈丸之地,人口不過600萬,但在全球十大華人富豪中就占去了一半。在商場上呼風喚雨的超級大富豪們,要想表現出他們的豪華氣派,首先要表現在他們的私宅上,像香港棉紗大王香植球的超級住宅占地5574平方米,由動工興建到至完工用了9年的時間,就是今天的市價也得賣9億港元。
在香港的超級住宅中,以\"爬格子\"、\"寫小說\"而置身這個行列的恐怕隻有被人們稱作\"查大俠\"的前《明報》主席查良鏞了。查大俠在購置了超級住宅後就開始大肆裝修,從裏到外全部\"舊貌換新顏\",僅裝修費一項就用了將近1億元,耗費了3年的時間,令香港的人們驚歎不已。
從建築學的意義上說,所謂的別墅都是建築在郊外的。我的一位朋友有這樣的一座別墅,而且也是建築在郊外,同樣我也有這樣一次機會在他的別墅中住過一個晚上。
那是他剛從日本回來的第一個春節,他給我打來了一個電話,邀請我到他的別墅裏去過春節。他的想法很簡單,要找幾個朋友填滿那空空蕩蕩的大房子。我們坐在他那華麗的大房子裏,看著他從日本帶回來的精彩的光碟,一邊品著日本茶。是的,我很羨慕這一切,寬敞的房子,高檔的家具,休閑的心情,然而,在羨慕之餘又感覺到缺少了點兒什麼。到底是什麼呢?雅興。
實際上,有了錢就購房是所有人的心願,一個人一生中有一半的時間要在自己的家中度過,不住得舒服一些是有些說不過去。
在廣州天河一帶,花幾十萬、上百萬元購買的新房比比皆是,而再花上個10萬8萬\"簡單\"裝修一下的漂亮房子更是多得不可勝數。某君花費了83萬元裝修了一下他的三層小樓,的確不算一個小數字。
這常常使我想起80年代末在山西祈縣、太穀、平遙三縣同一些專家學者考察旅行的日子。山西的飲食文化太一般了,除了麵食還是麵食,可是那一套套高低起伏的青磚院落卻令所有的考察者驚歎不已。包括\"喬家大院\"、\"渠家大院\"在內的那些院落,隻不過是相對來說保存得比較完整的晉商遺址罷了,可是,那青灰的色調給人帶來的自然、和平、舒適的感受,使我不能不承認晉商(200年前的中國老板們)其真正的貴族氣派。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年晉人發家後的第一件事兒就是買地建宅?這恐怕仍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社會問題。從常理上講,發家致富後卻又不顯山霹水者太少太少了,而富人衣食住行上的特征——顯山露水的方式——常常表現在建宅上,這種特征一旦形成就會演化為富貴的象征。因此,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有錢人,吃的很一般,但先要蓋起房,是\"5間大瓦房\"、\"2層小洋樓\"還是\"一套豪華型公寓\",那完全是根據其\"經濟基礎\"抑或在\"城市\"、\"鄉村\"之地點而定,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總之房子是要有的。
我倒是不反對有錢人住好房子,因為,那就是富貴的象征,如果按照我們過去的平均主義的邏輯要摧毀有錢人的\"富貴象征\",那麼,遭受打擊的不僅僅是有錢的老板,而是打擊了無數個想當老板的窮人的\"富人夢\"。當然能不能夢想成真是一回事,讓不讓做夢是另一回事兒,關鍵是作為富貴的象征物太多太多了,而中國人何以選擇了住宅呢?
我們可不可以按照這樣一條思路來考慮問題:在一個人漫長的一生中,飲食與居住哪一項開支最大?以前的情況我們都是從資料和其他人口述而得知的,那不能算數,而應該\"眼見為實\"。
好,我們就說說這個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實在在的東西。我們當下的感受是不是居住的費用支出最大呢?我為此調查過好多人,回答是一樣的:居住開支最大。\"吃\"和\"住\"在質的區別上還有很大的不同,\"飲食\"是生理現象,支出是有個界限的,超出反而對身體有害,而\"質\"的提高其實潛力極小,每個人胃部的空間差不多大,吃進去的東西不過都是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維生素等等,等饑餓問題解決之後,剩下的就有不少虛榮的成份了。而\"住房\"是物理現象,其\"質\"與\"量\"的提高增長均無生理界限,且質量高可使建築物經久耐用,反而具有積極意義。
吃完喝完,一抹嘴兒就完了,有多少錢都看不見影兒。可是,把錢花在住房上卻不失為一種有遠見的考慮。套用一句古人的話說就是\"有恒產者有恒心\",所以,作為象征物的住房可以說是\"富貴\"而不\"揮霍\",也有一種潛在的敬業精神。中國自解放以來,人們的住房大致是分不出什麼貧富來,即便是改革開放的初期,\"貧\"與\"富\"之別在住房這個象征物上的不同也隻是表現在多個一兩間上。即便是富裕一點的,在住房及室內裝修上也都是如出一轍。
其實,這並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因為自然的規律是\"多樣性\",它是自然而然的,\"一致性\"才是人為刻意追求的結果。富人可以有他的豪華住宅,一個城市有\"疏可跑馬\"的富人區,也就有密不透風的胡同、統建樓,這才叫作多元的生存環境。問題是你自己怎樣選擇,就像上麵我提到的那位朋友,有了寬敞的房子,而又覺得缺少了什麼,那你就去找回你失去的東西。